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中国最新资讯  > 正文

外媒:别以为中国科技还是山寨创新已成主流

2015-10-16 12:15 · 稿源: 凤凰科技

加一联创联合创始人兼CEO谢冠宏:为外国品牌代工生产电子产品的旧有商业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今天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工厂主日益重视创新,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争相为外国品牌代工,靠压榨工人和供应商节约成本,而是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恰恰是这种创新意识,正在中国科技企业当中催生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托尼·陈(Tony Chen)失去了大部分为美国市场制作飞机模型和直升机部件的订单。当他打算关闭位于中国南方城市东莞的工厂时,却意外收到了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科技的订单。

大疆科技的竞争对手也蜂拥而至。托尼·陈说,与三年前相比,现在他的公司收入增长了一倍,而且利润率也有很大提高。“如果仍然坚持做原来的业务不放手,现在我的麻烦可就大了,”他说。

创新让硬件厂商起死回生

在距离托尼·陈工厂20分钟车程的地方,是邵春友(音译,Shao Chunyou)的五金模具厂,那里同样是一派繁荣景象。然而,要不是加一联创(1More)主动找上门来,他可能已经关闭了这家有300人的工厂。加一联创是一家专门给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小米生产耳机的创业公司。随后不久,小米的竞争对手也上门寻求合作。

然而,让托尼·陈和邵春友的两家工厂起死回生的并不仅仅是新订单。中国新一代电子产品创业公司正在提供众多创新性生产系统,以满足硬件工厂新的制造要求。新一代电子产品厂商与传统工厂制造商希望能携手创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以创新为基础,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靠廉价劳动力。

加一联创联合创始人兼CEO谢冠宏(Gary Xie)说,“这种趋势目前尚未得到普及,但应该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

这项任务的挑战性相当艰巨。中国制造活动在过去逾40个月不断降温。新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可能会给中国厂商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带来成本优势。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中央政府出台了一项名为“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的政策,提倡进行创新并承诺给予补贴,此举充分体现了政府希望对中国制造业进行升级的渴望。

旧有商业模式无法持久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如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5年前要保持5.5%-6.5%的年均增速,那么这种增长中必须有35%-50%的比重来自于生产力的提升──基本上要靠创新来实现了。

东莞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座城市位于深圳以北30英里处,而深圳则是华为、腾讯以及众多电子产品创业公司的大本营。自从中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工厂林立,人口达到800万。不过,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东莞许多工厂已经关门,或是迁到成本更低的国家。

东莞整体经济环境的萎靡不振,让力量对比的天平开始向深圳的创业公司倾斜。在此之前,深圳创业公司很难与工厂主达成协议。例如,机械臂生产商uArm在找到托尼·陈之前,就曾遭到了多家工厂的拒绝。业内人士称,工厂主现在更愿意接受规模更小的订单,有时甚至寻求与创业公司合作。

据谢冠宏介绍,为外国品牌代工生产电子产品,通过压榨工人和供应商节约成本,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谢冠宏曾是苹果最大代工厂商鸿海精密的高管,在2013年创立了加一联创,因为他发现中国的耳机市场主要有两种产品:价格高昂的外国品牌和售价仅2美元的山寨货。于是,谢冠宏决定生产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

加一联创向来以生产售价不到人民币100元(约合16美元)的高品质耳机著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该公司便已向中国新兴消费阶层售出了超过1700万个耳机,这其中既包括为小米代工的耳机,也包括加一联创自有品牌的耳机。

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未来

谢冠宏还创建了一个基于微信消息系统的平台,加一联创的供应商和制造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想法、反馈信息,反映顾客投诉的问题。谢冠宏,“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得到重视。”他还说,由于成本和销售数据都是透明的,所有合作伙伴都可以携起手来,为实现更高的效率努力,而不是在价格上相互挤压。

这与原来为西方企业代工生产电子产品的旧有模式大相径庭。托尼·陈说,以前他从未见过为之生产元件的美国企业派来的任何代表,因为所有的订单都是高度标准化。而现在,他与一些创业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在设计、制造可行性等方面向他们反馈意见,这种做法反过来又提高了其工厂的制造水平。

究竟有多少硬件厂商成功转型,又有多少创业公司能在资本市场降温后生存下来,这些都是未知数。托尼·陈表示,他认识的大部分工厂主要么不愿冒险与创业公司合作,要么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

对于谢冠宏来说,资本市场降温可能是一件好事。他指出,在过去两年,有许多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现在,有些年轻人可能会考虑到硬件厂商上班。

这恰恰是一个托尼·陈努力实现的目标。目前,他正在与两名知名高校的工程系学生合作——一名来自于牛津大学和一名字来自于清华大学,改善其工厂生产的马达的性能。

“我想要开发一种能领导整个行业、不会被轻易取代的产品,”他说。(编译/清辰)

举报

  • 相关推荐
  • 主流AI多模态大模型有哪些?超全的多模态大模型指南分享

    2024年多模态大模型成为AI领域最具前景的技术方向之一。文章全面分析了主流多模态大模型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多模态大模型能同时处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实现更智能的人机交互。重点介绍了GPT-4V、Claude3.5、Gemini、通义千问等代表性模型,对比了它们在视觉理解、编程能力、中文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客服、内容创作、教育医疗等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模型规模扩大、支持更多模态、实时交互能力提升等。选择模型需考虑应用需求、语言支持、性能成本等因素。

  • 科技创新的力量:安吉尔研发平衡泵,破解反渗透净水器的行业瓶颈

    安吉尔研发团队历时6年攻克净水器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对置平衡泵"技术,突破传统高压水泵"低噪音、大流量、长寿命"的不可能三角。该技术采用桥式对置布局实现三平衡原理,使噪音降至43分贝(图书馆级别),同时实现1600G超大通量,获得两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产品已应用于安吉尔A7 Pro等新品,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填补了我国在净水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净水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突破。(140字)

  • 新品首月流水过2亿,厦门点触科技今年要翻身了?

