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呼吁美国公司将制造业迁回国内。他的办法是什么呢?提高对中国及其他外国商品的关税,以此推动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然而,尽管这个想法听起来既“爱国”又“简单”,但在美国制造一部 iPhone 的背后现实却给出了另一个回答……
站长之家(ChinaZ.com) 4月30日 消息:苹果公司的旗舰产品 iPhone 可不只是一部智能手机 —— 它是集工程、物流、制造等于一体的“全球协作”成果。要将整个生产流程迁回美国,所需的可不仅仅是政治意愿就能完成的 —— 这要求对苹果以及其他科技巨头制造设备的方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且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错综复杂的全球供应商网络
一部 iPhone 大约由 2700 个不同的零部件组成。据《金融时报》报道,苹果公司依靠来自 28 个不同国家的 187 家供应商来生产这些零部件。中国在这条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零部件都在那里生产,苹果公司仅有约 30 家供应商完全在中国境外运营。
虽然有些高科技元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但绝大部分仍然是由中国工厂生产的。iPhone 的零部件中只有极小一部分 —— 不到 5%—— 是在美国制造的。这些包括诸如面容 ID 激光系统和玻璃外壳等零部件。但即便那些 “美国制造” 的部件也依赖于中国制造的子组件,比如背光显示屏和触摸感应层。
苹果公司为何仍在中国生产
认为苹果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想法,忽视了苹果公司十几年来的供应链布局及发展历程。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提供的不仅仅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已不再是主要的吸引力),还包括无可比拟的专业技能、先进的加工设备、以及快速的生产能力。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曾表示,中国的精密加工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些技能不是你在一夜之间就能轻易复制或替代的 —— 尤其是在一个没有对大规模电子制造基础设施进行过相当规模投资的国家。
此外,这还涉及到物流。供应商和生产合作伙伴的距离越近,在开发新产品时就越能够实现更快的周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以及更好的协调。圣克拉拉大学的运营学教授安迪・蔡表示,将供应链活动集中在同一区域,不仅能提高速度和质量,还能促进创新。
生产规模令人惊愕
想想看:苹果公司每分钟大约出货 438 部 iPhone。其中大约 85% 是由富士康组装的 —— 富士康是一家在中国各地拥有数十家大型工厂的公司。每一部设备的组装,甚至细致到用来固定设备的 74 颗小螺丝,都依赖于一个由 700 多个生产基地组成的庞大网络,其中大部分位于亚洲。
有些工作,比如拧上那些小螺丝,仍然是手工完成的。在美国,要快速且经济实惠地复制这种规模的手工劳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乐观地表示,这类工作可以回流到美国。但专家们对此仍持怀疑态度。这不仅仅是要找到愿意从事这些工作的人 —— 还涉及到培训、成本以及满足全球需求的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苹果公司的真正举措:是印度,而非美国
当特朗普大力推动美国制造设备时,苹果公司却在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该公司一直在积极地将面向美国市场的 iPhone 组装业务转移到印度 —— 目标是在 2026 年底前完成这一转变。这是一项旨在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战略举措 —— 但距离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还相差甚远。
将所有业务转移到美国,需要在设施、设备和熟练劳动力方面进行巨额投资。而且,即便苹果公司真的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美国制造” 的 iPhone 成本可能会大的惊人 —— 分析师估计,其价格可能会高达 3500 美元 —— 是目前起始价的三倍多。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