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播客最新资讯  > 正文

微信悄悄上线AI播客,新闻主播们的活儿可能真要被抢了。

2025-08-25 09:37 · 稿源: 数字生命卡兹克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数字生命卡兹克,作者:数字生命卡兹克,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起猛了,周末发现,微信又上一个新的跟AI相关的功能了。

他们正在灰度内测AI播客

入口在一个非常隐蔽且神奇的地方,叫快讯。

如果你不怎么打开公众号的话,它可能会出现在你的公众号页面顶部,就像这样。

图片

但是如果你打开公众号页面比较多的话,它就会消失,在整个公众号页面都看不见了。

而这时候再想要打开它,就直接在搜索栏搜“快讯”就OK。

看到这个页面以后,点击全部99+更新那,你就可以进入到快讯的合集页。

里面其实也都是公众号文章,只不过都是地方新闻的官方号,微信做了个规则,给了他们单独一个合集页做整合。

而就在这个页面里,多了一个新功能,也就是右上角的这个,听快讯。

图片

如果你们点开快讯页面,发现有的话,就说明你们被灰度到了。

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还得再等等。。。

点开这个听快讯以后,你就会自动弹出一个音频,开始播放。

我给大家录了个屏,大家可以听听看。

明显的可以听出来,这是非常典型的AI生成的双人播客了,就是NotebookLM和ListenHub的形态类似。

微信这个被无数人注视的巨物,走的每一步,都蛮有意思。

这个实现路径,大概就是微信从快讯里,挑出一些比较重要、阅读量比较高的新闻,按照时事、娱乐等等进行分类之后,进行文本改写,然后用AI播客的双人对话方式,念出来。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微信在自己的产品里尝试AI声音这个模态了,还有一个非常隐秘非常有趣的地方,微信也尝试了AI声音,就公众号后台。

在后台,作者可以念一段话,用AI来克隆你自己的音色。

图片

从而在普通的用户听文章的时候,可以不再是系统音色,而是作者的音色了。

图片

不过这个还是传统的TTS路径,在朗读上还是稍微机械了一点,不像快讯里面的AI播客那么像真人。

而且我自己其实一直期待,微信在公众号的听全文这里,也可以给个选项给用户,把一篇公众号的长文,用AI播客的方式读给用户听,甚至是可以克隆了作者的音色。

不过之所以先做快讯,做这个隐藏的这么深的角落里面的功能,而没做整体的公众号,这个点,其实从产品层面也比较好理解。

快讯里的内容是什么?

是你本地的、官方的、政府新闻号发的文章。

这也意味着,这是整个微信内容生态里,最安全、最标准、最不可能出错的语料。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结构化的新闻通稿,没有复杂的个人情绪,没有模棱两可的观点,更没有需要AI去揣摩的阴阳怪气。

对于微信这种体量的产品来说,安全现在才是第一位的。

而AI播客这种形式,其实天然的适合资讯和新闻。

官方媒体天天更新海量的信息,你要是每一个都点进去看,真的会把人逼疯。

你需要的,其实只是最快速度、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就够了。

而AI播客的对话方式,就非常的符合。

它是把一篇平面的、需要你主动去浏览的新闻稿,变成了一场立体的、流动的、你只需要被动听就行的有趣的对话。

但是我更期待的,其实是产品机制成熟之后,所带来的未来的生态。

比如说,一篇你收藏了很久,但一直没时间看的万字长文。你只需要点一下那个“收听”按钮,两个AI就能在你上班的路上,把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论据、来龙去脉,给你聊得明明白白。

又或者你早上醒来,错过了昨晚群里几百条的激烈讨论,你只需要点一下,AI就能把整场争论的几个核心观点、几方的代表人物、以及最终的结论,给你总结成一段5分钟的晨间播客。

你甚至可以把整个朋友圈,都变成一档只属于你的、日更的播客节目。AI会告诉你,你最好的那几个朋友,昨天都分享了什么,他们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心情。

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被困在了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我自己的稍后阅读列表,说真的已经长到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读不完。

我有上百个群聊,真的,也有永远都有爬不完的楼。

而朋友圈更是,我上万的好友,里面全都是,充满了我们来不及点赞的、朋友们的生活。

我也不是不想看,是我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了。

而如果能把这些场景,微信把他们都变成AI播客,这就非常有趣了。

可以把我们从阅读这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缓慢的信息获取方式中,解放出来。

而用原来的所有碎片化的、无法利用的时间来替代,比如开车、通勤、做家务、健身的时间,把这些时间,也都变成最高效的信息输入时间。

而微信里,有着我们可能最多也是最碎片化的信息。

微信这头巨兽,在AI的棋盘上,移动棋子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而我们所有人。

都身在局中。

举报

  • 相关推荐
  • 腾讯旗下AI工作台ima上线新功能:支持上传文件生成AI播客

    腾讯旗下AI工作台ima迎来重大升级,以活知识库 大模型的深度耦合重构知识管理体系。 此次更新突破性地实现了多模态知识转化用户上传文件即可生成AI播客,Xmind思维导图经智能解析后自动沉淀为结构化知识库,共享知识库更支持关键信息置顶功能。 这些创新使得碎片化知识如同被注入生命力,通过动态重组转化为驱动组织进化的智能中枢。

