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新媒体最新资讯  > 正文

侯锷:微博新媒体传播与营销

2011-03-30 16:06 · 稿源:站长之家


侯锷博士的新浪微博(微博

站长之家Chinaz.com 3月30日报道:今日下午,phpwind站长运营辅导栏目特邀请侯锷博士做客新浪微博,围绕“微博新媒体传播与营销”话题和网友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微访谈”。

侯锷博士指出,地方、行业社区网站应注重“社区平台的微博应用” 关联,多开发和开放一些简易实用性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微博对于社区网站就是一个“桥梁”和“纽带”,一个嫁接端口。他建议二者相辅相成,互动给力。

侯锷博士历任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执行秘书长、企业大学首席学习官(CLO)。目前,致力于“微变革”环境下微博新媒体传播与营销,及微博运营与管理人才项目的课题研究与综合应用。

以下为访谈内容:

侯锷:各位亲爱的朋友下午好!很高兴应PHPWIND之邀走进微访谈,与大家就微博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的话题探讨交流。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微博”,交流方式也是微博,或许不能完全深入和尽兴地互动,那就让我们当作一次愉快地挑战这120分钟、140字的有限时空里的无限精彩吧。呵呵,一起来吧!

网友:侯锷老师请用一句能让“外行人”都能理解的话描述一下,“微博”是什么?

侯锷:一句话有点难,我们区分群体来描述吧——80~90后:微博是一个“情感漂流瓶”,它能将你的心语心愿带向任何可能到达的地方;60-70后:微博是一个人人可表达、可分享、可互动评点的“思想小贴士”;50年代以前:微博是基于信息化平台之上人人可写可围观可讨诛的“我的一张大字报”。

网友:今年3月初有报道称新浪微博用户量突破1亿,任何一种快速发展的新模式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请问侯博士,您如何看待微博的影响力?微博的现状及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侯锷:微博的影响力基于它碎片化信息的现场感、即时性、互动性和链式传播效应。它以更广泛的能见度、可见度和口碑相传,赋予传播受众“第三只眼”,它让每一个组织的形象、品牌、产品和服务直面公众评价,它让人品与产品、人道与商道、危机与商机无缝对接而富有无限可能的拓展思维和传播张力。

网友:候先生,您好,微博对于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仅仅是一个交流工具吗?

侯锷:微博是您个人的“自媒体”,既是我们自己个人的社交工具,同时兼具社会化媒体属性。

网友:微博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信息爆炸,为了吸收这些信息,感觉个人的时间已经完全碎片化,比如,我现在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几乎全部花在微博上。请教侯博士,如何更好地进行时间碎片管理?如何以微博为载体更好地学习并提升个人能力?

侯锷:碎片时间其实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间隙中的时时处处,因为微博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空间来进行,因此,微博是在我们繁忙与闲暇、紧张与舒缓中信手拈来的“调节剂”。聚焦话题、追随尊崇、关注兴趣,其实可以更好地发挥时间碎片的效用与价值。

网友:能不能简单说一下,区别于以往的传播媒介,微博的传播与营销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

侯锷:微博传播与营销的优势: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传播力更广……;劣势(探讨观点):微博的信息是海量的,如何精准传播和营销需要做进一步针对性的统筹规划。

网友:微博环境下,侯锷老师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个人品牌建设,扩大个人的社交网络?

侯锷:微博为演绎真实自我、张扬个性风采、引领时尚潮流、激荡智慧思维、确立专业权威等等个人品牌塑造提供了现实的展示舞台,同时也为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持续并坦诚地和受众沟通提供了自媒体平台。并且,微博集合了“实名制”下各行各业的优秀组织和精英个体,为个人的社交铺设了一个真实的网络平台。

网友: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我们每个人都担任着记者或者编辑的角色,您认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发布、传播信息?

