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太空歌剧院最新资讯  > 正文

网易LOFTER风波警醒了谁?

2023-03-14 09:16 · 稿源: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杏财经”(ID:yinxingcj),作者:撑迟,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AIGC话题火热,大厂纷纷开启加速模式挤进AI赛道,网易的内容产品LOFTER却引起了中文互联网第一个关于AI生成内容的大范围争议。

3月初,LOFTER上线了AI绘图功能“老福鸽画画机”内测版,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词生成绘画作品。

然而该功能上线后,围绕着网易是否非法使用平台内创作者的原创绘画作品为AI素材,引发了大量争议。

为了应对这次舆论危机,网易多次发布声明称功能测试仅为满足用户个性化头像需求,并无其他目的,更无盈利目的;训练数据集来自开源数据,未使用LOFTER用户作品,如确有侵权图片将每张赔偿原作者一万元等。

然而舆情依旧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用户尤其是创作者的反对情绪强烈,相关微博话题阅读人次已经破亿,对AI生成内容爆发出广泛质疑。

这次事件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AIGC当前的大众认知印象究竟如何,其相关产品的落地实践是否适应市场环境,业务决策是否准确。

狂飙突进的当下,网易的风波警醒了行业,适当的冷静,也很有必要。

过渡到AI时代

PGC与UGC的红利持续了十数年,都还不算开发到了极致,新技术的浪潮又在催促互联网行业加紧迈入新时代,尽快把AIGC融入生产与实践。

AIGC的特点是自动化、高效。随着自然语言生成技术NLG和AI模型的成熟,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自动生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3D模型和代码。

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与其内容生产方式绑定,PGC与UGC在内容质量、丰富度与受众参与上大有突破,AIGC则集中于效率的全面提升。

可以说,时下热门的未来概念如Web3.0、元宇宙所需求的巨量数字原生内容,只有AIGC能够满足。

“怎么用AI,如何与现有产品结合?”是针对所有企业的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轻度的AI创作已经在各类平台上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且基本都处于试探的阶段。

既然主攻效率,那么利用AI简化生产步骤显然是最具可行性的策略。

早在2018年,阿里旗下的数智经营平台“阿里妈妈”就在戛纳创意节发布了“AI智能文案”产品,展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展。AI文案主打高度模拟人类创作、自由定义字数和实时在线样本学习。

这一套AI组件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帮助淘宝店家解决多数图文宣传需求,有效降低了网店入驻的成本。

阿里妈妈的负责人刘博,是阿里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对外形象从来是学者型企业高管,对技术的态度更为亲近,非常看好人工智能与新零售的结合。

不过让AI全面接管创意类生产依旧是个伪命题。将产品的功能卖点、品质信息集成并处理为长短文案并不难,但品牌标语、价值输出这种核心文案创作仍然是其盲点。

阿里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目前只是用AI优化一些简单却繁琐的劳动过程。市面上多数产品也是遵循的这一逻辑。

抖音、B站这类用户生成内容占大头的社区都开发了自己的AI工具,作为用户创作时的辅助。

AI应用的过渡时期,一头是技术还没有发展到AI能够完全胜过人类创作的程度,另一头是大众对于AI生成的原生内容还处在适应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保持必要的谨慎与敏锐的观察尤为重要。

平台需要为当前的AIGC应用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的场景,能够自然嵌入用户体验中。比如创作助手、自动生成文案、自动剪辑这样明确定位为辅助工具。

此外,还得把握大众的接受度,虚拟内容的生产过程合法性与呈现效果,都是普遍关注的话题。

目前大众接受最良好的两款应用是AI生成字幕与AI配音,在B站和抖音的视频流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了AI字幕与配音的视频融入了内容库。

然而就在大厂们循序渐进之时,网易LOFTER的操作精准踩雷,给原本就不算好的社区评价又埋了一枚新雷。

LOFTER做错了什么?

承载着网易做内容社区的期望,LOFTER虽然经营成了中文二次创作的热门平台,但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流量变现方案。

从微信到微博,网易错失了不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丁磊一直期望打造的全产品矩阵中游戏扛起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其余内容产品如网易公开课,网易LOFTER盈利能力都非常薄弱。

2012年LOFTER推出之时,从定位到设计全面仿照的是海外热门轻博客平台Tumblr“汤不热”。这类轻博客的特点是同时满足社交与表达需求,既能发布作品聚集同好,又兼顾社交功能,可以评论和转发。

时至今日,因其内容创作氛围良好,设计风格时尚,Tumblr依然在海外互联网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追随者LOFTER的境遇并不那么理想。

LOFTER以提供创作分享与交流平台为核心卖点,奠定了同人创作、兴趣导向的社区基调。参与文化盛行的媒介时代,一个创作者活跃且用户有强互动倾向的平台本该有无限的可能,如同二次元发家的B站,LOFTER却始终圈死在小众平台。

