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纳米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TikTok观众对一些细胞大小的微型机器人感到“恐惧”

2022-03-02 09:15 · 稿源: cnbeta

至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在科幻故事中目睹了微型机器人纳米机器人--的潜在危险。只是在最近,这项技术才从科幻小说变成了科学事实,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已经用包括细胞大小的机器人在内的项目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该技术自2018年(或之前)就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发展,但一个新的病毒性TikTok视频刚刚将这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一些研究团队和来源)的微型机器人介绍给更多的观众。这些观众似乎已经被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彻底吓坏了。

~{9_)[0LSDS6(83UL36]I~G.png

这些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仍在开发中,尚未以任何主要方式在实地部署,但阴谋论者的头脑已经在努力工作,想出了这种技术可能被滥用的方法。

当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宣布其纳米机器人突破时,人们注意到它们只有人类卵细胞那么大,而且是使用极小的电子电路制成。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这些机器人有一天会被送入人类消化系统,以调查疾病。研究人员还假设,这些微小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血液被送入身体的其他部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

即使在这个早期阶段,这些机器人也被证明有能力感知它们的环境,存储数据,甚至进行计算任务。麻省理工学院还展示了纳米机器人如何通过使用一个微型光电二极管收集光线来提供足够的能量以保持它们的运行而自我供电。

TikTok创作者@verititas3制作的短视频展示了各种正在运行的微型机器人,包括一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但也有一些来自其他研究实验室(未命名),它们更像是概念的证明。虽然麻省理工学院的纳米机器人被设计成功能性的,但该视频混淆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似乎是像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22年2月揭示的微生物推进的纳米机器人,或2021年10月的形状改变的微型机器人。这些项目也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阅读该视频的评论部分,会有一些有趣的评论,这也是经常发生的情况。一位特别神秘的观众提出,纳米机器人可以被注射到人体内来控制他们,并引用了一个假设的例子,即保险公司使用机器人来远程阻止客户的肾脏因逾期付款而运作。其他人则对政府可能用这种技术做什么表示担忧。大多数人只是说,他们不愿意接近纳米机器人,也不愿意让它们进入自己的身体。然而,如果该技术发挥了其治疗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的潜力,这种观点有一天可能会改变。

不难看出,当涉及到纳米机器人如何被滥用或部署时,人们可能会被他们的想象力所迷惑。纳米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各种科幻电影中,并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星际迷航》以博格人(来自Delta quadrant的外星入侵者)而闻名于世,博格人是一个同化其他物种的机械人物种,将他们的生物和技术特性加入到自己的物种中。 他们的同化方法是将纳米管从他们的拳头延伸到受害者的血液中,以便注入纳米机器人,将受害者转化为机械人。

最近,漫威电影宇宙也让纳米机器人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黑豹》中的T'Challa有一套由纳米技术制成的衣服,当他不战斗时,这套衣服被储存在一条项链里。托尼·史塔克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的钢铁侠套装是由储存在他胸腔内的电弧反应堆中的纳米材料制成的,同时他还为蜘蛛侠提供了一套类似的纳米套装。 但是,虽然纳米技术被用来帮助保护和保卫漫威电影中的英雄,但还有很多例子,它们被用来对受害者进行破坏和毁灭。

举报

  • 相关推荐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 普渡机器人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 Max,重塑智能清洁新高度

    普渡机器人于2025年8月20日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Max。该产品在MT1基础上大幅升级,搭载3D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显著增强复杂场景感知与避障能力。通过AI技术实现自适应清洁、垃圾识别、巡检清洁等功能,支持10万平方米以上大场景作业。具备自动振尘过滤和智能避雨机制,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重塑智能清洁行业新标准。

  • 周鸿祎与机器人PK球技:带球突破 被机器人抢断

    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决”——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现身加速进化机器人展台,亲自下场与机器人展开1V1足球大战,以球技较量科技实力,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根据现场拍摄的视频画面,这场人机足球赛战况异常激烈。比赛伊始,周鸿祎迅速进入状态,展现出灵活的盘带技术,在绿茵场上灵活穿梭,甚至一度险些晃过面前的机器人对手,

