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领域频频出现红包车,其效果却不尽相同,比如日前ofo推出红包车活动,与其他智能红包车相比,ofo红包车陷入被刷单者利用的尴尬境地,摇身一变成了新一代赚钱工具,闹出了笑话!
4 月 16 日,ofo宣布加入共享单车红包大战,“在红包区域内开始骑车,最高 5000 元红包等你拿!”根据市场人士的分析,ofo红包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地图上划定一些“红包区域”,在该范围内解锁车辆骑行超过 10 分钟、距离达到 500 米后,便可领取现金红包,结束行程并确认支付后,即可获得随机最高 5000 元现金红包。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其实只需要站在红包区域内,打开ofo APP,随意输入车牌号数字,就能伪造一辆“红包车”。
这便是刷单者利用的漏洞所在,用户只需要根据ofo制定的规则,走 500 米的距离,等待 10 分钟时间,ofo红包就轻而易举地到手了,根本不用开锁骑车这么费时费力。更有用户爆料称,一些职业刷单者只需要在手机里安装上几款模拟软件,就能躺在床上随意刷单。
因此,ofo被刷单者利用绝不是偶然,一把小小的机械锁引来如此大的刷单骗局,而ofo除了陷入刷单骗局外,还有惊人的亏损额。
据观察,打开ofo新版APP,查点红包车与普通车的比例,发现红包车占比约70%以上,根据ofo上月底宣称的每天 1000 万单,这意味着每天的红包车订单高达 700 万单;根据游戏规则,ofo红包车金额最高 5000 元,计算下来平均每单约 5 元,这意味着每天ofo需要为红包车支付 3500 万元( 700 万单× 5 元)。
而更可笑的是,ofo创始人戴威才此前表示ofo每天收入接近 1000 万元,这意味着ofo因为红包车每天净亏损 2500 万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ofo无法GPS定位的情况会导致一些恶意刷单情况的发生,使ofo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最终的结果就是入不敷出。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也认为:“特定的红包车无助于共享单车大战。这场战争不是靠红包解决战斗,靠的是运营能力,靠的是谁先找到盈利模式,谁能更大范围的运营,更好地降低损坏率和成本。”
红包车要玩得精巧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各种前沿科技的支撑,比如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完善的GPS定位等,而这些正是ofo目前面临的最大技术缺陷。
目前市面上的ofo绝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机械锁单车,ofo只能获取用户手机的位置,而无法获取车辆的位置。这也就是说,ofo的红包车在技术上并不能精确到每辆车上,漏洞是难以避免的。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ofo在千疮百孔的境地下,不应该只靠投放红包车来意图增加用户群体,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单车的智能化问题,将重心落实到技术的升级与精细化运营中去。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