  • 豆包悄悄上线的这个新功能,也能用眼睛推理全世界了。

    ​上周我写过一篇AI产品自用分享,当时我说,AI知识问答方面,我会选择openai o3和豆包。 PC场景下,o3比较多,而手机场景下,我用的比较多的还是豆包。 虽然ChatGPT也有app,但一旦手机开了魔法,微信啥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就很容易卡,非常的不方便。 所以我前两天在上海逛ChinaJoy的时候,看到一些忘了的图,或者是我不懂的梗,我都是随时随地问豆包。 比如这个暴�

  • 儿时记忆中的老品牌,在拼多多悄悄复兴了

    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全球运动品牌锐步,被曝出即将再度改换门庭,转投中国公司的怀抱。 8月初有传言称,安踏即将收购锐步。安踏方面随后回应称,“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锐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福斯特跑鞋,上世纪六十年代更名为锐步,巅峰时期曾是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但过去二十年间,锐步在阿迪、耐克的挤压下每况愈下,去年市场份额已不足1.5%

  • 女主播为何热衷卖男装?

    ​各种男装直播间里,主播为何总是女的?试衣直播间的女主播,为何常有特殊体型? 如今,各种短视频平台上,一些擦边引流的服装卖家,已经走上了邪修之路,“前后不分派”“地心引力派”“虎式坦克派”的女主播,仅凭借一副特殊身材,就能让观众过目难忘。 另一边,在很多男装直播间里,主播往往也成了女性,她们通过把观众叫做姐夫,穿上瑜伽裤展示男装,以及�

  • 微信分付灰度上线借款功能 与支付交易记录挂钩

    腾讯旗下消费信贷产品微信分付”近日悄然推出借款功能新服务。 该功能目前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基于历史大额交易记录,将额度提现至银行卡,用于微信支付体系外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

  • 不再喊“私域”,企业微信5.0真正的杀手锏是AI和办公!

    企业微信5.0终于来了。 不同于过去版本发布,几乎场场都把“私域”相关能力作为重点,这一次,企微选择把重心放在了AI能力与办公协同。 AI切中的是企业日常协作中最棘手的效率痛点,而办公场景的延伸,则让“连接内外”真正变为现实。 这背后释放了一个信号:企微并不是在弱化私域,而是回到它更底层的定位—— 一个既能打通微信外部客户连接,又

  • 转战播客赛道!罗永浩微博改名“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今日,知名产品经理罗永浩在微博上完成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身份“转型”——他将微博名从“罗永浩钮钴禄”更改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并同步更换了头像,此举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与此同时,罗永浩还在微博上预告,其首个深度长谈播客节目将于明日中午12点正式上线,首期嘉宾阵容强大,邀请到了理想汽车CEO李想。

  • AI最新资讯在哪里看?AIbase:高效获取国内外AI新闻头条与行业动态

    文章探讨了AI时代信息过载的困境:有价值的前沿动态、重磅模型发布和行业解读分散各处,筛选成本高、效率低下。AIbase资讯导航站应运而生,通过四大核心功能解决痛点:1)聚合主流信源,过滤低质噪音;2)结构化分类呈现大模型动态、行业应用等六大板块;3)提炼核心要点,拒绝标题党;4)高频更新确保信息鲜度。该平台致力于成为AI领域的"信息雷达",帮助用户节省70%信息搜集时间,将精力聚焦于思考与创造。适用于技术负责人快速掌握行业动态、产品经理调研案例、投资人捕捉趋势等多元场景。

  • “每天被抢空!”年轻人买爆“划水神器”,有商家销量狂增100多倍

    今年入暑以来,桨板这一水上运动成了很多人的“夏日新宠”。 从线上看,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北京亮马河、上海苏河湾、杭州西溪湿地、武汉东湖等地都是近期爆火的桨板胜地,“水上落日直拍”“户外亲水新体验”等新奇玩法被网友解锁;除了各种晒照,不少以“某某水上生活”“XX式漂流”为ID名称的博主纷纷涌现,其中不少博主的一条桨板漂流视频笔记,往往就能�

  • 男孩花2万多打赏擦边女主播 提供情绪价值:家长退款被拒 律师释疑

    近日河南一16岁男孩因沉迷女主播,将自己的学费2万元都打赏给了她引起热议。 报道中提到,小明(化名)爸爸准备给儿子交学费时,发现卡里的3万多元只剩下了300多元,一问才知道,钱都被16岁儿子花了,打赏穿着暴露跳擦边舞的主播2万多元。 从2024年12月到今年8月,小明多次在晚上10点往视频平台充值消费。有上瘾的感觉,主播很能提供情绪价值,打赏后心情会很好。”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