  • 周鸿祎和机器人擂台打拳:红衣教主一拳、一脚放倒机器人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与宇树一款拳击机器人上演了一场趣味对决。 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周鸿祎直接零帧起手,上去就抱着机器人,右腿一个反向绊,直接一脚将机器人放倒。 等待几秒后,拳击机器人一个腰马合一成功起身,并摆出了拳击动作,周鸿祎和它碰手后,机器人快速使出了一套连环招,动作铿锵有力,周鸿祎有些吃不准它的实力,选择

  • 起猛了 看到“兵马俑”跳舞了:人形机器人“光子”惊艳亮相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正酣,8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体舞蹈赛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武汉的人形机器人“光子”凭借出色表现,一举夺得该赛事冠军,成为赛场上的耀眼明星。 在这场比赛中,9台由光谷东智精心研发的“光子”人形机器人与一名专业舞者携手共舞,演绎了经典曲目《秦俑魂》。舞者身着华服,饰演威风凛凛的“将军俑”,而“光子”机器人则�

  • 智元四足机器人 D1 系列重磅发布 ,同步上线智元商城开售

    智元机器人8月18日发布三款四足机器人产品:D1Pro(文娱商演)、D1Edu(教育科研)和D1Ultra(工业级应用)。D1Pro主打轻量化(15kg)与高动态性能,可实现3.7m/s奔跑、35cm跳跃及2小时续航;D1Edu配备标准化接口支持二次开发,适配复杂地形教学研究;D1Ultra具备IP54防护和2kW/kg功率密度,支持8kg负载及恶劣环境作业,集成360°监控与智能识别功能。全系列产品已登陆电商平台,覆盖消费级到工业级应用场景,加速四足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 从24小时直播到破界进化:智元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图景

    智元机器人远航A2在上海浦东新区完成全球首次24小时户外行走直播挑战,成功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高温、弱光等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走能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探讨AI与机器人融合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形态。专家指出,通用智能的核心在于泛化能力,需突破传统自动化规则式弱AI的限制。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养老护理、太空建设等场景实现突破,逐步成为人类生活的延伸工具。安全是商业化前提,需构建覆盖硬件、软件、算法的全链路冗余体系。当前技术瓶颈在于小脑与大脑的协同,需上下游生态伙伴共同攻克。

  • 普渡机器人闪耀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全形态具身智能产品矩阵震撼首秀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8月8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更智能"。深圳普渡科技携全形态具身智能产品矩阵参展,重点展示包括全球首款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猫形机器人贝拉Pro及新款机器狗PUDU D5-W等创新产品。"闪电匣Arm"突破电梯控制难题,实现自主乘梯;D5-W机器狗具备超强运动性能,适应复杂地形。普渡通过"一脑多形"技术架构,构建了业界领先的具身智能体系,产品覆盖专用、类人形、人形及机器狗等多元形态,彰显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目前公司业务已扩展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超10万台。

  • 视源股份全栈自研机器人首次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定位“3D岗”生产力伙伴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视源股份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参展。其工业级高性能四足机器人MAXHUB X7首次亮相,具备全天候、全地形作业能力,已在工业、电力等场景落地应用。该产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技术,能适应复杂环境,IP66防护等级确保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视源股份依托"三院一站"研发体系,构建了从算法创新到制造验证的机器人全栈技术能力。目前公司商用清洁机器人已进入欧洲、东南亚及日本市场,在大型商超批量部署。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机器人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

  • 京东宣布百亿大计划:这次是智能机器人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京东作为大会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宇树科技、智元等全球顶尖机器人品牌亮相。 京东现场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投入超百亿资源,计划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10亿,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当前智能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预计202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千亿美元规模,但存在商业化缓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