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关键词  > APP最新资讯  > 正文

APP之忧:我的隐私,谁守护?

2013-03-20 09:14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3月20日报道:“手机丢了,比电脑丢了还恐怖。”小米科技CEO雷军为何如此直言?

隐私,本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但不知从何时起,它已然成为关系到众多用户利益的“民生”问题,从两会到315,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已被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雷军说,在电脑上,邮件还会输密码;在手机上,为了使用的便利,大部分都是默认的密码,你的手机要是丢了,比电脑丢了还恐怖。

手机因何让人如此小心翼翼?

近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中一组数据显示,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APP)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其中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隐私信息泄露的三个高危地带。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一研究团队抽查安卓系统七个应用商城300余款应用,58%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其中25%的程序还将泄露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发送,使得在进行安全性审查时,确认其内容和传送目的地变得非常困难。一些泄露用户隐私的应用甚至连“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杀毒软件都无法查出。

对此,用户只能束手无策?当应用开发门槛低、应用市场混乱、刷机市场暗藏风险、恶意软件形成联盟等乱象丛生时,当用户依赖的360等安全软件被曝借保护用户隐私之名暗地里收集用户隐私时,人们绝望了……眼下,移动安全着实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可谁来充当这个正义的警察?难道,用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那点儿隐私被无底线地挖?

病源追踪: Android在安全领域沦陷

有数据显示,Android已在智能手机市场斩获68.8%的份额,处于绝对主导优势;在平板电脑领域,尽管苹果优势明显,但数据机构也预测Android平板将取胜。

“Android,真的成功了吗?”近日,关于安卓的这个疑问引起了众多人的反思。

毫无疑问,因为开源和免费,Android在近几年以惊人的速度占领市场,一跃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但不可否认,广泛普及之余,一系列的困扰也随之而来:通知栏广告轰炸、恶意软件、后台扣费、信息泄露层出不穷……Android因此在安全领域频频沦陷。

据网秦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6月,查杀到安卓平台手机恶意软件5582款,数量为当月查杀塞班恶意软件数的十倍,其中有15款恶意软件感染超过10万部手机。而360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五万款安卓应用捆绑了通知栏广告插件。

专家分析认为,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界面和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快速占领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恶意软件失控等难缠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其最大的风险并非扣费和恶意广告,而是在于信息安全难以保证,这种信息安全隐患涉及到厂商、应用商城、手机应用等多个层面,其中,应用层面问题最棘手。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一、新买来一款Android手机,里面预装数款APP,虽对其没有使用的欲望但却无法删除,无奈之下,只能搁置一旁不再问津;二、在眼花缭乱的应用商城中搜寻到自己满意的应用,正准备下载安装时却被询问是否同意其列出的几项条款,包括读取通讯录地址、需要GPS定位你的位置等等,令用户无语的是,如果冒昧地点了“不同意”,不好意思,这款应用你应该是不能体验了、三、“被迫”接受各种“不平等”条约,安装使用APP后,不断跳出各种内置广告,此时此刻,“一声叹息”,作罢。

此外,还有调查数据显示,约有五成的手机用户通过PC端助手安装手机应用。安装手机应用时,都要用户开“调试模式”。如果不开“调试模式”,用户无法让手机与PC连接,如果开了“调试模式”,手机里的日志信息、用户账号、访问历史和书签、日历和行程、通话记录、各类传感器数据、本地文件等所有信息都向应用商城敞开,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毕竟,难保这些应用商城都能做到自律。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及和规模化,无疑,APP的诞生大幅度提高了用户的需求体验,但是,这种“强奸”用户式的做法实难让人承受。这不,为了删除手机自带的一些程序,记者身边的朋友们都学会了“Root”。

举报

  • 相关推荐
  • 刘强东宣布:京东外卖独立app上线 并推出京东点评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11月17日宣布,京东外卖独立App正式上线,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外卖服务。同时,推出“京东点评”功能,承诺永不商业化。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京东外卖订单量快速增长,6月1日突破2500万单,入驻超150万家品质餐饮店。用户需在京东App首页“秒送”栏目下单,而“京东点评”位于秒送板块,分为美食、酒店、购物和玩乐四大板块,以图文形式分享本地生活内容。