    今年点触科技似乎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时候。 去年我们介绍过,点触科技早年靠着历史养成类游戏出海爆火,在2020年达到营收巅峰,随后在2021年叫停了一系列历史养成产品并开始快速瘦身。后续点触科技的营收出现了连续4年下滑,而到了今年,公司很有机会能扭转先前的局面。 今年5、6月,点触科技分别在国内市场上线了《英勇之地》和《开心大碰撞》。前者最高排在iOS畅�

  • 浙江文交所与鲸探携手“科技+文化” 实现文化数字资产跨平台“秒转”流通

    7月7日,浙江文交所与蚂蚁集团旗下鲸探科技达成合作,推出数字资产跨系统"秒转"功能,实现数字藏品在数文链和蚂蚁链间的便捷互转。首批支持《愤怒小鱼篓》等5款藏品跨平台流通,并同步发行文旅数字藏品《东坡行旅·石刻踪迹》1.2万份。此次合作创新"瞬时交割"交易模式,推动数字资产跨平台智能流通,促进文化数字资产市场繁荣发展。未来双方将深化合

  • 发声就会发生:猛玛以科技之力赋能社会创新表达

    文章探讨了声音在社会创新中的新价值,通过猛玛品牌在瓶行宇宙大会发起的"发声就会发生"活动,展现科技如何赋能个体表达。活动使用轻量化设备LARK A1麦克风,降低技术门槛,让公益倡导和社会观察更易传播。青年群体通过声音接龙等创新形式,将个体表达编织成公共讨论网络。科技回归人的尺度,让善意萌芽被看见,使汇聚的声音成为行动可能。活动留下的竹编喇叭装置将持续推动从发声到行动的创变循环。

  • 复星国际轻装上阵 聚焦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复星国际在郭广昌掌舵下持续推进战略转型,通过"有进有退"策略优化资产结构:2020年以来累计退出750亿元非核心资产,2024年完成175亿元集团层面资产处置。同时聚焦科技创新领域,计划未来五年将产业运营利润从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公司高度重视AI技术应用,将其视为核心驱动力。尽管面临菜鸟项目账面价值重估带来的43.49亿元账面亏损,但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实际归母净利润为7.5亿元。郭广昌强调复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已完成从"瘦身健体"到"进退平衡"的关键转型,展现出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

  • 小米Q2登顶中国手机市场,长鑫科技借势手机产业链崛起加速发展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小米(含Redmi)以1141.76万台激活量、16.63%市场份额登顶,vivo、OPPO分列二三位。国产手机供应链本土化加速,上游半导体企业迎来发展机遇。长鑫科技作为国产DRAM龙头,已进入小米等头部厂商供应链,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随着三星等巨头退出DDR4市场,DRAM产品季度涨幅达21.3%,长鑫科技此时启动上市恰逢行业上行周期。上市融资将助力其突破IDM模式所需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与产能建设,加速形成技术-市场双竞争力闭环。

  • 君乐宝再登全球独角兽榜:科技创新引领乳业新质生产力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国343家企业上榜居全球第二。君乐宝乳业凭借科技创新连续两年入选,成为行业唯一蝉联企业。该榜单衡量企业创新活力,君乐宝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智能体系,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9.88%,获评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企业拥有1000余株优质乳酸菌菌种库,自主研发副干酪乳杆菌N1115等核心菌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乳制品创新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低温酸奶领域,君乐宝简醇品牌市占率第一,鲜奶产品通过INF0.09秒杀菌技术获得"特优级生乳原料认证"。未来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乳业向高科技、高品质方向发展。

  • 得一微登榜WICA 2025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AI存力芯片领跑智能时代

    世界集成电路协会(WICA)发布"2025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名单,得一微电子凭借在AI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成功入选。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存储芯片以75.6%增速成为增长最快品类。得一微电子通过存储控制、存算互联等核心技术,构建智能处理范式,产品已进入手机、智能汽车、AI服务器等多个领域。在AI计算需求激增背景下,该公司将持续推动存算融合,提升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助力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AI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

  • 声通科技亮相第七届长三角商业创新大会暨《2024长三角商业创新样本》发布会

    2025年7月2日,声通科技董事长汤敬华出席第七届长三角商业创新大会,分享公司在可信交互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声通科技凭借"大模型+知识图谱"技术融合,打造出可解释、高准确度的AI系统,已在政务、金融、汽车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并成功于2024年7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未来五年,声通将以"聚生智能"为核心战略,推动AI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产品服务,助力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