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欧空局Analog-1任务:宇航员可从太空中“控制”地球上的机器人

2022-02-05 10:28 · 稿源: cnbeta

太空探索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太空环境的危险性:人们想要探索的许多地方没有氧气或氧气含量很低,低重力或微重力,以及潜在的危险太空辐射。这就是美国宇航局(NASA)派出像“毅力号”和 “好奇号”这样的机器人的原因,它们可以在数月和数年内探索对人类来说很危险的环境。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类擅长的事情是机器人做不到的。即使机器人在自主决策方面做得更好,人类探险家在许多方面与环境的互动方面仍然要好得多。欧空局(ESA)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该机构找到了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即机器人探索者向人类控制者发送触觉反馈,人类控制者可以 “感受”机器人互动的物体。

欧空局的Analog-1任务的想法是让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控制位于地球上的一个机器人。位于地球上的漫游车有一个抓取工具,它的移动性和灵活性与人类的手相似,可以抓取岩石样本。控制漫游车的宇航员 Luca Parmitano从机器人的抓手中得到了触觉反馈,这有助于他“感受”机器人正在收集的样本。

“想象一下,这个机器人是Luca在地球上的化身,为他提供视觉和触觉,”首席研究员Kjetil Wormnes在2019年进行第一次实验时说。“它配备了两个摄像头--一个在手掌中,另一个在可操控的手臂中--让Luca和远程定位的科学家观察环境,并获得岩石的特写。”

从那时起,Analog-1任务中共进行了11次实验,其结果最近发表在《Open Astronomy》杂志上。这一系列的实验让漫游车位于欧空局设施中的模拟月球环境中。Parmitano的任务是选择和储存岩石样本,这涉及到他控制机械臂,并获得触觉反馈,模拟在漫游车移动样本时感受到它们的重量。

欧空局希望该技术可以用于未来的月球任务,作为一种安全的方式探索环境。随着NASA即将开展的Artemis登月任务,欧空局将为之做出贡献,人们对再次返回月球和探索月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距离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活动已经过去50年,但像Analog-1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探索恶劣的环境,同时减少宇航员的风险。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Kjetil Wormnes说:“这种在月球表面的强大机器人探索者和在相对安全的轨道上的训练有素的宇航员操作员的结合将允许对该表面进行比目前可能的更困难和复杂的调查。有一天,这甚至有可能为在月球上建立和维持人类的存在铺平道路。”

举报

  • 相关推荐
  • 智元×火花机器人攻克复杂环境集群控制,机器狗方阵演绎精准协同闪耀广州灯光节

    2025年广州国际灯光节上,智元机器狗D1+EDU方阵完成行业首次大型文旅活动机器狗集群协同展演。通过精准步态控制实现方阵变换、同步舞蹈等高难度动作,智能灯带与光影实时联动形成"光河""星空"等视觉效果。该方案攻克了开放场景下多机协同控制技术瓶颈,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为机器狗在开业典礼、主题展会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路径,有效破解集群协同难、环境适应性差等行业痛点。

  • 从“主动预防”切入,首款家庭具身机器人开启一场大规模社会实验

    星动力公司推出首款家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星动力H1,通过“千台臻享计划”招募1000个体验家庭,开展大规模用户共创活动。该产品定位“主动预防”健康管理,集自主移动、精细操作、环境感知与人机协同于一体,致力于成为家庭智能伙伴而非单一功能设备。此举旨在探索具身智能在非标准化家庭场景中的可行性,通过真实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为人机协同模式提供实践样本。

  • 人形机器人让小鹏走上了神坛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效果或许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料。 IRON登场那几天,全网都在找拉链,还有批评声指出,何小鹏在演戏。这种不信任,恰恰是市场对小鹏,乃至所有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会堆料、会营销,但搞不定具身智能这种真科技。 市场越是质疑里面藏人,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有分量。何小鹏要的,本就不是一句“信了”,而是一个迫使资�

  • 联合国向善机器人青少年挑战 首次登陆中国

    国际电信联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起的“2025-2026国际电联机器人向善青少年挑战赛”在中国启动。这是联合国官方支持的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活动首次在华举办,标志着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赛事以“粮食安全”为主题,邀请全球10-18岁青少年设计机器人应对农业挑战,探索AI在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区活动由复旦大学等承办,将于2026年3月在上海举行总决赛,优胜队伍将代表中国参加全球峰会。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向善理念,通过实践提升创新能力与全球视野。

  • 马斯克:数字“永生”有望20年内实现 人类意识上传至机器人

    在上周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再次抛出震撼性预言:人类有望在20年内,通过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结合,实现某种形式的数字永生”。 根据他的构想,这一过程将分两步实现:首先由Neuralink捕捉并创建人类心智的数字快照”,涵盖记忆、思维模式甚至个性特征。 Optimus是一款双足机器人,设计目标是在真实世界中导航、与人类互动并执

  • 慧辰股份的AI应用破圈 发布机器人智脑“X”平台赋能让硬件更智能

    慧辰股份发布AI战略,聚焦垂直领域打造“专才”而非“通才”AI产品。其四大智能体包括:Data Agent重塑数据分析交互,让业务人员用自然语言分析内外数据;垂直行业数据洞见智能体,专攻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挖掘;市场需求研判智能体,辅助销售团队把握商机;数字员工管理平台,规模化部署AI应用。通过将AI技术与行业Know-How深度结合,该公司推动AI从“炫技”走向“赋能”,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 打破乐器边界:AeroBand空气吉他助力机器人高交会开唱

    2025年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全球智能乐器品牌AeroBand空气乐队携智能乐器亮相,重点展示其明星产品AeroBand空气吉他。该产品是全球首款手自一体智能吉他,曾获2023年红点设计奖,具备手自一体、律动伴唱、APP互动学习及无痛硅胶弦等功能。展会现场,机器人化身演奏家与音乐人同台献艺,引发观众热烈反响。AeroBand通过科技重塑音乐全链路体验,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能乐器生态系统,让音乐学习更自由、创作更高效、表演更具突破性。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3日,星际动力科技公司在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启航,由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让机器人走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星际1号”,其具备三大突破:灵巧双手实现精细操作、具身智能大脑支持自主交互、硬件抽象层实现标准化量产。星际动力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协作伙伴,开启产业新篇章。

  • 何小鹏再回应机器人里藏真人质疑:现场展示内部结构

    小鹏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秀后引发“真人操控”质疑。为回应舆论,董事长何小鹏不仅发布机器人脱衣视频,更在科技日现场剪开腿部覆盖件,直接展示内部仿生结构。该机器人搭载自研物理世界模型,融合三大核心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反馈。目前IRON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量产,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