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咖啡市场最新资讯  > 正文

超1300亿!“星巴克祖师爷”被卖了

2025-09-10 13:48 · 稿源: 天下网商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作者:杨洁,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千亿并购接踵而至,巨头出售传闻不断,全球咖啡市场又迎来了新变局。这次站在聚光灯下的,是有着“星巴克之父”之称的精品咖啡标杆——皮爷咖啡

8月25日,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以下简称KDP)抛出重磅消息,公司将重金收购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总股权对价高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

这笔交易的双方,分别是饮料领域与咖啡领域的实力玩家。KDP深耕北美市场多年,旗下胡椒博士(Dr Pepper)、七喜(7UP)以及新奇士(Sunkist)等品牌家喻户晓,根据行业杂志Beverage Digest发布的调研数据,2024年胡椒博士超越百事可乐,以8.3%的市场份额排名美国碳酸饮料销量第二,仅次于可口可乐;

咖啡 卡布奇诺

而JDE Peet's则是全球咖啡茶饮领域的全能选手,手握50余个品牌,除了皮爷咖啡这张精品王牌,还拥有包装咖啡龙头Douwe Egberts、德国知名咖啡品牌Tchibo等,全球咖啡业务收入是JDE Peet's的核心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买卖双方,背后都有同一个股东的身影——JAB家族(德国莱曼家族旗下投资公司),JAB不仅是JDE Peet's的最大股东,也是KDP的重要投资人。显然,这场收购并非偶然,更像是JAB对投资品牌的整合,其核心目标是集中化旗下的咖啡业务资产,更好地实施全球化战略。根据规划,收购完成后,KDP将进行业务分拆,成立两家独立上市公司:一家聚焦北美饮料业务,巩固本土市场优势;另一家则借助JDE Peet's的全产业链技术与全球渠道,专职开拓全球咖啡市场。

皮爷咖啡的此次易主,并非孤例。在此之前,全球咖啡巨头的资本动作已频频出现:星巴克中国公司传出出售的消息,可口可乐也传出考虑出售其于2018年以51亿美元价格收购的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这些信号无不暗示着咖啡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

当下的咖啡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分化,以皮爷咖啡为代表的精品咖啡品牌,正面临高端定位与市场适配的问题。为坚守精品调性,这些咖啡品牌长期布局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采用大店以及第三空间的模式,吸引客群。但随着国内咖啡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叠加瑞幸、库迪等平价品牌以常态化促销分流客群,精品咖啡们的扩张步伐明显放缓。

对皮爷咖啡在内的精品咖啡品牌而言,单纯依靠自身调整难以突破成本与市场的瓶颈,借助资本力量整合供应链、优化渠道布局,或许是破局的路径之一。

精品咖啡祖师爷,走向出售

这场千亿交易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金额庞大,更是主角皮爷咖啡的传奇底色加持。

1966年,荷兰人阿尔弗雷德・皮特(Alfred Peet)在加州伯克利开出首家Peet's Coffee门店,就此拉开了皮爷咖啡的发展序幕。彼时美国主流咖啡以淡酸口感为主,咖啡品质参差不齐。皮特坚持用优质咖啡豆、深度烘焙工艺与手工冲泡手法,打造浓郁醇厚的咖啡风味,这种独特的咖啡制作方式,掀起美国精品咖啡革命。

皮爷咖啡不仅革新了咖啡的制作工艺和风味,还培养了一批推动咖啡行业发展的关键人物,其中就包括星巴克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他们早年专程向皮特拜师学艺,星巴克创立的第一年,其使用的咖啡豆全部来自皮爷咖啡。这段渊源,也让皮爷咖啡“星巴克之父”的称号广为流传。

皮爷咖啡与星巴克的故事也充满羁绊。1984年,皮特的徒弟、星巴克联合创始人之一杰瑞・鲍德温(Jerry Baldwin)以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皮爷咖啡,试图将两个品牌的业务进行整合。然而双方经营理念存在较大分歧,这次整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收购了星巴克,他曾于1982年加入星巴克,担任零售运营和营销总监,又因与创始人理念分歧,于1985年离开。他筹措资金收购星巴克后,两大精品咖啡品牌也正式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此后星巴克凭借连锁化、全球化策略成为全球咖啡巨头,而皮爷咖啡则继续坚守小众定位,扩张步伐缓慢。这种慢节奏虽保住了皮爷咖啡的精品调性,却也让它在资本市场表现平淡。2001年,皮爷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长期波动不大。

直到2012年,德国投资集团JAB以9.7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皮爷咖啡,实现私有化。依托JAB在消费品领域的整合能力,皮爷咖啡终于跳出地域限制,逐步进入亚太、欧洲等国际市场。

2017年,皮爷咖啡进入中国市场,首家门店选址上海新天地,品牌从门店选址、产品适配等多方面创新,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甜点饮品,皮爷咖啡也得以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客群。

