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 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多个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贸易战争端硝烟又重新燃起。VT Markets研究团队也迅速发出分析报告,对这场无声的“战争”进行全盘解读。
报告显示,本次关税对中国商品的税率上调至34%,迭加此前已实施的20%关税,累计税率达54%。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对美采取同等规模反制措施。对此,特朗普于 8 日威胁称,若中方不撤销决定,美方将于 9 日起额外加征50%关税,届时美国对华关税总水平将攀升至104%,超过 2018 年首轮贸易战时期的峰值。
关税博弈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美经贸进入硬脱钩
特朗普政府首任任期内,美国以"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约25%关税,这一政策直接触发了跨国企业的产业链调整。电子、成衣、鞋类等产业加速向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转移,科技巨头苹果、三星亦将制造基地迁往印度,大幅降低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意愿。VT Markets报告中显示,在关税措施实施两年间,中美贸易额也呈现断崖式下滑,其中电子设备、机械及化工等领域贸易量降幅尤为明显。
如今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中美新一轮关税对抗持续升级。继美国政府宣布对贸易逆差国实施阶梯式关税后,中国再次以对等反制措施响应,两国经贸关系加速进入“硬脱钩”轨道。此次特朗普政府将关税矛头扩展至全球范围,东南亚国家因对美贸易逆差显著,与中国共同面临比较高达54%的关税壁垒,成衣、鞋类及小家电等依赖第三方产地转移的行业首当其冲。
VT Markets分析指出,跨国企业通过东南亚生产基地规避关税的“洗产地”策略将失效,中国本土生产的商品对美出口将毫无利润可言。美国也因为中国的反制大受影响,大豆、玉米、猪肉等主要出口产品销量将暴跌,汽车及消费电子产业则面临成本激增压力。数据显示,两国年贸易规模将重现2018- 2020 年的状况极速下滑。
内销板块凸显产业韧性
受中美关税冲突升级影响,全球资本市场遭遇剧烈震荡。过去一周,深证指数累计下跌近10%,上证指数跌幅达6%。尽管市场整体承压,但食品加工、非耐用消费品等以内需为主的板块展现出较强抗跌性,部分半导体企业更出现逆势上涨,折射出中国在部分高附加价值、掌握关键技术的产业仍保有一定优势。市场预期国际贸易摩擦或加速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
与此同时,塑料原料、基础化工品等初级加工产业跌幅也普遍低于其他产业。分析认为,这类产品因价格竞争力较强,在新兴市场仍存稳定需求,受对美出口萎缩的冲击相对有限。
全球产业链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政府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持续引发全球贸易体系震荡。VT Markets在报告中指出,特朗普试图通过强化关税手段施压各国接受美国主导地位,但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已明确表明将采取反制措施。双方持续的贸易对抗不仅对中美两国经济构成直接冲击,其他国家作为全球贸易中的一环,也难以独善其身,更对全球产业链稳定性形成严峻考验。
VT Markets研究团队声明:本分析基于撰写时的市场数据与信息,成文时间为 2025 年 3 月 31 日。鉴于金融市场的实时波动性,文中观点可能随市场变化而调整,读者在参考时请结合比较新动态综合判断。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