缺乏流量运营能力,受制于同人文化圈的小众特质是它的主要问题。非商业化是同人的底色,粉丝创作与社群讨论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其非盈利性质、为爱发电又束缚着平台变现的想象力。更何况内容审核尺度的把握与二次创作的版权问题多有掣肘,LOFTER的商业化之路异常坎坷。

为了破除这种困局,LOFTER从2018年推出了打赏机制,起初遭到了同人圈的抵制,但是无奈平台变现意图坚决,且同类竞品没有能打得过的知名度。

在骂声中网易将礼物经济这条路线坚决执行了几年,也渐渐摸出了一条道路。文字与图像创作变现这块市场,LOFTER开始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可正在向好的当头,蹭一个AIGC的热点,LOFTER又“作了一回大死”。

AI绘画不是个新鲜事,也早有平台将其嵌入产品作为消遣性功能以提高日活,为什么到了网易这里,变成了众人讨伐的对象?这便涉及到具体平台的业务决策是否恰当的问题。

LOFTER引入AI生成内容,一是将虚拟生产的合法性问题摆到了台面上。AI模式的基础就是投入巨量素材训练模型,尽管LOFTER后续声明中表示训练集来自开源数据,大众对这一解释并不买单。

3月10日,LOFTER官方在APP内发布了《致广大创作者的一封道歉信》,称将推出“创作者保护计划”,上线并不断完善反AI盗用、反恶意爬取的能力,同时将禁止AI内容作为原创作品发布,并建立AI内容单独分区,与原创作品进行区分。这一举动同样未能平息平台创作者的怒火。

更关键的决策失误在于, AIGC并不适合LOFTER的内容生态,与平台调性几乎完全对冲。

LOFTER以UGC为流量构建逻辑,它对创作者群体的依赖,直接决定了AIGC短期内不会有在平台内的生存空间,甚至于被抵制。

更何况LOFTER的变现机制与原创者的收益有直接关联,如果AI生成内容大面积占据平台信息流,原创者的曝光与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在重视原创的平台推广AI,相当于自己砸自己的店面,无异于自断财路之举。

由此及彼,可能存在的问题

AI热度居高不下,各家巨头都在争抢相关话题的曝光与机会,网易在此时掀起的风波引出一个重要议题:怎样化解大众对AI创作的抵制甚至于恐慌,创造更好的商业推广环境。

对于整个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内容社区而言,内容生成方式直接影响着平台生态与商业逻辑。AI介入生态是大趋势的前提下,应该有更细致的决策与结合具体产品的规划。

网易的例子非常典型,同样是内容社区,小红书与B站引入AI内容可能是功能与内容亮点,是话题度的来源,但对于LOFTER这类以同人原创起家,靠创作变现的平台而言AIGC很难适配。同理还有各类网文平台,AIGC最多只能作配,不能介入核心生产流程。

AIGC对产业的增益集中于两点,一是提供一种科技的、未来的景观。比如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上获奖的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作为“非人感”强烈的艺术类型,可以算作新的艺术分类,探索其商业价值,只是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技术成长空间。

更现实的方式是利用AI的计算与处理能力优化生产流程,协助人工完成创作或使用,这又要求更多相关规范与方法论的完善。

比如细化管理,做好原创内容与AI内容的分区与规则制定。又如厘清版权问题,以免损伤多方利益引来消费者逆反。

尽管AI功能遭到了用户的强烈反对,三次发表声明平复舆情,LOFTER依然没有彻底下架该功能。公开的信息中提到计划将“头像生成器”功能测试入口调整到“头像框中心”,限制生成图片的使用范围,但铁了心要把AI功能嵌进产品设计中。

没有企业能够承担错过未来科技、AI风口,进而增长“失速”的后果。试水者众多,网易首先触礁,提示风险的存在。

这些后来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即将引来“AI大考”的百度,必须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举报

  • 相关推荐
  • 用AIGC点亮中国硬核之光:硅基大司马如何以“良币”重塑科技传播格局

    AI数字人"硅基大司马"系列账号在短视频平台爆红,全网粉丝近千万、累计播放量超十亿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4000万次,正在冲击吉尼斯"AI数字人视频最高播放量"纪录。该IP由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打造,以AI技术生成数字人形象,专注讲述中国硬核科技故事。其成功源于三大因素:1)AI技术突破传统内容生产效率瓶颈,实现高质量科技内容规模化生产;2�

