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阿里巴巴最新资讯  > 正文

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宣布正式打通会员体系

2018-12-14 12:41 · 稿源: TechWeb

【TechWeb】12月14日消息,据阿里巴巴官方消息,阿里巴巴和星巴克正式宣布上线全新的线上新零售门店,同时星巴克会员体系和阿里生态将全面打通。此前,在今年的8月2日,星巴克和阿里巴巴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据介绍,在淘宝或支付宝搜索“星巴克”或“用星说”,就可进入线上门店

......

本文由站长之家合作伙伴自媒体作者“TechWeb”授权发布于站长之家平台,本平台仅提供信息索引服务。由于内容发布时间超过平台更新维护时间,为了保证文章信息的及时性,内容观点的准确性,平台将不提供完全的内容展现,本页面内容仅为平台搜索索引使用。需阅读完整内容的用户,请查看原文,获取内容详情。

举报

  • 相关推荐
  • 星巴克“学步”麦当劳

    从去年底星巴克释放“探索战略合作伙伴”的信号,到今年5月正式启动出售中国业务程序,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拉扯,终于尘埃落定。 博裕资本脱颖而出,以40亿美元价格成为星巴克的“中国合伙人”,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至多60%的股权,星巴克保留40%,同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 星巴克�

  • 博裕控股后,星巴克中国将迎来怎样的可能?

    发酵将近一年的星巴克中国出售事件,终于迎来大结局。 就在今天,星巴克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而今天的焦点,博裕资本来头不小。

  • 星巴克卖了,汉堡王是下一个?

    ​星巴克中国卖了,但没有全卖。 星巴克将其中国业务60%的股权作价约40亿美元售予本土私募巨头博裕资本,自身保留40%,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 曾将 “咖啡文化” 植入中国的星巴克,在进入中国26年后,如今正遭遇本土品牌的围猎,品牌光环日趋暗淡。 推出无糖咖啡,打造非遗概念店和“自习室”……过去一年的“自救”已初见成效。�

  • 星巴克中国易主 博裕拿下星巴克中国至多60%股权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合资企业运营中国内地市场零售业务。博裕持股60%,星巴克保留40%股权及品牌所有权。合资企业将管理中国8000家门店,计划未来拓展至20000家。通过数字化创新、本土化策略提升顾客体验,巩固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的领先地位。此次合作基于约40亿美元企业估值,预计中国业务总价值超130亿美元。

  • 星巴克中国易主,未来将再开1.2万家店

    全球品牌与本土资本联手的商业故事,又一次上演。 11月4日,星巴克正式宣布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而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基�

  • 从SKP到星巴克,为何博裕总能拿下好标的

    这是《窄播Weekly》的第71期。本周我们聚焦拿下星巴克中国控股权的私募巨头博裕资本。 星巴克中国交易终于尘埃落定,中国本土私募机构博裕资本获得星巴克中国业务60%的股权,并将与星巴克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公司估值约40亿美元,博裕占股60%,共同经营星巴克在华业务。 这场事先张扬、历时一年、充分市场化竞拍的重大交易中,行业除了好奇中间的谈判过程,最后的交

  • 咖啡和空间,谁才是13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的原点

    星巴克中国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 昨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与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博裕持有合资公司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合资公司的估值为40亿美元。据《36氪未来消费》的报道,40亿美元估值的合资企业,包含了门店、烘焙工厂、人员等资产。 这次交易中,星巴克中国的门店价�

  • 无万卡,不VLA:元戎启行与阿里云的“想法”和“解法”

    1980年代汉斯·莫拉维克提出人工智能悖论:计算机在逻辑推理等高级智能活动中易超越人类,但实现儿童般的感知与常识认知却极困难。智能驾驶的核心挑战在于让AI理解物理世界并进行因果推理。视觉-语言-行动模型通过融合多模态数据,使系统具备推理驾驶能力,推动行业迈向L5完全自动驾驶。面对VLA模型的数据处理、训练效率和成本挑战,阿里云等超级AI云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开源生态,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

  • 工程师变身AI“指挥者”,吉利与阿里云的软件开发变革实验

    1975年,IBM工程师Fred Brooks在《人月神话》中指出软件工程的核心难题:系统与团队规模增长会导致复杂度指数级上升,且“没有银弹”能单一提升生产力。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软件史上最大挑战,吉利汽车软件人员占比从不足10%跃升至40%,智能汽车代码量超亿行。面对异构系统协同、安全标准严苛等难题,吉利与阿里云通义灵码深度合作,通过AI生成代码(占比超30%)、代码审查测试等,提升开发效率20%,并探索用AI破解遗留系统维护、知识传递等痛点。工程师角色正从“执行者”转向“AI指挥官”,未来或实现从需求到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协同。

  • 双11“换芯” 阿里妈妈AI按下加速键

    ​今年双11的不同,在平台对外披露的商家案例中得以一窥究竟。 AI智能选品、AI智能出价、AI智能调控投放节奏..... 这些营销策略的表述来自音箱品牌Marshall,双11第一波段10天活动期内,Marshall在影音电器行业品牌和店铺排名均位居第一;成交转化率提升67%,爆款成交同比增长30%。这波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反复被CUE到的AI可以说是深藏功与名。 绝非只是平台意志的表达,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