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各式美食令人垂涎,然而,有一种螺类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那就是福寿螺。
据悉,福寿螺体内常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若烹饪不当,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可能侵害神经组织,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福寿螺繁殖力极强,每年可产卵数万粒,迅速蔓延。其杂食性也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福寿螺产卵高峰期为春季和秋季,发现后应立即清除,避免大规模繁殖。家长务必禁止儿童单独前往河边嬉戏,切勿触碰其粉红色的卵块。
区分福寿螺与田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 体型:福寿螺体积明显大于田螺,其长度可达田螺数倍以上。
- 尾部:福寿螺尾部短而平,形状圆润,而田螺尾部较长且尖。
- 外壳:福寿螺外壳较薄且易碎,而田螺外壳坚硬。
- 卵色:福寿螺卵呈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