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站长之家合作伙伴自媒体作者“中关村在线”授权发布于站长之家平台,本平台仅提供信息索引服务。由于内容发布时间超过平台更新维护时间,为了保证文章信息的及时性,内容观点的准确性,平台将不提供完全的内容展现,本页面内容仅为平台搜索索引使用。需阅读完整内容的用户,请查看原文,获取内容详情。
(举报)
小米澎湃OS 3将于10月15日开启首批推送,主打流畅度提升和系统稳定性。新版本优化了SoC能效,窗口动画丢帧率降低18.9%,超级小爱同学也获得全面升级。推送计划覆盖小米15系列、Redmi K80系列等多款机型,10月底前陆续推送至平板、电视等设备。
小米澎湃OS 3 Beta版于9月24日启动招募,覆盖MIX Fold 4、MIX Flip、小米14 Ultra、14 Pro及钛金属版(卫星通讯)、小米14、Redmi K70系列四款机型和小米平板6S Pro 12.4共12款设备。招募采用分批推送机制,每机型设两批次,首批满员后启动第二批,入选用户优先获得更新。正式版将于10月15日推送,逐步扩大覆盖。该系统基于自研底层内核,通过深度优化微架构流水线,精准识别CPU空转,配合一体化调频技术,整体任务执行效率提升19%,带来更流畅体验。此次招募既为用户提供抢先体验机会,也通过反馈助力系统优化,强化小米生态竞争力。
小米17系列电池续航全面升级,Pro版搭载全新小米金沙江电池,采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技术,含硅量达16%,支持100W有线秒充与50W无线秒充。全系电池容量大幅提升:标准版7000mAh、Pro版6300mAh、Pro Max版7500mAh,均领先同尺寸旗舰机型。其中标准版首次为6.3英寸旗舰配备7000mAh级电池,彻底解决续航焦虑。全系兼容100W+PPS通用充电协议,第三方充电器也可实现快充。综合续航DOU达1.83天,创历代之最。
小米17标准版真机外观曝光,延续6.3英寸黄金尺寸直屏设计,采用超椭圆R角与1.18mm极窄边框工艺,屏占比与视觉观感双重突破。机身厚度8.06mm、重量191g,配合四微曲包裹式中框设计,兼顾轻盈手感与握持舒适度。背部相机模组引入iPhone同款冷雕玻璃工艺,一体成型打造无接缝质感。该系列将推出标准版、Pro版及Pro Max版三款机型,分别定位“最强小屏旗舰”、“小尺寸科技影像巅峰”和“顶级影像科技旗舰”。
9月26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17为史上最强小尺寸全能旗舰,售价4499元起,已开启预售。相比上代,边框进一步收窄,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配备徕卡三摄,定价不变。采用6.3英寸屏幕,厚度8.06mm,重量191g,搭载超窄边框设计,支持IP68防尘防水。屏幕升级为新一代小米M10发光体系,峰值亮度达3500nits,发光效率领先国际。内置7000mAh电池,配备5000万徕卡主摄、长焦及前置5000万像素,影像大幅提升。
小米澎湃OS+3 Beta版第三批推送已启动,覆盖10款设备,包括小米MIX Fold 4、14 Ultra等。该系统采用自研底层技术,通过一体化调频提升效率,任务执行效率提升19%,流畅度、稳定性和动画过渡均有优化。新增“小米超级岛”功能,支持三岛并存,可显示快递、天气等实用信息。超级小爱助手全面升级,提供智能操作建议,简化用户步骤。正式版将于10月15日首批推送,后续覆盖更多机型。
小米澎湃OS3系统适配计划公布:多款智能手表及手环将于2024年10月至12月分批升级,包括小米手表S4系列、手环10等穿戴设备,主打流畅度提升与稳定运行。手机方面,小米15系列10月15日前推送更新,14系列11月15日前完成升级。此次更新将带来更顺滑操作体验,系统响应速度显著优化。
9月25日,雷军发布小米汽车2025年度演讲,重点介绍家用SUV小米YU7。该车型运动性能突出,YU7 Max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圈速达1分43秒384,超越兰博基尼Urus,位列赛道总榜第62名、SUV细分榜单第5名,成为百万内最快SUV。测试使用原厂轮胎,若换装半热熔胎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YU7续航表现优异,满电行驶里程达784公里,高速工况下为652公里,在25万级别纯电SUV中属于顶尖水平。小米汽车正挑战纽北赛道,旨在验证全球顶级性能。
“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在今年度的演讲中,雷军以这句话总结了公司五年的转型历程。 从2020年深陷“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到如今凭借自研芯片玄戒O1、征战纽北赛道的汽车,小米试图彻底摆脱“组装厂”标签,向科技企业转型。 2020年,尽管小米已跻身世界500强,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但雷军坦言当时内心充满焦虑:行业竞争激烈,团队疲惫,外部质疑声不断。经过�
小米汽车9月30日回应网友提问,解释“2200MPa小米超强钢”标注为项目名称的原因。该材料由小米出资,联合东北大学、育材堂共同开发,专利为多方共有。小字备注是行业通行做法,旨在兼顾专业信息与公开透明,不影响材料性能。该钢为量产最高强度热成型钢,通过AI模型从2443万种配方中筛选,性能卓越:抗拉强度提升40%,屈服强度提升24%;应用于小米YU7车型后,防撞梁承载能力提升52.4%(前门)和37.6%(后门),A/B柱嵌入防滚架后承载能力分别提升35%和70.5%,显著增强侧碰、翻滚等恶劣工况下的安全性。小米坚持以最高安全标准设计,呼吁行业推广更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