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为nova 11系列今天又有了更多消息,有博主透露了华为手机代工厂中诺通讯有关华为nova 11的部分消息。华为nova 11砍掉了屏幕支架,拥有四边等宽屏幕,同时后盖采用磨砂材质,大杯机型会配有长焦镜头。
取消屏幕塑料支架的好处是,可以让手机正面拥有极窄边框,侧面一体性更强,实现屏幕与边框齐平没有突兀感。
(举报)
据博主定焦数码透露,华为nova 14系列还存在一款新机型nova 14活力版。 华为nova系列上一次推出活力版还是在nova 12系列,当时主要是芯片更换为骁龙778G,而普通版则是麒麟8000。 目前还不确定nova 14活力版具体规格,但按照华为的产品规划来看,活力版产品定位和价格应该会有所降低。 处理器方面,很可能会搭载此前畅享70X上的麒麟8000A,采用32.19GHz大核和31.84GHz小核的CPU架构�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产业升级与品牌全球化成为核心诉求。在成本攀升、内需放缓及国际市场机遇的共同驱动下,"出海"已成为中国制造突破增长瓶颈的必选项。然而,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海外本土化运营、合规风险及供应链效率等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供应链痛点尤为突出:端到端供应链协同能力待提�
8月9日,吉利星座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成功发射11颗卫星,其中一颗命名为"中联重科号"。这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次与商业航天企业合作冠名卫星项目。吉利星座是时空道宇建设的全球低轨物联通信星座,一期72颗卫星组网,可实现全球实时物联通信。中联重科与时空道宇合作研发了卫星通信芯片、模组等系列产品,完成商用测试。此次合作刷新了行业跨界合作高度,将助力中联重科强化"科技+智造"品牌形象,拓展设备出海与全球运维新空间。
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匈牙利成为重要战略支点。文章以某中国企业在塞格德建设欧洲首个新能源乘用车工厂为例,展现了本土化落地的复杂性。KÉSZ集团作为匈牙利最大综合性建筑服务商,通过旗下专业团队提供从设计审批、钢结构制造到能源配套的全链条服务。其特色在于:设计阶段由bim.GROUP主导本土化适配;施工环节通过AI辅助制造中心实现快速交付;配套方面提供绿色办公园区及充电设施。这种"系统解决方案商"模式,整合了跨国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助力中国企业高效落地欧洲市场。
近日,海外数码媒体披露了一组疑似iPhone 17 系列屏幕保护贴膜的照片,首次展现了即将发布的iPhone 17 Air与其他型号的屏幕尺寸差异。 根据图片显示,iPhone 17 Air手机的屏幕尺寸介于iPhone 17 Pro与iPhone 17 Pro Max之间,画面排列顺序依次为: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Air,最后是iPhone 17 Pro Max。 依据目前的传闻,iPhone 17 Air可能搭载OLED屏幕,预计对角线尺寸为约6.6英寸,部分消息�
Telesin泰迅推出专为大疆OSMO 360设计的徒步拍摄系统,包含三大核心组件:1)可拆卸挂脖支架采用磁吸接口,5秒内完成拆装,配备透气网面材质降低垂直震动;2)背包固定组件适配主流登山包,硅胶减震层达3mm厚度,支持8个方位旋转;3)多功能延长杆采用碳纤维管体,伸缩范围35-150cm。该系统针对1273名户外用户调研的三大痛点设计:设备稳定性(68.2%提及率)、快速视角切换(57.4%)和轻量化(82.1%)。30名测试者反馈显示,83%认可总重<550g的设计,76%肯定行走拍摄稳定性。产品即日起线上线下同步发售,提供18个月主体保修服务。
夏季饮料消费旺季产生大量废弃PET塑料瓶,我国94%以上PET瓶被有效回收,但多数仅降级用于垃圾桶、农用塑料桶等低端产品。塑料回收利用面临"品质鸿沟",主要因塑料种类复杂、分选技术不足导致再生料性能下降。海尔智家通过创新技术实现99.9%高纯度再生塑料生产,性能接近新料,已应用于汽车、日化等领域。2022-2024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从1800万吨增至1906万吨,推动再生塑料高值化利用成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创新证明再生塑料完全能达到新料标准,打破"降级使用"固有认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140字)
无SIM卡时代要来了,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准备这个事情。 据最新消息显示,华为将推出支持eSIM的新款三折叠手机,而它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的智能手机。 按照消息人士的说法,后续发布的华为Mate 80系列,可能也将有一款机型支持eSIM。 除了华为外,OPPO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
今日,ISC.AI 2025互联网安全大会开幕式及未来峰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360集团创始人、ISC大会主席周鸿祎在演讲中表示:现在有很多人就问我,有了智能体是不是就不要大模型了?或者说大模型还没搞懂,怎么又出来智能体了?” 周鸿祎解释,其实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应该说智能体包含了大模型,大模型相当于智能体的大脑,智能体相当于大模型的身体。
大模型重塑了人工智能的产业格局,但却没有彻底颠覆人类的生产模式。 在这背后,并非其技术力量不足,而是当前的应用形态仍停留在“工具赋能”的初级阶段,大模型的潜力被束缚在碎片化场景中,未能转化为重构生产逻辑的核心动能。 正如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所言,大模型的能力其实已经相当强大,甚至超越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只是其潜力尚未被挖掘。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