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星国际的业绩交流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详细阐述了集团“瘦身健体”战略的最新进展及未来方向。他表示,复星正通过“有进有退”的策略优化资产结构,退出重资产非核心业务,加码创新产业与AI技术应用,以推动集团向轻资产、高增长模式转型。
“退”重资产,“进”创新产业
郭广昌指出,复星近年持续退出重资产项目,并非因为其盈利能力不足,而是基于战略聚焦的考量。“中国重资产的回报率能达到5%已属优秀,但这类业务难以快速复制。我们更希望将资本配置到更具成长性的创新领域。”他透露,2022年至2024年,复星累计完成非核心资产退出约750亿元等值,2024年集团层面签约退出约175亿元,进一步降低财务杠杆,夯实流动性安全垫。
退出资产的同时,复星将资源集中于生物医药、消费科技、AI应用等创新赛道。郭广昌强调,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将产业运营利润从当前的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未来的增长要靠创新产品的想象力和成长空间”。
战略调整“过节点”:从瘦身到进退平衡
“战略调整必然伴随阵痛,但复星坚持做对的事、难的事、需要时间积累的事。”郭广昌坦言,过去几年的“瘦身健体”已初见成效,集团从单纯收缩步入“进退平衡”新阶段。财报显示,复星2020年起连续实现投退平衡,2024年合并报表资产退出签约达300亿元等值,流动性压力显著缓解。
AI赋能:不做平台,专注效率与创新
面对AI浪潮,郭广昌明确复星的定位:“我们不会打造AI平台,而是聚焦技术应用,通过AI提升运营效率和创新速度。”他透露,复星已在医药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推进AI落地,未来将加大与领先技术企业的合作。
分析师观点:轻资产转型助力长期价值
市场人士认为,复星通过资产优化逐步摆脱“重资产包袱”,其创新布局与AI结合有望打开估值空间。但如何平衡短期利润压力与长期投入,仍是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郭广昌最后强调,复星的核心逻辑是“用创新驱动增长”,“降杠杆不是终点,而是为了更灵活地投资未来”。随着战略调整深化,复星能否实现五年利润翻倍目标,将成为观察其转型成败的关键指标。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