  • Qwen用开源逆袭GPT的故事,千问APP要再干一遍

    Qwen模型逆袭GPT的策略,阿里准备再用一次。 2018年,OpenAI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模型GPT1,占据了技术先机,随后变得越来越封闭。在大洋彼岸,阿里几乎同一时间着手大模型研究,到2023年推出“通义千问”时,则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直接开源模型,允许开发者免费使用、改进和集成。 这个策略让Qwen逐步积累起规模,做到了如今全球开发者基于它发布了17万个衍生模型�

  • Creators’ App迎来重大更新

    索尼与分秒帧联合推出云端影像创作平台ICE-Cloud,集成索尼先进影像技术与高效云端协作能力,为创作者提供从拍摄到后期全流程赋能。平台支持移动端、PC端及网页应用,实现素材自动上传、云端管理、在线审片和项目协同,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创作效率。通过Creators’ App连接相机与云端,实现即拍即传、异地实时协作,致力于打造新一代创意工作流。

  • AI日报:Sora正式登陆Android;网易云音乐推AI调音大师;谷歌将推Nano Banana2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突破:OpenAI视频应用Sora登陆安卓平台并引入付费角色功能;网易云音乐推出AI调音大师实现智能音效适配;字节跳动高薪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谷歌Gemini平台将升级图像生成技术;llama.cpp实现多模态革命;特斯拉秘密实验室通过行为数据训练机器人;上海首例AI著作权案宣判保护原创;微软推出自研图像生成器MAI-Image-1,在创意效率与质量间取得平衡。

  • 千问APP悄悄上线,阿里的AI超级入口也终于来了。

    阿里“千问”APP昨日在应用商店悄然上线,界面从通义APP的双色渐变变为简洁单色设计,功能大幅增强,支持Qwen全系列最新模型。此次品牌整合将阿里分散的AI触点统一为“千问”品牌,实现模型与产品名称对齐,让普通用户首次能在官方APP使用最强Qwen3-Max模型。APP默认开启联网搜索,集成图像编辑、视频通话等场景功能,通过智能意图识别实现一站式服务。这标志着阿里开始认真打技术+品牌两张牌,推动AI技术以更清晰方式触达用户。

  • 阿里千问APP宣布开启公测 号称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

    阿里巴巴11月17日启动“千问”项目,全面进军AI to C市场,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战略布局。APP公测版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店,网页和PC版同步推出,国际版即将上线。基于Qwen模型在海外的影响力,“千问”将与ChatGPT等国际产品竞争,展现中国AI实力。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性能超越Llama等,成为全球最强开源大模型。“千问”致力于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已具备生成报告、制作PPT等能力,未来计划接入地图、外卖、办公等生活场景,成为用户得力助手。

  • 阿里通义App重大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千问”

    11月14日,阿里巴巴旗下“通义”App正式更名为“千问”,版本号从3.60.0跃升至5.0.0,已登陆苹果及各大安卓应用商店。该应用基于阿里最强Qwen大模型打造,具备对话问答、智能写作、多模态相机等核心功能,被定位为“阿里最强大模型官方AI助手”。阿里巴巴视其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已抽调上百名工程师加速推进,并同步研发国际版,计划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全球用户。

  • AI日报:阿里千问APP公测;Veo 3.1上线多图参考;超级小爱AI大模型“随心修图”上线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技术突破:阿里千问APP公测,基于Qwen3模型对标ChatGPT;谷歌Veo 3.1支持三图融合生成8秒视频;小米推出"随心修图"功能与7B多模态模型Miloco;谷歌Flow集成Nano Banana模型实现智能抠图;多模态AI工具DeepEyesV2可执行代码与网络搜索;NotebookLM升级支持图像导入检索;JetBrains推出DPAI Arena测试编码AI性能。全球AI竞争持续升温,产品迭代加速。

  • 你听歌用哪个App!腾讯音乐发财报:净利润大增超27% 付费用户越来越多

    腾讯音乐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营收和净利润又大增。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腾讯音乐总收入为84.6亿元,同比增长20.6%,调整后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27.7%。 其中,在线音乐业务持续驱动腾讯音乐增长,第三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2%至69.7亿元,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8元增长至11.9元。 取得如此成绩,腾讯音乐表示,�

  • 开发者必看!2025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解锁开源鸿蒙&开源欧拉实践、Rust实战与AI开源新机遇

    2025年11月21日至22日,北京亦庄将举办2025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主题为“AI共治,开源共享”。大会汇聚全球开源项目、技术专家与开发者,探讨开源技术与AI融合的未来路径,覆盖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库、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通过主题论坛、技术分论坛及项目展示,为开发者提供技术交流、生态共建及职业成长平台,助力开源社区发展。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