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服务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INDEMIND:AI视觉赋能服务机器人,“零”碰撞避障技术实现全天候安全

2025-02-21 16:06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从酒店到餐厅,从超市到医院,服务机器人的身影无所不在。然而在享受这些智能伙伴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个核心问题始终摆在人们面前——安全。

安全能力决定场景渗透深度

安全能力,不仅是确保服务机器人能够稳定、可靠执行任务的基石,更是保障人员与场景安全的防线。与工业机器人所处的结构化、相对简单的工作环境不同,服务机器人需要直面更多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场景。这里人员密集、环境复杂且多变,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这无疑对机器人的安全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提升机器人安全性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增强结构稳定性、配置安全防护装置、优化制动系统、提升传感器性能等。然而,在这些方法中,提升机器人的避障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

它不仅决定了机器人的安全性能,还直接影响机器人的作业效率、自主性、智能性以及可应用的场景范围和维护成本。

而随着应用场景从常见的大型商用场景不断深入到越来越多的零售小场景,场景的复杂度与多样性持续攀升,对机器人安全能力的要求还在持续提高。机器人不仅要避的快、避的稳、避的准,还要一定程度上实现主动避障。

避免碰撞应是机器人的基本功,机器人不仅要能够精准规避常规物体,如玻璃、镜面等高反光障碍物,地插、桌椅底座等低矮障碍物,以及桌面、警戒线等全高障碍物,同时,机器人还要能智能识别并灵敏规避行人、动物、抛物等动态物体。

而在此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作业场景,机器人越来越需要具备“预见风险”的能力,除了稳定“避免碰撞”,还要能实时判断潜在风险,提前做出规避策略,实现主动安全。

image.png

要实现这种技术目标,不同厂商有着不同的答案,而INDEMIND走向了视觉路线。

融合多项前沿技术,为机器人拉满安全感

目前,大多数机器人采用激光、ToF、结构光、双目等传感器采集场景点云信息,构建栅格地图进行避障。虽然这些方案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对传感器依赖严重、成本较高,且无法有效检测所有动静态、低矮及悬空障碍物。尤其是主流的激光雷达方案,由于信息丰富度不足,难以结合深度学习实现智能化避障。

为了实现从"避免碰撞"向"预见风险"进化,INDEMIND开发了全新的视觉技术方案。通过融合多项前沿技术,INDEMIND研发了一套系统化的安全决策体系,不仅实现智能避障,还赋予机器人主动安全能力。

1.感知升维,视觉多模态融合架构

自研异构数据融合算法,能够灵活融合双目视觉模组、Lidar、ToF、跌落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实现时空同步,全面提升信息获取能力。

2. 认知进化,从AI识别到语义地图构建

基于ToF、camera、Lidar等传感器数据,结合独有识别算法,能够精准识别物体及场景信息。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识别得到的语义信息结合机器人位姿信息,还能够实时构建环境语义地图,且支持地图实时更新(场景格局变化)。

3. 决策升级,类脑决策引擎

基于设备端、云端智能决策平台及大数据平台,模仿“人脑”决策,对语义地图叠加决策属性信息,执行安全决策。同时,通过关键数据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持续提升场景处理与问题应对能力。

卓越性能: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表现

基于独有的视觉识别技术和INDEMIND微秒级的安全决策,机器人能够稳定检测各类障碍物。

静态避障:支持低矮障碍物、高反光障碍物、全高障碍物的精准检测与避障,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运行。

动态避障:实时检测并规避抛物、行人、快速移动物体。

主动安全:基于风险预测机制,主动判断潜在风险,并根据风险分类,执行相应规避策略,实现主动安全。

光线适应性:基于强光规避策略及内置的亮度补光、纹理补光设备(符合人眼安全等级C1),机器人能够在强光直射、无光源、昏暗等特殊光照环境下稳定工作。

INDEMIND的视觉技术方案不仅为服务机器人提供了卓越的避障能力,还通过智能化决策与多传感器融合,全面提升了机器人的安全性能。在复杂多变的商用场景中,这一技术为机器人赋予了更高的自主性、智能性与可靠性。

目前,INDEMIND视觉技术已推出标准化技术方案,商用机器人AI Kit,并获得ICE、空客等多家国内外头部厂商的合作。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INDEMIND:高需求和低渗透之间,服务机器人为何规模化落地难?

