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使用约定的设计模式,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约定”是“一致性”的老大哥——如果我们能在一个界面当中保持设计的一致性,用户就不需要学习太多新东西;如果能在产品全局使用约定一致的设计规则,学习曲线就会进一步下降。在UI设计约定的帮助下,我们知道要关闭一个界面,通常需要在右上角(或左上角)点击相关的按钮;我们知道“设置”按钮通常会长成什么样子。当然,总会有设计约定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使用新模式的时候。
30.“避免损失”还是“获得更多”?
人们都是想赢怕输的。根据说服力心理学中的规则,相比于得到新的好处,我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已有的东西。这条规则也适用于怎样向用户展示产品的价值。阐明你的产品可以帮助用户避免怎样的损失,包括健康、财富或社会地位,这种策略可能会比单纯向他们展示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要更加有效。想想看,保险公司卖的究竟是什么?是那些在意外发生之后可以得到的“收益”,还是一种对既有事物的保障感?
31.视觉的层次与节奏
好的视觉层次与节奏可以帮你有效的区分内容的优先级。视觉层次是通过对齐方式、距离、配色、缩进、字号、元素大小、边距等要素体现出来的。当你正确使用这些视觉设计要素时,它们能有效的提升内容的可读性,为人们的注意力提供方向,让他们知道应该在哪里停下并认真阅读。良好的视觉层次可以为页面带来必要的阻力,让人们从上到下更有节奏、更有关注要点的浏览页面,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迅速扫视。你希望用户通过高速公路尽快到达终点(浏览到页面底部),还是走一条景观路线,看到并记住沿途的有趣事物?
32.为相关的元素分组
这是提升可用性的基本方法之一。我们都知道,刀和叉,打开和保存,这些东西应该被放的更近一些。具有关联性的要素在位置上应该更紧密,以体现逻辑上的相关性,降低界面整体的认知负荷。在极其有限的会话时间内再浪费时间来寻找内容和功能,这对于用户来说可不是有意思的事。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