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号牌识别技术和闸机的普及,国内自助式甚至无人值守的停车场越来越多。
不过,水母网分享的视频显示,3月18日在浙江,祝先生取完车准备离开时,却被显示屏上的136070元停车费吓到了。
他回忆自己当天是顺道办事就把车停在那里,13万的数字定然是不对。更好笑的是,祝先生坦言,自己的车才花了3万8买的。
在尝试了几次后,结算屏幕依然显示13万后,祝先生和值守保安友好沟通,最终交了30元。
从屏幕来看,应该是计时和计费系统出了BUG,上面显示停车时间0秒,下方却是13万。
猜你喜欢:
(举报)
近日,一起因逃避高额停车费而私自改动车牌的案件在北京大兴引发关注。一名男子在商场停车场停车长达45天后,试图通过贴牌形式免除高额停车费用,最终被警方刑事拘留。 据警方介绍,该停车场每小时停车费为6元,该男子停车45天,累计欠费高达7000元。为了逃避这笔费用,他竟然采取不正当手段,私自改动了车辆号牌。然而,这一行为并未能逃过警方的法眼,最终被依
捷顺科技旗下捷停车平台负责人王恒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分享电子发票创新实践。捷停车基于腾讯乐企平台,实现停车缴费与开票一体化,推出“支付即开票”功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该合作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生态化理念,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秒级开票,并与微信生态深度融合。目前覆盖1.4亿车主和5.9万智慧车场,未来将持续推动电子发票在智慧出行生态的创新应用。
智慧停车场作为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缓解了传统停车场停车难、管理乱等问题,并通过数据驱动与生态协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无感化服务。近年来,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智慧停车平台不断涌现,推动停车资源联网化、信息共享化、服务智能化发展,使一键导航、无感支付、车位预约等功能成为行业标配。智慧停车场采用多系统协同构建,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出入口控制系统、车位检测系统、计费与支付系统、引导与反向寻车系统、用户交互系统等,需克服系统集成、实时数据传输与网络稳定性等挑战。
9月11日,2025外滩大会在上海开幕,聚焦“重塑创新增长”主题。捷停车与支付宝联合打造的“停车助手”亮相,展示AI时代停车交互新模式。该服务覆盖全国5.9万智慧车场,支持多场景智慧支付,去年服务超4000万用户。平台通过“人-车-场-位-桩”五维数据,实现车位状态实时监控与个性化推荐。2025年将向手机厂商等全面开放能力,推动停车生态智能化升级,重塑行业基础设施,成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苹果闹钟因无法识别调休日再次引发用户吐槽。国庆假期周末调休上班时,闹钟未响导致用户睡过头。苹果客服回应称,闹钟工作日设定为周一至周五,系统暂无法识别调休安排。用户需手动调整或使用第三方软件设置。相比之下,国产安卓手机已支持自动跳过节假日功能。尽管iOS 26升级了闹钟提示时长调节功能,但仍未加入自动识别节假日的优化。网友质疑苹果在基础功能上的滞后,凸显其本土化不足的问题。
9月24日,ComStar资金交易管理系统数据库信创项目上线汇报总结会在上海召开。中电科金仓与ComStar团队共同见证项目成功落地,围绕系统性能提升、数据库在金融核心系统应用等议题深入交流。项目验证了金仓数据库在金融交易场景下的技术领先性,部分场景效率提升近三倍,彰显国产数据库支撑金融核心业务的硬核实力。双方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共识,未来将共同推动金仓数据
9月25日,首驱科技发布无界·妙享1.0技术,推出Skymotor中央智慧大脑、超级雷达、SkyKey1.0 AI无感解锁及零阈OS全域操作系统。通过汽车级电子架构与AI融合,实现两轮车全面智能化升级,打破传统分散式ECU局限,支持整车OTA升级。超级雷达提供全场景安全守护,AI技术提升驾驶辅助体验。零阈OS构建智能出行生态,开放接口支持硬件快速适配。此次发布标志着首驱科技“智能出行机器人”战略的深化,推动行业向智慧出行新时代转型。
今晚2025雷军年度演讲上,雷军谈到了自研玄戒芯片,这款芯片让小米立足手机旗舰Soc之林。 雷军提到,造玄戒芯片很难,但最难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恐惧。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造芯了,此前,小米自主研发了一款名叫松果”的移动处理器芯片,首款产品澎湃S1于2017年2月随小米5C机型首次亮相。 不过松果后来取消了,雷军称这次经历为惨败”。小米再次造芯,正是要面对这种�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召开。大会展示了鸿蒙在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成果,并发布鸿蒙6.0版本,在UI组件、窗口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OSWare受邀分享鸿蒙兼容Linux应用生态方案,提出通过容器技术打通生态壁垒。长沙市政府表示将借助大会契机,推动技术应用与产业协同,共建开源鸿蒙生态红利。华为等代表回顾鸿蒙五年发展成就,终端数量超1700万,应用超3万。基金会强调开源是创新核心引擎,未来将持续助力技术深化与产业落地。
ZEGO云端实时语音识别服务针对直播、语聊、在线课堂和会议等场景,提供低延迟(端到端600ms)、高准确率(提升40%)、低成本(节省50%以上)的解决方案。支持30多种语言及方言,适配多厂商接入,具备降噪和回声消除能力。核心应用包括实时字幕和AI观众互动,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效率,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