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家灵活用工平台、涉案金额高达 300 亿、波及企业 8000 家……
继 2021 年浙江"沈氏省心"网络货运平台百亿虚开案后,再次曝出同类大案。
据财新网报道,19 家灵活用工平台被认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导致 8000 家中小微企业面临补缴税款、罚金等风险,单户涉案金额从几千元到上千万元不等。
根据公开信息,案件核心手法可归纳为三大特征:批量注册空壳公司、伪造内外两套账目、拆解大额资金交易。涉案企业伪装成招商引资企业,将实际税负压至6%以下,制造"低负债、高利润"的财务假象,赚取票点差价或高额服务费。
虚开发票欺诈向税票贷领域蔓延
近年来,随着税票贷成为普惠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同样的欺诈手段也出现在小微信贷领域。以金蝶征信核查案例为例,部分企业通过控制多家空壳公司交叉开票、伪造上下游交易及资金流水,同时篡改税务申报数据虚增收入,或借助异常税负结构粉饰财务报表,以骗取更高额度银行授信。
银行信贷的灰犀牛:三大短板亟待补足
金蝶征信税票风控专家指出,尽管“金税四期”时代强化了税务监管力度。但税收违法“黑名单”公示周期较长,预警滞后,容易错失风控良机,贷前审批的反欺诈防线亟待加固。当前金融机构传统风控体系存在三大关键漏洞:
1、核票不核业务
仅验证发票真伪,无法识别业务本质。如本案中涉案企业发票在税务系统均显示"正常",但是企业上下游交易对象多为跨行业空壳公司,且采购规模与生产需求严重不匹配。
2、见静不见动
依赖历史开票数据,忽略动态异常信号。例如企业短期内大客户集中切换(如销售高度集中于1- 3 个新客户),且伴随税负率异常波动等风险征兆。
3、查数不查关联企业
只盯着单一企业数据,忽视其与空壳公司、可疑交易方的隐形关联。例如,某家企业控制的公司注册地,48%集中在偏远县域同一写字楼。
每一张发票、每一笔经营数据的价值:
如何构建智能风控防线?
构建穿透式风控能力,需将企业财税票等更多维数据解析纳入核心评估维度。通过整合股权关联网络、进销项匹配度、大客户异常集中度等多维指标,才能更有效识别欺诈风险。
金蝶征信基于 400 万企业、 200 余家银行的服务实践,整合税务发票、财务数据、商户流水、工商信息等多元数据维度(覆盖 3000 余经营指标),推出反欺诈和贷中风险监控两大服务,能有效弥补传统评估体系70%的数据盲区。
反欺诈服务快速识别虚开发票假象
金蝶征信推出的反欺诈服务,可以从开票行为、业务逻辑、报税规范及数据勾稽等维度切入,智能识别空壳企业、虚开交易、关联洗票等风险场景,提取关键异常税票风险指标,通过欺诈评分模型在准入环节拦截高风险客户。
“M+1”动态预警体系每月监测
金蝶征信创新推出的贷中月度监测服务,实时追踪业务连续性、交易真实性、纳税履约度、供应链稳定性等指标,风险响应速度较传统人工核查提升90%。
从授信评估中的交叉验证到异常交易识别,从反欺诈模型训练到授信策略动态优化,更懂企业经营的数据服务商,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突破传统风控的局限性。
在数据驱动金融的新周期,提前布局财税票数据智能解析能力,才能在普惠金融与风险防控的平衡中赢得先机。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