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脑机接口最新资讯  > 正文

非侵入脑机接口“读心”助眠,破解数亿人睡眠困境

2025-08-04 11:12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阿凡达》中瘫痪士兵“化身”后自由奔跑,《黑客帝国》主角尼奥实现人机思维的深度交融——这些曾仅存于科幻银幕的奇观,如今正借助脑机接口技术一步步照进现实。

前不久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团队宣布,首次在同一天内成功完成两例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手术,甚至帮助一位瘫痪20年的少女仅凭脑中构想“虚拟手腕”即可进行绘画,再次将这项技术推向公众视野中心,点燃了人们对BCI解决重大健康问题的期待。

这股全球关注的脑科学热潮,在中国同样势头强劲,这一趋势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得到集中展现。与Neuralink通过侵入式植入芯片实现高精度神经信号捕获不同,国内非侵入式技术脑机接口则通过头皮电极获取信号,展现出更为显著的实用潜力。

上海脑科学研究所展位前,一位视障女士通过脑机接口设备,仅凭意念操控机械臂完成毛线编织;强脑科技(BrainCo)则带来一只能完成0.1mm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可以感知物体硬度和纹理的灵巧手,它能通过精准解读神经信号,有效帮助残障人士恢复手部功能,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凭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以及更易进入临床应用等显著优势,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正从医疗康复领域拓展至智能家居,并在睡眠管理等新兴场景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脑电技术如何“读懂”睡眠?

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已成为困扰全球数亿人的现代流行病。传统解决方案往往效果有限或伴随风险,而早期智能睡眠产品也主要停留在被动记录层面,虽然可以生成相应报告,却难以提供实质性的改善手段,反而让用户陷入“知道睡得不好,却不知如何改变”的困境。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引入,则可以视为“直达大脑”的窗口,为精准监测睡眠打开了全新路径。

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对“脑电波”的精准捕捉与解读。众所周知,脑电波是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直接电信号,是神经科学界公认的判断睡眠分期的 “金标准”。非侵入式体外脑机接口产品,则能利用精准脑电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脑电信号,量化出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的放松指数等神经指标,实现对用户身心状态的“读心术”,再利用声、光、电等干预手段调节脑波,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因此,以脑电技术为核心的非侵入式方案,如可穿戴头带、集成于床垫的传感系统等,凭借其安全性、舒适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更有望成为落地消费级睡眠市场的现实支点。

全球首款脑电床垫带来的启示

前不久,睡眠科技企业喜临门与强脑科技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并联合推出全球首款集成脑电技术的AI床垫“宝褓・BrainCo”,带来里程碑式产品变革。

据了解,宝褓·BrainCo实现了数据传感的多模态融合,强脑的专利传感器可实时捕捉脑波等生理信号;并且同步建立了动态干预机制,基于提取到的脑波中的“放松指数”,产品实时评估用户身心状态,动态调整助眠干预的方法与参数,从而行程睡前智慧调控、睡中自适应调节、睡后自然唤醒的全周期睡眠闭环管理。

这一突破在行业层面具有特殊意义。长期以来,传统智能床垫的功能大多停留在采集心率、记录翻身等物理数据上,对于睡眠质量的判断始终缺乏直接依据,干预手段也多是按预设模式机械运行。而“宝褓・BrainCo”引入脑电技术后,首次实现了对大脑神经状态的直接感知。这种从“被动监测”到“主动响应”的转变,让“AI陪伴”的概念在睡眠场景中变得具体可感,也为整个行业从硬件竞争转向服务增值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未来,用户在家庭床垫上形成的睡眠特征数据,有望同步至酒店智能床品、便携助眠设备等场景,实现多场景下的个性化睡眠方案延续。这种基于脑电数据的全场景协同,正在为构建个性化睡眠健康管理生态搭建框架,其成熟或将拓展睡眠科技产业的价值边界。

脑电睡眠科技的星辰大海

放眼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目前已进入全球领先梯队,并呈现出“技术转化快、场景落地实”的优势。业内普遍将2025年视作中国脑机接口的“临床转化元年”,标志着技术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转折。依托国家战略的前瞻布局、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协同效应,中国正成为脑电技术消费级落地的领先试验场。

目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更预测,到2030年中国睡眠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科技助眠”赛道增速高达90%。面对超过3亿的睡眠障碍人群,结合完善的智能家居生态和“产学研用”协同机制,脑电技术在智慧睡眠领域找到了一个极具爆发力的应用入口。

如果说“宝褓·BrainCo”的创新实践是智慧睡眠空间构建的起点,那么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品涌现:将脑电监测融入枕头,感知入睡前的焦虑与放松;联动灯具与窗帘,根据脑波状态自动调节光线;配合空调与香薰机,在浅睡阶段微调环境至最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神经级”智慧睡眠空间便宣告成型。

