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Mckenna拒绝了苹果的业务,不过Jobs毫不气馁,每天打三四通电话,Mckenna终于被说动,“Woz设计了一台很棒的电脑”, Mckenna说:“但如果没有Jobs,那台机器可能还躺在束之高阁无人过问,Woz很幸运,因为他的伙伴是一位传教士。”
Mckenna为苹果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创造了苹果的标志: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带有彩虹般的线条。二是在《花花公子》上刊登广告,他的策略是突破电子迷这个小市场,在全国一炮而红。
1977年举行的西海岸电脑展示会上,苹果二型电脑大获成功。苹果二型设立了个人电脑的标准,短短三年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1980年Jobs担任苹果公司董事长,苹果公开上市,第一天从22美元涨到29美元,苹果的市值达到了12亿美元,25岁的Jobs成为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当然他不是唯一的,苹果上市当月产生了4个亿万富翁和40个以上的百万富翁,个人电脑飞速发展的时代来临了。从1978年到1983年,苹果公司每年平均增长150%。
电脑业巨人IBM在1981年8月推出了IBM的个人电脑,IBM的市场营销非常成功,PC(Personal Computer)很快家喻户晓。只花了两年时间PC的销售额就超过了苹果,为了对抗IBM的强大市场竞争,Jobs请来了百事可乐的总裁John Sculley担任苹果总经理,他对Sculley的激将语被传为佳话:“如果你留在百事可乐,五年后你只不过多卖了一些糖水给小孩,但到苹果,你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Macintosh:每人拥有一台电脑”
苹果二型的成功并没有满足Jobs,那是Woz的杰作。1979年Jobs参观了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负责人Alan Kay展示了图形显示,图形接口和鼠标,他的目标不是制造能销售的电脑,而是研究如何使电脑易于使用,用户不必打一个字,只需通过图符,窗口,菜单,鼠标可以操作电脑,这是电脑发展史上革命性的突破。
Jobs立刻决定要制造一台施乐型的电脑,而且性能还要更好,价格还要低,这就是Macintosh电脑。电脑界总结了一条法则:电脑的易用性能是研发费用的平方根。如果Macintosh比苹果二型好十倍,它的研发成本将是苹果二型的100倍,苹果二型的开发花了50万美元,事实上Macintosh的研究费用达到了8000万美元。大大超过了预算。
Macintosh采用32位CPU,拥有128K内存,是PC的两倍,但它的真正强大在于操作的友好性,图形界面取代了笨拙的字符界面。
1984年苹果公司出资百万美元在第10届橄榄球超级杯赛插播了一个引起极大争议的一分钟电视广告,这个广告看起来更象是MTV:走调的音乐,沉重的脚步声,成排剃光头的人一个接一个缓慢地走着,一张大脸(暗指IBM)正在屏幕上发表言论,一个年轻的女郎双手拿着铁槌冲进来,在屏幕前停下脚步,将铁槌向屏幕掷去,发出震耳欲聋的粉碎声,旁白:“1月24号苹果公司将推出Macintosh电脑,你将了解为什么不同于奥威尔的《1984》。”奥威尔在《1984》这本畅销书里描述了象机械怪物的电脑,而Macintosh正是要将电脑编成全世界千百万人的工具和玩具。
年末,苹果买下了《新闻周刊》选举特刊的所有广告版面,特刊的主题是:“民主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技术,每人拥有一台电脑。”
“成也Jobs,败也Jobs”
Macintosh 创造了奇迹,赢得媒体和狂热支持者的欢呼,Jobs梦想Mactintosh能象电话击败电报一样,一个世纪前电报成为通讯工具后,就有人建议每人工作桌上放一步电报机,但每个人都得学习摩尔斯码,电话出现后很快就成为通讯标准。“我们的产品象第一步电话一样,这一代PC电脑将不复存在,我们开发的电脑能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
遗憾的是电脑软件却没有跟上,电子表格和文字处理软件两年后才推出。而且Macintosh在上市时测试还有很多问题,上市后整个开发队伍全都松懈了。Jobs粗暴的工作作风也引起了开发者的不满,
Macintosh 的销量不断下滑,给公司造成巨大打击,公司的财政赤字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John Sculley劝说董事会解除Jobs的权力,在Sculley到苹果前,苹果没有做国任何财务预算,钱不知道是怎么花掉的。Sculley开始控制成本,削减开支,重新调整产品线,砍掉不必要的项目,解雇了20%的员工,公司的财政得到了改善。Sculley 总结说:“如果没有Jobs,我们可以做得更好。”,Jobs将追求技术卓越置于用户需求之上被证明是一种奢侈,Jobs对Macintosh的偏爱也挫伤了其他部门的积极性。
苹果真正的掌权者Markkula决定支持Sculley, Jobs被放逐了,他不再管理任何事务。
感到失望和无助,Jobs到欧洲旅游散心,不过没过多久,Jobs就重新振作,回顾他在苹果的经历,虽然他不是工程师,但他是开发新产品的天才,他感到特别自豪的是他将个人电脑带入教育界。
1985年夏天和诺贝尔生化奖获得者Standford大学教授Paul Berg一起共进午餐,Berg向他解释了提取DNA的复杂实验,Jobs问能否在电脑上模拟,Berg答道大多数的大学没有足够的电脑和软件,Jobs的眼睛为之一亮,“到那时我终于知道我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Jobs在1985年9月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说道:“我考虑了很久,很明显我应该去做一些事情,我才30岁。”他将离开公司投资生产面向教育界的电脑,预计几年后年销售额能达到5000万美元,不会和苹果电脑竞争,只是补充,他将带走几个人。董事会被他的坦诚感动,希望他能继续留在董事会,并愿购买他的公司10%的股份。Jobs答应下个星期答复。