侯锷:微博尽管可以随心所欲,但要避免成为浅薄之下“危博”或“伪博”甚至“猥博”。遵循几点原则吧:①对事件:客观真实;②对文字:真情实感;③对个人:亲和谦逊;④对数据:严谨索引;⑤对异议:体谅包涵;⑥对攻击:理智策略;⑦对谣言:兼听智止;⑧对慈善:积极热情;⑨对自己:人格至上。

网友:微博营销可不可以说是粉丝制胜呢?还是话题制胜

侯锷:粉丝既是您的营销资源,也是您的传播受众;而话题是您汇聚粉丝的“微磁场”。我个人认为,二者之间需要相辅相呈,相互促进,要论哪个更重要,内容制胜,但内容不完全等同于话题。

网友:个人微博需要定位吗?我们发现有一些微博写的东西很专业,可几乎没有评论、转发或跟贴,这是什么原因呢?怎么才能让微博内容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侯锷:微博是一个社会化媒体,其价值在于分享和传播。脱离现实,言之无物,空洞无味,必行而不远,此一忌;阳春白雪、和者甚寡,此二忌;孤芳自赏,独乐乐而非众乐乐,此三忌;低级庸俗、哗众取宠、自虐殉节,此四忌;因此,犯忌而无能引发启迪和共鸣关注,是博主自己的失败、至高无上的失败!

网友:微博的前景会是怎样发展的?

侯锷:微博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或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生态。革命尚未成功,微博仍须努力!

网友: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结交朋友,有一些人认为朋友越多自己越有优越感,朋友越多越容易建立个人品牌,而有一些人结交朋友很苛刻。微博时代,您认为怎样把握这一个度,让我们既能关注一些有思想、有见地的良师益友,又不显得太落寞?

侯锷:微博既是一个现实社会,也是一个险恶江湖,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思想、有价值观的区分。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良师益友一定是基于共同的深层次的思想和信仰体系而巩固存在的。而这些,必须在互动交流中去发现和确认,因此打开心扉,让你的思想去“相亲”、“恋爱”!

网友: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判断某一个微博主,是不是我们可能的朋友、志同道合的同业者、或潜在的消费者呢?

侯锷:三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经验分享:①察其“标签”和 “关注的话题”,识门别类。标签是流派门类的自我鉴定;②看原创性的内容,言由心生境起,听话听音。图文承载和流淌的是其思想和话题的境界和音韵;③搜 “关键词”印证。将你所关注话题的关键词,在其微博首页搜索栏中“搜索TA说的话”。

网友: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密不可分,工作、娱乐、学习都和微博关联密切。请问侯博士,对于我们个人或企业,如何合理的对待微博。如何划分我们个人角色和企业形象的角色。比如有些人出言无忌,影响企业形象;而有些人因为加V或者代表公司,又非常谨慎。

侯锷:依我之观察浅见,但凡以“个人名+单位字号”命名的微博主,往往更易遭遇“麻烦”。而且,个人实名具有传播价值的品牌,且文责自负,不会累及单位。前后冠缀以单位字号,则既界定了其言行代表了官方意志。若“出事”,难推诿辞咎,尤其是高管。而虚拟,更显不真诚。建议实名并官私分明。

网友:很多企业在微博开辟官方微博作为渠道,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微博,企业官方微博可以承担哪些职能?

侯锷:官微代表了组织意志在发言,具有公信力,因此借助官方微博可以更好地与公众交流对话、察纳雅言。此前我已有宏观概括,企业官微是:战略策源地、舆情观察哨(危机公关中心)、网络自媒体、新闻发言人、信访办公室、首席营销代表、客服呼叫中心、潜在客户资源中心、人才募集点……。

网友:候先生,您好,微博在未来会有哪些主要的盈利模式?

侯锷: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需要让新浪曹国伟 给大家泄点“蜜”。关于个人与企业的微博盈利模式,可以无限暇想!