    在全球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加之疫情的进一步催化,服务机器人取得了蓬勃发展,预计 2022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17 亿美元,然而尽管如此,在高速发展之下,机器人的行业渗透率却并未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红利之后,机器人的规模化商业落地过程走的并不顺利...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

  • 重识vivo:做MR和家用机器人的隐性逻辑

    尽管苹果Vision Pro在发布一年后,市场表现并不如其它同门那样好,但2024年它仍以3499美元的高价拿下全球5.2%的市场份额,紧随Meta和索尼之后。 当然重要的不是份额,而是苹果对于空间计算的引领,以及对于智能头显市场的推波助澜。 IDC预计,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下,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6%至1280万台,其中�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 周鸿祎与机器人PK球技:带球突破 被机器人抢断

    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决”——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现身加速进化机器人展台,亲自下场与机器人展开1V1足球大战,以球技较量科技实力,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根据现场拍摄的视频画面,这场人机足球赛战况异常激烈。比赛伊始,周鸿祎迅速进入状态,展现出灵活的盘带技术,在绿茵场上灵活穿梭,甚至一度险些晃过面前的机器人对手,

  • 周鸿祎和机器人擂台打拳:红衣教主一拳、一脚放倒机器人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与宇树一款拳击机器人上演了一场趣味对决。 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周鸿祎直接零帧起手,上去就抱着机器人,右腿一个反向绊,直接一脚将机器人放倒。 等待几秒后,拳击机器人一个腰马合一成功起身,并摆出了拳击动作,周鸿祎和它碰手后,机器人快速使出了一套连环招,动作铿锵有力,周鸿祎有些吃不准它的实力,选择

  • 普渡机器人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 Max,重塑智能清洁新高度

    普渡机器人于2025年8月20日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Max。该产品在MT1基础上大幅升级,搭载3D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显著增强复杂场景感知与避障能力。通过AI技术实现自适应清洁、垃圾识别、巡检清洁等功能,支持10万平方米以上大场景作业。具备自动振尘过滤和智能避雨机制,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重塑智能清洁行业新标准。

  • 智能“机器狗”亮相广博会 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提供展会、赛事安保新思路

    广州博览会上,本土企业视源股份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MAXHUB+X7引发关注。该机器人具备全地形适应能力,可稳定穿越35°斜坡、台阶及沙石路面,支持自主导航、自动执行任务。搭载双摄像头、气体传感器等模块,能替代人工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巡检、灭火等任务,适用于展会安保、救援等多场景。其核心价值在于动态风险预测与人机协同响应,已在北京等地的实战中验证能力。产品未来将在广州多个城市管理场景部署,提升生产效率。

  • 起猛了 看到“兵马俑”跳舞了:人形机器人“光子”惊艳亮相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正酣,8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体舞蹈赛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武汉的人形机器人“光子”凭借出色表现,一举夺得该赛事冠军,成为赛场上的耀眼明星。 在这场比赛中,9台由光谷东智精心研发的“光子”人形机器人与一名专业舞者携手共舞,演绎了经典曲目《秦俑魂》。舞者身着华服,饰演威风凛凛的“将军俑”,而“光子”机器人则�

  • 六维感知,精准无界!6D位姿跟踪系统让机器人秒变“高精度专家”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引发关注,工业机器人正推动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发展。然而,高端制造对精度要求日益提升,工业机器人在绝对定位精度和动态稳定性方面存在短板。思看科技推出的6D位姿跟踪系统,以100Hz高频追踪和0.049mm空间精度,实现精准检测、快速校准与动态补偿,让工业机器人秒变“高精度专家”。该系统具备三大核心功能:机器人TCP标定、复杂零部件加工�

  • 智检未来 触手可及——CASIVIBOT工业质检机器人震撼发布

    8月19日,中科慧远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以“具身智能”为核心,融合人类质检经验与AI技术,实现灵活操作与高效检测。该机器人采用“手-眼-脑”协同架构,支持多行业复杂场景应用,具备快速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旨在推动工业质检智能化升级,提升检测效率与灵活性。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