Jobs向Sculley递交了要走的5个人名单,包括Mactionsh市场和技术骨干,董事会十分愤怒,授权Sculley控告Jobs非法使用苹果资料和技术,最后达成和解,不过两者关系彻底破裂了。
Jobs 卖掉了他所有的苹果股票,只保留了一股声称要得到年度财务报告。
他将这次分手作了浪漫的比喻:“我的心会一直留在那儿,和苹果公司的关系就象是初恋,我会永远眷恋苹果,就如同任何男士怀念他的初恋情人一样:缘尽情未了。”
“下一个目标”
Jobs创立了Next公司,准备制造“下一代”电脑,同时还买下了Pixar公司,这是一家影视动画公司,由《星球大战》制片人乔治-卢卡斯创办。Jobs为苹果开创了桌面出版领域,下一步新领域是影象时代。
Next电脑采用了很多最新的技术,结果却是一场失败。市场竞争已完全不同以往,Next和IBM PC无法兼容,4年只卖出了5万台,Jobs只得将精力集中到软件: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Next采用卡内基-美隆大学的Mach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
Jobs相信面向对象技术使编写软件将象组装生产一样,1994年他说道:“在我20年的经历里,我从未遇到这样深刻的改革,开发软件可以快5到10倍,而且更可靠,更容易维护,功能更强大。
Jobs具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扭曲现实场”的能力,能够说服所有人相信他的梦想和产品。Next的资金非常紧张,Jobs花钱如流水,光是Next的商标设计就花了10万美元。不过Jobs成功说服了亿万富翁佩罗和日本佳能投资Next.
“东山再起,重返苹果”
Jobs对Pixar和Next的坚持终于带来了丰硕的果实。1995年,Pixar和迪斯尼合作的《玩具总动员》在全球上映,观众如潮,票房收入达到4亿美元。这是第一步全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片长不过83分钟,却累计花费了80万个电脑工作小时。Pixar借势公开上市,Jobs拥有的股票价值超过了五亿。
Jobs指出:“我一生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无一不是耗费多年心血才最后做成,苹果上市之前我和Woz玩命工作了六年,Pixar的腾飞花了是整整十年。”“你不应该为了当老板而开公司,你必须真心喜欢某样东西,我了解的每家成功公司的创业都是由于:没人相信他们的想法会成功,最后只好自己开公司。苹果就是这样,Pixar和Intel也是如此。你必须热爱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它冒险,开公司很难,如果没有热情,你早晚会放弃。我做的最难的事情就是创业开公司,但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Jobs在不断制造奇迹,苹果电脑在1996年底决定以4亿美元收购Next公司。苹果宣布将开发基于Next技术和苹果现有技术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1997年7月由于连续5个季度亏损,苹果首席执行官Amelio辞职离开,Jobs被任命为临时总裁,Jobs邀请他的密友Oracle的埃里森加入董事会。
他宣布了微软将购买苹果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并和苹果在Mac平台上共同开发新技术。Jobs对苹果迷说道:“苹果和微软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苹果加上微软在台式机市场等于100%,苹果和微软做的就是标准。”Jobs不再去打碎而是拥抱了“大哥”。
Jobs会再次擦亮苹果吗,只有时间才能知道。
Jobs语录:
“我相信最终是工作在激发人们的能力,有时我希望是我来推动他们,但其实不是,而是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使工作尽可能的显现美好,并激发出人们的最大潜能。”
“有时我的缺点是太过理想化。最好有时是更好的敌人,我会在应该争取更好时去强求最好,结果是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会倒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最好,什么时候只要更好就够了。
有时我分不清“将要怎样”和“可能怎样”的区别,也不清楚应该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平衡理想和实际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如果你想自己创业而且你还年轻,最好的办法是找有经验并想投资的人,他不一定要是风险资本家,关键不在于他的身份,而在于他是不是有经验。”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评论:“我不过是Jobs第二而已,在我之前,苹果电脑的飞速发展给人以太深印象。”
华尔街评论:“他是那种把所有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人---完全成功或者彻底失败。”
文章来源:blog.csdn.net/jiangtao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延伸阅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