网友:那么不同类型的行业,在微博上是否有不同的发挥空间?(比如在微传播环境下的公关、营销、招聘等)

侯锷:微博新媒体可多元互动:①提升客服意识和品质;② 识别客户需求,营销推广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③未雨绸缪,识别危机,防患未然,增强危机的预测、防范和化解;④宣扬文化与经营理念,巩固忠诚客户,吸引潜在消费者,赢得未来人才;⑤汇聚最佳实践,提升组织学习力,借鉴新技术及成功经验……

网友:营销离不开广告,微博上可以直接发布硬广告吗?

侯锷:微博营销基于在互动中渗透商业意向、传递商业价值。消费需求要靠引导而不是灌输。因此,越专业的硬广告文本在微博上越只能彰显其僵硬死板的劣势。微博广告宜“软硬兼施”:富有趣味性、嵌入品牌的软文,加上创意性的硬广告配图,是公众较能接受、潜移默化的合宜传播方式。

网友:企业在利用官方微博进行营销活动时,如何规避可能的风险?

侯锷:愚以为:①忌触摸法律红线和道德底限;②忌夸大事实,伪造数据,虚假宣传;③忌重知名度而毁美誉度,随意允诺;④忌抵毁竞品,恶意攻击,无限炒作;⑤忌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幕后操纵,显失公正公平;⑥忌孤胆冲锋而疏忽突发危机防范,攻防守补兼备;⑦忌随意@ 滋扰,死缠烂打。

网友:我觉得微访谈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工具,您认可吗?

侯锷:哈哈,您讲的是真理,“微访谈”我非常认可!我不也在营销ING吗?它让我们超越时空握手。

网友:微博的兴起给企业的品牌传播带了机遇和挑战,从企业品牌的角度来讲,您认为作为企业在微博上的做哪些品牌传播的工作?

侯锷:①形象认知,故事为先;②倡导理念,文化为先;③口碑互动,体验为先;④舍利取义,情感为先;⑤借助公益,慈善为先;⑥多样传播,创意为先;⑦精准定位,数据为先;⑧体现个性,需求为先;⑨需求引导,答案为先。

网友:微博上的危机起源一般从哪些方面容易曝发?

侯锷:微博上的危机大抵有两类。一类是因为“人”的因素:言行不慎、语言歧义而被断章取义、谬传曲解所引发的谩骂、污蔑、挑逗、戏谑、陷害、连坐等形象危机;另一类是因产品/服务的“硬伤”被曝光,或被竞业恶意抵毁、误导视听等所引发的投诉、打压、揭秘、栽赃、诽谤、卷入等品牌危机。

网友:候先生,您好,新浪和腾讯这两个平台,在未来的角逐中,哪个平台会更有优势。。.

侯锷:没有谁更有优势,两个平台各有千秋。现阶段,新浪有先发优势和名人优势,腾讯有海量的基础用户和大型平台的运营经验。

举报

  • 相关推荐
  • 音乐节迎来消失潮,微博竟敢强势入局?

    2023年的报复性狂欢犹在眼前,2025年音乐节市场却迎来“消失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7月,全国共有40场音乐节延期或取消,数量甚至超过了延期频发的2024年。更残酷的是,其中仅有2场音乐节最终复办,绝大多数所谓的“延期”,实则是无限期搁置的体面说辞。

  • 微博的自我重启

    从短视频兴起冲击图文内容,到小红书等生活分享社区崛起,这几年用户日常“刷”的APP几经更迭,社交内容平台的竞争格局也早已悄然重塑。 在这场持续的变局中,微博这个曾经的舆论主阵地,却逐渐显露出一种结构性困境:对外看,平台整体竞争力不足,声量呈下行趋势,外界对它的关注度与新鲜感都在减弱;向内看,平台内容主要由明星与大V驱动,逐渐成为品牌曝光、事

  • 微博Q3净收入4.42亿美元 最新月活跃用户数达5.78亿

    微博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亮眼:净收入4.42亿美元,归母净利润2.21亿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1.32亿美元。广告收入3.75亿美元,其中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及营销收入4550万美元,同比大增112%。用户活跃度提升,月活用户5.78亿,日活用户2.57亿。本季度产生6.05万个热搜,文娱类占38%。AI技术全面赋能广告流程,AI素材消耗占比达21%,推动搜索量和用户参与度显著增长。