2019年,皮爷咖啡与欧洲包装咖啡巨头JDE合并,如今的JDE Peet's正式形成。凭着本土化适配,这几年间,皮爷咖啡在中国市场稳步扩张,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8月15日皮爷在营门店有271家,覆盖33城市,多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核心地段。

一般来说,外界常将出售与业绩不佳挂钩,但皮爷咖啡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JDE Peet's2024年报显示,皮爷咖啡中国市场表现亮眼,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23.8%,直接拉动母公司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约7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9%,这意味着皮爷咖啡仍是母公司的重要增长引擎。

不过,国内咖啡市场价格战带来的压力已在逐渐显现。近两年皮爷咖啡在中国的扩张也在减速,根据宅门餐眼数据,皮爷2023年新开门店98家,2024年降至51家,2025年上半年仅新增16家,部分核心商圈门店因客流下滑、成本高企陆续关闭。

图片

超1300亿,KDP为何一掷千金?

对美国饮料巨头KDP而言,高价收购JDE Peet's,绝非一次简单的资本扩张,而是突破自身业务瓶颈、跻身全球咖啡巨头阵营的战略性一步。

从KDP的发展脉络来看,其北美根基极为扎实,在当地市场的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其全球化短板与咖啡业务弱势日益凸显。一方面,其业务高度依赖北美市场,在欧洲、亚太等潜力市场几乎没有成熟布局,与可口可乐、雀巢等全球化巨头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其咖啡业务仅局限于单一模式,缺乏从咖啡豆种植、烘焙到现制咖啡的全产业链能力,更没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咖啡品牌。

这种偏科的业务结构,让KDP难以抓住增量机遇,而收购,成为其快速破局的最优选择。

JDE Peet's恰好能补齐KDP的短板。KDP首席执行Tim Cofer在收购公告中直言:“通过Keurig和JDE Peet's的互补性组合,我们抓住了打造全球咖啡巨头的绝佳机会。”

这场门当户对的并购,背后是资本巨头JAB Holdings的长期操盘。作为德国莱曼家族旗下的消费品投资集团,JAB自2012年起就以收购、整合以及增值的模式,在咖啡行业扩张:2012年先是收购皮爷咖啡,而后又在2013年以13.5亿美元收购美国精品咖啡品牌Caribou Coffee,2015年以139亿美元收购绿山咖啡。

据泰坤资本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JAB持有JDE Peet's68%的股份,是其绝对控股股东;同时,JAB仍持有KDP约4.4%的流通股,是连接两家企业的关键纽带。

对JAB而言,推动KDP收购JDE Peet's,是其咖啡投资版图的阶段性收官:一方面,通过此次交易,JAB持有的JDE Peet's股权价值大幅增值;另一方面,借助KDP的资源,JAB旗下的咖啡品牌也能获得更稳定和更长远的发展。

从成本承压到需求重构,咖啡巨头们的困局

皮爷咖啡母公司被收购,是国际咖啡巨头在中国市场处境的缩影之一。

当瑞幸、库迪以低价策略掀起价格战,喜茶、奈雪、古茗等茶饮品牌跨界分食市场,皮爷咖啡、Costa等国际巨头的高端光环逐渐褪色,陷入成本高企、增长放缓的困局。

以皮爷咖啡为例,其高端定位直接绑定了成本结构:为维持品牌调性,门店多选址核心商圈黄金铺位,租金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更高的店员配比、更细致的服务流程,这些都进一步推高了人力投入。租金与人力成本的叠加,使得这些巨头的运营开支占比远高于平价品牌,形成难以转嫁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咖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多,也在冲击传统巨头的标准化模式。年轻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拿铁、美式等经典品类,而是追求特调咖啡、季节限定等创新产品。这种需求变化,也吸引了一批茶饮玩家跨界而来,推出茶咖融合的特色产品。相较于本土品牌高频次的产品更新,部分国际品牌新品推出数量较少,且多以经典款改良为主,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下沉市场的错失。近年来,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咖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皮爷咖啡的门店仍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未能及时抓住下沉市场的增长红利;反观瑞幸、库迪,已加快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步伐,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8月15日,瑞幸国内在营门店有25638家,覆盖336个城市。通过更贴合当地消费能力的产品与门店模式,瑞幸快速抢占增量空间,这种市场布局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国际巨头与本土品牌的发展差距。

国际咖啡巨头也在积极调整策略。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三大核心品类: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共计数十款产品进行集体调价,以大杯为例,平均价格降幅达到5元,单杯最低仅需23元,同时推出早餐套餐,试图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皮爷咖啡的应对策略则是用子品牌破局。2024年,皮爷咖啡推出亲民子品牌Ora Coffee,将价格带下移至15元—25元,促销时价格更低,同时采用小店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目标直指对价格更敏感的消费群体,目前市场反响仍需时间检验。

对于国际巨头而言,如何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适应不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将是其能否突破困局的关键。