  • 美乘客疑拍到超清晰UFO 喷气后消失:网友认为是AI生成

    ​近日,一则关于美国乘客在航班上拍摄到超清晰不明飞行物(UFO)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据视频显示,这起事件发生在从拉斯维加斯飞往西雅图的航班上,一名乘客在万米高空意外捕捉到了令人震惊的画面:一个圆盘状飞行物以稳定轨迹飞行,随后突然加速并喷出蓝色尾焰,在短短0.5秒内完全消失于云层之中。 该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 AIGC独角兽硅基智能获数亿D轮融资,司马华鹏加速硅基劳动力落地

    【核心摘要】 近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基智能”)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兴高新区产业基金投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多模态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加速产品在垂直行业的商业化落地,并深化其全球化与区域产业化双轮驱动战略。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表示,AI的终局不�

  • 主论坛前瞻|「拥抱AI变革,点燃算网引擎」:ODCC邀您探索算网新世界

    2025年第十二届开放数据中心大会(ODCC)将于9月9-1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AI变革与算力发展,围绕算力、网络、能源、制冷、运维等全链路协同展开讨论。华为、三星、博通等企业将分享最新实践,探讨液冷技术、智能运维等关键议题。主论坛将于9月10日举行,发布年度成果并解读技术趋势。大会旨在推动算力产业标准化发展,为AI时代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 AI日报:阿里开源Qwen-Image-Edit;淘宝“AI万能搜”功能灰度测试;小红书发布DynamicFace人脸生成技术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AI领域创新:1)阿里开源Qwen-Image-Edit图像编辑模型,支持中文渲染与精准文本编辑;2)淘宝测试"AI万能搜"功能,重构电商搜索体验;3)小红书发布DynamicFace人脸生成技术,实现高质量图像视频换脸;4)Gemini API新增URL Context功能,简化网页内容获取流程;5)Nvidia推出小型开放模型Nemotron-Nano-9B-v2,支持智能推理开关;6)马斯克发布Grok Imagine 0.1测试版,进军AI图像生成领域;7)Vercel推出iOS版AI开发工具v0;8)理想汽车发布MindGPT 3.1模型,处理速度提升5倍;9)ToonComposer工具简化动画制作流程;10)ElevenLabs推出视频到音乐生成流程。

  • KTV用AI生成的MV惊现骷髅:顾客直呼“辣眼睛” 门店回应可切换

    ​近日,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魅KTV新上线的AI视频功能,称其生成的抽象画面严重破坏K歌体验。 走访多家魅KTV门店发现,部分门店已全面启用该AI系统。某门店工作人员透露,系统更新后所有歌曲默认播放AI生成视频,“但90%的顾客都会要求切换回原版MV,包厢服务人员可现场操作”。另一未更新系统的门店则表示,顾客仍可正常观看原唱MV。

  • 网易二季度在线游戏净收入达228亿元 经典IP《梦幻西游》再创新高

    今日,网易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网易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9.4%,市场预估284亿元。 归属于该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6亿元,经调整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5亿元。 二季度,网易在线游戏服务净收入228亿元,预估233.7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3.7%。 其中,经典 IP《梦幻西游》电脑版同时在线人数及手游季度收入再创新高,《第五人格》延续火爆表

  • AI火花集|AI火花先锋添新力,拆解保险、客服、物联网AI落地实战

    AI正加速渗透产业,2025年全球AI投资预计达2000亿美元,年增长近翻倍。保险、电商客服、智能家居成为落地先锋。暖哇科技、云起未来、蜂助手分别聚焦保险理赔自动化、电商智能客服、5G+AI物联网,通过实战方案推动AI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面临数据价值陷阱、流通壁垒等挑战,企业需构建专业知识库并优化人机协同。未来AI将深入产业毛细血管,汇聚零散创新火花,�

  • 如何用3分钟精准计算AI大模型成本?避免生成一篇万字文章就超支?

    AI大模型成本控制指南:实测三步预算法+企业级避坑方案。文章揭露行业痛点:1)价格迷雾:各厂商计费规则差异大,长文本/多模态存在隐藏溢价;2)团队实测GPT-4生成20篇行业分析(50万字)实际账单超预算4倍。解决方案:通过AIbase计算器实现精准预测:①场景化选择自动加载计费规则;②输入需求实时生成动态成本矩阵;③智能规避四大隐性成本(长文本衰减补偿/区域差价预警等)。跨境电商案例显示,使用工具后成本降低60%。核心观点:在AI时代,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 Custouch市场易AI技术入选Topdigital2025全球AI营销图谱

    《TopDigital2025全球AI营销图谱》近日发布,Custouch市场易入选"内容智能生成"板块。该图谱为AI技术重构营销提供全链路产业地图,整合企业官网、学术报告、专利库等多维度信息。Custouch凭借AI技术在B2B营销领域的创新应用入选,其智能解决方案能有效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作为数字营销技术服务商,Custouch已为300+国际头部企业提供一站式营销管理体系,涵盖内容、活动、线索等全流程,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此次入选既是对其AI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激励。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