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高温持续攀升,空调成为居民降温的必需品,但因使用不当引发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近期多家医院接诊的"空调病"患者显著增多,症状包括面瘫、关节疼痛及呼吸道过敏等。专家提醒,科学使用空调需把握三大核心原则。
温度调控需适度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试,室内外温差超过7℃易引发人体应激反应。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4-27℃区间,每调低1℃耗电量将增加8%-10%。夜间睡眠时可切换至睡眠模式,既能保持体感舒适又可节省20%电量。
气流方向有讲究
呼吸科专家指出,冷风直吹头部可能诱发面神经麻痹,直吹腰部易导致腰椎肌肉痉挛。正确做法是将出风口调至向上倾斜,利用冷空气下沉原理实现均匀降温。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显示,加装挡风板可使直吹区域温度降低3-5℃,有效规避健康风险。
清洁维护不可少
上海市疾控中心检测发现,未清洗的空调散热片细菌含量超标达40倍,霉菌超标60倍。建议每两周清洗过滤网,每月使用专业消毒剂深度清洁散热片。采用"空调+循环扇"组合模式,可提升室内空气流通效率30%,同时降低压缩机负荷。
针对特殊场景,专家给出具体建议:大汗淋漓时需擦干汗液静待10分钟再进入空调房;长期密闭空间应每2小时开窗通风15分钟;婴幼儿及老年人居住环境湿度宜保持在50%-60%。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重点关注能效等级和除菌功能,定期维护比盲目追求低温更重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