  • “三驾马车”带飞微博

    作为一款上线了16年的互联网“老”产品,2025年的微博,下一步要怎么增长? 微博刚刚给出了答案:打造“关注流+推荐流+热点流”三驾马车。 10月18日,微博V影响力大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微博运营高级副总裁曹增辉坦承:“今年是微博内产品消费场景变化最大的一年”。 一方面,微博发力“推荐流”,与基于社交的“关注流”,

  • AI日报:百度发布文心5.0;可灵2.5Turbo模型上线“首尾帧”功能;微博推出 VibeThinker-1.5B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技术突破:OpenAI推出GPT-5.1,提升对话自然度与响应速度;百度发布原生全模态大模型文心5.0,支持跨文本图像生成;微博开源VibeThinker-1.5B模型,以低成本实现高效推理;可控视频生成模型新增首尾帧控制功能;李飞飞团队推出商用3D世界生成工具Marble;东北大学开源多语言翻译模型支持60种语言;谷歌Gemini语音功能升级实现更自然交互;阿里启动“千问”项目对标ChatGPT,全面布局C端AI应用竞争。

  • 科技铸魂,民企担当——丁世忠接受新华社采访谈“十五五”体育强国新蓝图

    安踏集团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官方体育装备合作伙伴,为赛事各类人员提供全方位装备支持,累计保障超7万人、装备超60万件。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接受采访时强调,安踏深耕行业35年,以科技铸魂、创新为本、社会责任为使命,助力中国体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他指出,科技创新是体育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驱动力,民营企业应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安踏同时积极践行公益,累计捐赠超32亿元,展现企业担当。

  • 雷军回应完成100次健身打卡:坚持健身了 只是微博没打卡

    10月26日,雷军发文祝大家周末愉快。针对网友询问“完成100次健身后打卡变少”,他回应称仍在坚持健身,只是未在微博打卡。此前他在跨年直播中分享2025年三个新年愿望:完成100次健身打卡、交付30万辆汽车、去更多地方旅行并顺便测试汽车。9月28日,他已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100次健身目标。不少网友表示受其鼓舞开始主动锻炼。

  • 《浮生拍卖行》开播,快手京东联手打造“短剧营销”新范本?

    “浮生拍卖行的每一次响铃,都代表着一部分灵魂的剥离。” 长剧还在讨论《第8号当铺》为什么不能翻拍时,短剧已经将“灵魂拍卖”拍出了自己的风格。11月3日,《浮生拍卖行》在快手短剧上线,一袭红黑色丝绒旗袍的温鹤,经营着以寿命、情感、器官等兑换“愿望”的神秘拍卖生意。 短剧上来就信息量足够:用后世子孙福

  • 独家冠名短剧火爆收官,京东联合快手星芒短剧打造双11营销范本

    京东双11期间再度联手快手星芒短剧,打造7部精品定制短剧《京选剧场》,通过多元化题材和明星阵容实现品牌高效曝光。短剧覆盖都市职场、家庭情感等社会议题,结合快手站内转化组件,形成从内容种草到销售转化的营销闭环。此次合作以"定制短剧+品类绑定+情绪驱动"模式,助力品牌在双11节点抢占用户心智,实现品效合一的营销目标。

  • 当双十一娱乐营销开始降级,淘宝京东们该往哪砸钱?

    当“快乐家族小合体”、“金龟子与毛毛虫同台”等情怀杀冲上热搜榜,双11最后一场娱乐营销盛典随之落幕。 从“狂欢夜”缩圈到“好六夜”,双11娱乐营销不变的仍是靠一个明星堆砌的流量效应提醒各位最后的冲刺时刻。 与此同时,回望整个双11周期,即便阵线被拉长、闯入其中的玩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