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言称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对此,华为公司特此声明,此传言不属实。
经查证,华为从未有过投资柔宇科技的计划,也从未提出过相关要求。
(举报)
先来看Galaxy Z Fold7,这款手机主打超轻薄设计。据相关爆料,其展开状态下厚度约为3.9mm,折叠后厚度在8.9mm左右。Galaxy Z Fold7采用8.2英寸内屏和6.5英寸外屏,内屏运用了屏下摄像头技术,实现了无开孔的视觉效果。在核心配置方面,它搭载了4.47GHz高频版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并配备12GB内存和Adreno830GPU,性能表现值得期待。 另一款新机Galaxy Z Flip7同样亮点十足。它首次采用“�
今天,传音抢在三星之前展示了旗下三折叠屏概念机,命名为Phantom Ultimate G Fold,这是安卓首款三折叠屏。 如图所示,Phantom Ultimate G Fold采用横直相机模组,其摄像头DECO神似iPhone17Air,采用条形跑道设计,外屏在右侧。 这款三折叠屏采用G”字型折叠方案,左右两块屏幕向中间折叠,这与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的折叠方案截然不同,后者采用S”型折叠方案。
近日,vivo官方宣布全新折叠屏手机X Fold5将于6月25日正式发布,新机宣传语为“更轻了,更强了”,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今日,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了该机的部分参数信息。相较于前代产品,X Fold5在轻薄度上有了显著提升,大杯版本轻薄了约20g/2mm,重量约为216g,厚度约为9.2mm,堪称史上最轻的大折叠屏手机。
据媒体报道,苹果首款可折叠iPhone显示屏由三星生产,该公司在韩国忠清南道牙山市的A3工厂建立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苹果折叠屏所需的OLED面板,目前工厂相关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年产能可达1500万块。 消息称苹果计划在2026年生产600万至800万台可折叠iPhone,尽管三星1500万块的年产能远超苹果2026年的需求,但这家供应商也会为苹果后续折叠屏机型做好准备。 目前三星和
此前的折叠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总存在各种不便,使得长期使用的意愿较低,但三星 Galaxy Z Fold7 改变了这一局面。 其机身折叠状态下仅8.9mm,重量降至215g,是目前全球最轻的大折叠屏手机。 展开后,机身最薄处为4.2mm,单手操作更为轻松。 这种轻薄设计得益于三星在材料和结构上的创新,首次采用钛金属支撑板替代传统不锈钢材质,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2025年7月9日,三星电子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旗舰Galaxy Z Fold7和Galaxy Z Flip7,以及Galaxy Watch8系列智能手表。Fold7采用纤薄设计,展开厚度仅4.2毫米,搭载定制处理器和2亿像素广角镜头,AI功能支持实时翻译和生成式编辑。Flip7配备超大外屏,重量188克,电池容量为系列最大。Watch8系列采用"天圆地方"设计,集成度提升30%,配备BioActive传感器。新品7月9日开启预约,7月25日正式发售,预约用户可享存储升级等优惠。
6月25日晚,vivo新一代折叠屏旗舰——X Fold5正式亮相,凭借217g的轻薄机身,再次锁定全球最轻大折叠桂冠。顺便说一句,此前的记录由X Fold3保持(219g)。 自打折叠屏问世,「轻薄」就是厂商极尽苛求的一个重点优化项,倒不是友商之间搞心照不宣的数字游戏,而是真实的用户诉求叠加厂商技术创新的现实投射。 但当「体重」下降幅度从激进到平缓,折叠屏的处境反而复�
三星今晚还发布了首款FE折叠屏Galaxy Z Flip 7 FE。 这是目前为止三星售价最亲民的折叠屏,国行仅提供8GB内存 256GB存储这一个版本,售价为6499元。 三星表示,这款手机能够让更多用户体验到折叠屏手机。 外观设计上与Galaxy Z Flip 6整体保持一致,外屏还是文件夹”造型,尺寸为3.4英寸,内屏是6.7英寸。 整机展开厚度为6.9mm,折叠厚度达14.9mm,重量187克。
有网友发现,甲亢哥在克罗地亚直播时依然在使用华为手机,这是华为推出的全球首款三折叠屏Mate XT非凡大师,凭借大屏优势,甲亢哥能同时油管和Twitch的聊天内容。 在今年4月份,甲亢哥来到深圳全程进行全球直播,当天下午,他前往一家华为专卖店体验三折叠手机后直呼好薄”、这款手机太疯狂了”,随后下单并爱不释手。 甲亢哥感概,这种超级体验除了中国别的地方�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小米(含Redmi)以1141.76万台激活量、16.63%市场份额登顶,vivo、OPPO分列二三位。国产手机供应链本土化加速,上游半导体企业迎来发展机遇。长鑫科技作为国产DRAM龙头,已进入小米等头部厂商供应链,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随着三星等巨头退出DDR4市场,DRAM产品季度涨幅达21.3%,长鑫科技此时启动上市恰逢行业上行周期。上市融资将助力其突破IDM模式所需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与产能建设,加速形成技术-市场双竞争力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