举报

  • 相关推荐
  • 男子空腹喝特浓咖啡突发心悸 医生提醒慎防咖啡因过量

    ​近日,一则关于男子空腹饮用特浓咖啡后突发心悸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四川一名 34 岁男子在高速驾车途中,因空腹饮下两杯特浓咖啡,出现四肢发麻、头晕目眩及恶心症状,情况危急下紧急停车求助。 经医生诊断,该男子心悸症状系咖啡因过量所致。原来,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可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导致心跳加快。而空腹状态下,肠胃对�

  • 从华强北到“非洲一哥”!宁波大佬造千亿巨头,又要IPO了

    传音手机深耕非洲市场,通过本土化创新与渠道下沉策略崛起。其针对非洲用户需求推出双卡双待、超长待机、深肤色拍照优化等功能,并构建深入城乡的销售网络。2024年全球出货量突破2亿台,非洲智能机市占率达51%。面对小米、荣耀等品牌竞争加剧,2025年Q1业绩大幅下滑,净利润暴跌近70%。传音正寻求二次上市融资,以应对行业变局与增长压力。

  • 百度文心大模型X1.1正式发布:超越DeepSeek R1、打平GPT-5

    今天,在WAVE SUMMIT深度学习开发者大会2025上,百度文心大模型X1.1正式发布,在事实性、指令遵循、智能体等能力上均提升显著。 百度王海峰介绍,文心大模型X1是基于文心大模型4.5训练而来的深度思考模型,升级后的X1.1主要采用了迭代式混合强化学习训练框架。 一方面通过混合强化学习,同时提升通用任务和智能体任务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自蒸馏数据的迭代式生产及训练

  • Nano Banana更像是AI图像领域的DeepSeek

    这是《窄播Weekly》的第66期,本期我们关注的商业动态是:Google最新的AI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可能会给AI图像领域带来一场应用大爆炸。 去年这个时候,我想把照片中人物手里拿的玩具火车换成玩具飞机,还需要给玩具火车做出精细标记,找到干净的玩具飞机图片,告诉AI将其替换成另一张图里的飞机。我花费一个小时,多番尝试下来,飞机会变形,人物的手会消失,最后的�

  • AI日报:抖音打击AI技术滥用行为;OpenAI 收购开发数据分析平台 Statsig;ElevenLabs 音效模型更新

    抖音打击AI技术滥用行为,对违规商家和达人采取下架、清退等措施。ElevenLabs音效模型升级至版本2,支持长音频和无缝循环。OpenAI收购数据分析平台Statsig,增强产品迭代能力。亚马逊推出Lens Live AI功能,实时扫描购物。谷歌AI推出Stax工具,帮助开发者评估大语言模型。WordPress推出AI工具Telex简化网站构建。Liquid AI发布LFM2-VL模型,提升手机视觉语言处理。苹果开源FastVLM与MobileCLIP2模型,优化边缘设备AI应用。MetaGPT推出自动化测试工具RealDevWorld,精准率达92%。瑞士发布开源大模型Apertus,提供多语言处理能力。

  • Leader专注做爆款:小音浪F7热水器上市就成TOP1

    Leader统帅小音浪F7热水器凭借精准语音交互功能成为行业标杆。产品搭载离/在线双模式语音系统,支持5000条离线指令和10万条在线指令,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9%,能听懂多种方言。配合QQ音乐、喜马拉雅曲库,提供丰富音乐内容。同时采用原创小白瓶净肤科技,过滤杂质预防水垢,打造健康沐浴体验。该产品上市即成为爆款,销量突破京东电热水器首发纪录,实现站内行业销量销额TOP1,重新定义智能热水器标准。

  • 字节跳动发布 Seedream 4.0 图像创作模型,豆包App可免费体验

    字节跳动Seed团队推出豆包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4.0,支持文生图、图像编辑及多图参考等功能,在专业评测中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该模型已上线豆包App、即梦AI等平台供用户免费体验,并通过火山引擎开放给企业客户。Seedream4.0具备多模态创意能力,可生成4K分辨率商用图像,适用于教育、电商、广告设计等场景。团队表示将持续探索实时交互生成体验,深度融合多模态推理与世界知识。

  •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挂绳479元:价格由市场决定

    近日,苹果在发布iPhone17系列后,迅速推出了与之配套的新配件,其中一款专为iPhone17系列及iPhone Air设计的斜挎挂绳(不含外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款挂绳售价高达479元,一经推出便在网络上掀起了吐槽浪潮。

  • DeepSeek:已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 用户不得恶意删除

    今天下午,DeepSeek发布了《关于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 公告中称,Deepseek始终高度重视AI的安全问题,已在平台内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并明确提醒用户相关内容由AI生成。 此举为贯彻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及《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等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防止AI生成内容可能引发的公众混淆、�

  • 安踏的全球梦,依旧靠收购

    在互联网集体摁下投资并购的暂停键后,零售品牌安踏却向前一步,走上了靠收购驱动增长的道路。甚至这家公司的「绯闻」也跟并购有关。 8月27日,三个头条新闻发生在安踏身上。 这天是安踏2025 年半年报发布日,也是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共同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合作细节的官宣日。同时,关于安踏可能收购加拿大鹅的消息,也在发酵讨论。毕竟这家公司近几年横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