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复星国际最新资讯  > 正文

复星“减重”换增长 郭广昌定调新战略:降杠杆、强创新、AI赋能

2025-08-05 09:21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复星国际的业绩交流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详细阐述了集团“瘦身健体”战略的最新进展及未来方向。他表示,复星正通过“有进有退”的策略优化资产结构,退出重资产非核心业务,加码创新产业AI技术应用,以推动集团向轻资产、高增长模式转型。

“退”重资产,“进”创新产业

郭广昌指出,复星近年持续退出重资产项目,并非因为其盈利能力不足,而是基于战略聚焦的考量。“中国重资产的回报率能达到5%已属优秀,但这类业务难以快速复制。我们更希望将资本配置到更具成长性的创新领域。”他透露,2022年至2024年,复星累计完成非核心资产退出约750亿元等值,2024年集团层面签约退出约175亿元,进一步降低财务杠杆,夯实流动性安全垫。

退出资产的同时,复星将资源集中于生物医药、消费科技、AI应用等创新赛道。郭广昌强调,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将产业运营利润从当前的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未来的增长要靠创新产品的想象力和成长空间”。

战略调整“过节点”:从瘦身到进退平衡

“战略调整必然伴随阵痛,但复星坚持做对的事、难的事、需要时间积累的事。”郭广昌坦言,过去几年的“瘦身健体”已初见成效,集团从单纯收缩步入“进退平衡”新阶段。财报显示,复星2020年起连续实现投退平衡,2024年合并报表资产退出签约达300亿元等值,流动性压力显著缓解。

AI赋能:不做平台,专注效率与创新

面对AI浪潮,郭广昌明确复星的定位:“我们不会打造AI平台,而是聚焦技术应用,通过AI提升运营效率和创新速度。”他透露,复星已在医药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推进AI落地,未来将加大与领先技术企业的合作。

分析师观点:轻资产转型助力长期价值

市场人士认为,复星通过资产优化逐步摆脱“重资产包袱”,其创新布局与AI结合有望打开估值空间。但如何平衡短期利润压力与长期投入,仍是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郭广昌最后强调,复星的核心逻辑是“用创新驱动增长”,“降杠杆不是终点,而是为了更灵活地投资未来”。随着战略调整深化,复星能否实现五年利润翻倍目标,将成为观察其转型成败的关键指标。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