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RBN10家用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扫地机器人漏扫严重?INDEMIND将空间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

2022-06-24 11:5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与大多数电子产品不同,在选购扫地机器人时,由于人们对机器人缺乏了解,而产品的一些较直观的指标参数,如吸力往往被惯性的作为判定产品性能好坏的参考标准,但事实上,参数高真的等于“好用”吗?

当新鲜感不再,人们越发注重实用性,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表现无疑是打动人们买单的核心卖点。伴随着扫地机机器人的迭代,机器人的硬件性能可以说得到了显著增长,加之当前自动集尘技术、扫拖一体技术的应用更是极大地弥补了早期产品的缺陷,产品的清洁能力在不断提升,但随着这些功能的完善,扫地机器人是否“好用”了呢?

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扫地机器人的漏扫、重复扫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整体清洁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清洁能力除了和硬件性能、清扫功能的增加息息相关之外,提升机器人的空间覆盖率同样关键。

所谓空间覆盖率是指,扫地机器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场景内各个空间的路径覆盖,空间覆盖率越高,机器人的整体清洁效果也就越好。

从市场的调查来看,目前主流的扫地机器人其空间覆盖率大都在90%以下。根据凤凰网官方评测数据,在符合国标要求的实验室环境下,分别对石头、科沃斯、小米、云鲸 4 家的 4 千档产品进行测试,石头、科沃斯、小米的覆盖率在70%以上,而云鲸J2 的覆盖率不到40%。由此可见,机器人的空间覆盖率问题已亟待解决。

哪些因素决定了空间覆盖率?

从技术角度看,空间覆盖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建图效果差及规划和控制效果不足,最终导致机器人在障碍物及特殊环境情况下,覆盖效果差,且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多个:

定位精度差

建图噪声多

规划算法有漏扫,特殊场景规划不合理

业务部件限制(如扫地机器人的边刷、中扫、洗地装置等)

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INDEMIND在 2021 年推出的RBN10 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通过搭配通用性开发底盘,目前空间覆盖率可达到90%以上。

RBN10 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是INDEMIND针对家用机器人设计的ALL in one通用导航方案,可为机器人提供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交互决策等多种核心功能,能够广泛应用于扫地、陪护、教育、玩具等家用服务机器人平台。

为了解决空间覆盖率问题,INDEMIND对定位、建图、规划算法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协同开发,依靠领先的立体视觉技术,RBN10 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实时三维建图,重构环境内包含区域性场景信息及场景中每个独立物体的属性信息、空间中的三维模型、位姿信息等,保证机器人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基础,结合INDMEIND研发的VSLAM算法,能够大幅提升视觉导航精度,目前导航精度已实现绝对定位精度。同时INDEMIND的路径规划算法采用无碰撞路径规划,全面覆盖常规场景及特殊场景,大大提升机器人工作精细度、灵活度。

除了提升空间覆盖率,RBN10 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在应用上还有着多种技术优势:

双目视觉定位,业界首款,成本持平单线激光雷达

作为业界首款双目视觉定位方案,RBN10 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以持平单线激光雷达的成本,实现了激光融合方案的导航能力和更丰富的功能;

高精度VSLAM算法,更精准、更稳定

自研的VSLAM核心算法,能够搭配低成本的双目摄像头,通过解算场景点云信息,可精准快速的获取位置位姿信息,且精度和稳定性均不输于激光雷达。

智能避障技术

基于高精度双目立体匹配算法得到环境3D稠密点云信息,结合识别技术和交互决策技术,机器人可做出类人规避动作的精细化操作,能够让机器人有预判、有策略的实现智能避障。

基于视觉的物体识别技术

基于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快速稳定地识别各种环境信息,人、动物及十几种大类家居用品,物体识别精度<2cm,识别模型还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和训练。

交互决策技术

基于高精度三维建图能使机器人在语义层次上理解环境信息,模仿人类大脑对环境理解的方式,配合决策引擎技术,可以自定义安全、搜寻、跟随、自主寻路等多种智能逻辑。

硬件配置要求低,适配性高

在算法&硬件方面,采用增量优化的方式,分段处理,并在区段间建立先验信息,有效降低平台的计算压力,同时应用硬件加速技术,在硬件上,对于视觉处理采用neon加速、GPU加速、DSP加速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计算性能,降低算力要求,使得方案对于硬件配置要求较低,配合标准化的接口,能够快速适配各种硬件平台。

此外,INDEMIND同时提供参考设计和量产设计服务,借助INDEMIND所拥有的产业链资源,可帮助企业快速实现量产,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周期和投入成本。未来,随着家用机器人行业进入深水区,RBN10 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作为一款实现定位、建图、避障、识别 ALL in One的解决方案,也将代表着未来小型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方向。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从清洁工具到家庭智能体,扫地机器人不仅仅需要机械臂!

    当行业还在为机械臂拖布、自动上下水等清洁模块不断狂卷时,扫地机器人正站在智能化跃迁的十字路口。这场从“被动清洁工具”到“主动家庭管理者”的进化,核心命题不只是更强的机械臂,更需要一双能看懂世界的“智能之眼”。二维感知的技术局限在清洁功能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扫地机器人陷入了“硬件军备竞赛”:从扫拖一体到自动集尘,从拖布自清洁到滚动恒压�

  • 追觅扫地机全球第一!以首创技术解决清洁困扰

    日前,追觅扫地机获得沙利文“智能拖布拆卸地毯保护扫地机器人,2022- 2024 三年累计全球销量第一”专业认证。追觅科技在 2022 年发布的追觅X10 系列扫地机器人产品上率先搭载智能拖布拆卸技术,核心解决扫地机器人清洁过程中对地面、地毯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清洁能力提升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最初的扫拖一体机器人从扫拖一体或拖地模式切换到扫�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外骨骼机器人

    杭州智元研究院宣布髋部助行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踏山】将于 5 月 1 日正式发布,【踏山】具备智能算法实时感知+轻量化穿戴+多重安全保护机制等特点。

  • 为什么非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

    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20台人形机器人以“跌跌撞撞”的姿态,完成了人类马拉松史上最特殊的起跑。这场名为“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最终以冠军机器人“天工Ultra”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落幕——这个时间,仅相当于人类业余跑者的中游水平。这场看似莽撞的赛事吸纳了全网上亿的关注度,也让科技行业、投资圈乃至公众陷入了一场关于未来的激烈讨论:为

  • 苹果重组 AI 部门:Siri 和机器人团队迎来新领导

    苹果公司希望将机器人技术与硬件工程相结合,开发出新的产品类别,实现 AI 与实体产品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