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人与熟人的关系
中国人性格内敛,没错,那是在有碍面子的前提下。中国文化是一种基于羞耻感的文化,没面子是一件丢人的事。但是,一旦可以不用担心面子问题,比方说,上了网,中国人比任何民族都更奔放、胆大、下流。从93年第一个中文新闻组ACT,直到今天,中文互联网一直都是举世闻名的最肮脏的互联网。
而且,只要不需要担心面子问题,中国人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跟任何陌生人打得火热。早年风靡中国互联网的聊天室,直至今天火爆得不行的QQ,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中国人喜欢,并且擅长跟陌生人交往。所以你看,你所担心的生人到熟人的惊险一跳,其实毫无惊险可言。
2. 实名与虚名的关系
实名并非是鼓吹SNS的那拨人鼓捣的,早在2000年,Donews就要求实名注册。Donews为什么要求实名?因为那是个工作平台,不是个蒙面舞会,每个人必须对自己负责。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实名还是虚名,而在于你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在Second Life的3D世界中游荡,你多半不会用实名。但在同班同学的校友录里,你多半也不会自称风清扬。无他,游戏不同。
3. 线上与线下的关系
别人我不知道,至少对我来说,线上线下已经很难说哪个更重要。我的很多朋友,是先在线上认识,才在线下见面。也有一些线下的朋友,很少有机会交往,主要的交往都在线上。随着互联网与生活、工作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更多的社会交往活动在线上发生,你已经越来越难区分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在哪儿了。
4. 内容与关系的关系
任何关系产生的活动,都可以被视为内容。朋友聚会的照片是内容,朋友对其他人内容的评论也是内容。内容的标准只有一条──我是否需要它。内容和关系,并不存在冲突。重要的是,你得做好过滤器。
另外,根本不存在对陌生人的信任危机,反正我没发现。
5. 话题与圈子的关系
你对圈子的理解,有点过于僵化了。圈子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它并不一定表现为一个具体的小组或别的什么。你能指给我看,娱乐圈在哪儿吗?我们每个人都会属于不同的圈子,有基于兴趣的,有基于工作的,我们会在不同的圈子中谈论不同的话题。
6. 好友与社交的关系
我们一生会认识很多人,并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好朋友。但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认识那么多人,而且保持一生不变。认识都是在社交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什么是社交?社交就是社会交往。在线上交往,难道不是社交?再说一遍,我的很多朋友,是先在线上认识的。我有很多朋友,也是在线上认识他们的老板,并得到一份工作的。
7. 工具与平台的关系
SNS既不是工具,也不是平台,它首先是一个环境,让相关的人呆在其中感到舒服的环境。
8. 精英化与水化的关系
所谓精英化或者水化,都是基于个人的感觉,没有一个量化指标可以予以裁定。所以,关键问题仍然是,设定游戏规则,做好过滤器。
9. 去中心化与分中心化的关系
去中心化这个词来自英语decentralized,其含义是分权、下放。它的反义词是centralized,就是集中、集权。根本不用担心,没有了集权,就必定会一盘散沙。
10. 公众服务与特权服务的关系
人类文明发展了上万年,总共出现过多少种赚钱模式?两种,直接收费和间接收费。卖你一棵白菜,收两块钱,这是直接收费。让你免费看电视,向广告主收费,这是间接收费。互联网也变不出其他的模式。(keso.cn)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