也许,当脑电技术悄然融入卧室的每个角落,从读懂神经信号到预判身心需求,变为一种无声的守护,“今夜无人失眠”的美好愿景将会更快变为现实。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Neuralink突破全球12例植入!微美全息(WIMI.US)构建脑机生态步入新阶段!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宣布全球已有12人植入脑机接口设备,累计使用超2000天。该公司自2024年获FDA批准后开展人体试验,计划未来六年运营五家诊所并推出三类植入设备。脑机接口技术不仅用于治疗神经疾病,还探索人机融合增强人类能力。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9.5亿美元,医疗康复和消费级应用成为主要增长点。该技术正从科幻走向现实,推动精准医疗和智能交互发展。

  • AI与科幻的跨界共振:从科幻星云奖刘慈欣YOYO对话看荣耀自进化AI前景

    科幻与现实交融,AI技术正重塑科幻创作生态。荣耀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深度参与,其AI智能体YOYO与科幻作家展开对话,探讨科技与文学的关系。AI不仅落地科幻构想,更催生新灵感。产业数据显示,科幻与科技融合已形成可观经济规模,如京西科幻之城年收入超150亿元。荣耀提出“自进化AI”概念,通过MagicGUI大模型实现多模态交互,展现终端智能化趋势。科技与科幻的双向奔赴,正从工具理性走向生命隐喻,构建全新生态。

  • 年轻科幻人,镜头转向太空

    为破解老龄化难题启动的登月计划刚落地,月球地表突然弹跳起一道人影。这并非星际穿越的宇航员,而是身穿清官服的僵尸,借着仅地球1/6的重力,在月球上一跃三丈高。 在读到短篇科幻小说《登月》这段情节的同一时刻,青年导演耿亮就敲定了要改编这个IP。「这画面太抓我了,天马行空的设定和多类型的化学反应,正好能释放视觉表达和想象力。」 和另外7位入选了科�

  • 可灵AI亮相釜山国际电影节 技术实力获韩媒高度评价

    9月20日,可灵AI亮相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参与亚洲内容与电影市场论坛,与AWS、Google等全球科技企业探讨AI与影视叙事的融合创新。作为首个登上国际电影节的国产AI视频生成模型,可灵AI凭借卓越技术获韩国主流媒体高度评价,现场演示仅用几张照片即生成生动视频,展现高效低成本的影视制作能力。可灵AI还宣布将参与戛纳电视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并启动全球AI影像创作大赛,推动行业交流与人才孵化。目前其生态已覆盖149个国家地区,服务超4500万创作者,彰显中国AI在影视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与赋能决心。

  • 空天地一体化发展提速:激光通信为关键技术,蓝星光域引领行业新方向

    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2025年工信部发文明确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推动低轨卫星通信商用试验。激光通信技术凭借千倍带宽、轻量化优势,成为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关键。蓝星光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全栈自研、批量生产及全场景产品布局,实现星载终端重量较Starlink降低30%,并完成超百台产品交付。其独创的“单设备多场景覆盖”模式突破传统通信边界,在应急通信、海上通信等领域展现技术优势,为全球激光通信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雷军:玄戒最难的不是技术 而是松果惨败后正视恐惧

    今晚2025雷军年度演讲上,雷军谈到了自研玄戒芯片,这款芯片让小米立足手机旗舰Soc之林。 雷军提到,造玄戒芯片很难,但最难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恐惧。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造芯了,此前,小米自主研发了一款名叫松果”的移动处理器芯片,首款产品澎湃S1于2017年2月随小米5C机型首次亮相。 不过松果后来取消了,雷军称这次经历为惨败”。小米再次造芯,正是要面对这种�

  • 美锦能源的未来发展路径:战略全球化、技术智能化、模式生态化的三重跃迁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融合背景下,美锦能源通过战略全球化、技术智能化、模式生态化三大路径加速转型。其以“技术-资本-市场”三位一体布局海外,氢能重卡成功打入欧美市场;结合AI技术优化全产业链效率,构建“车-站-氢”闭环体系;通过H股上市与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正从设备供应商转向整体解决方案输出者,为中国能源技术出海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 技术经理人慕课课程正式发布

    为加快培育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技术经理人慕课课程近日正式发布。该课程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统筹制作,基于我国首套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教材精心打造,为技术转移从业者及相关人员提供科学、系统、便捷的在线学习资源。课程紧扣《职业分类大典》中技术经理人的职业要求及能力评价规范,与教材紧密适配,形成“教材+慕课”协同互补的梯度式学习体系,助力学员循序渐进提升专业水平。授课师资汇聚权威专家和行业精英,通过动画演示、案例模拟等多样化手段,将知识产权证券化、技术并购重组等复杂业务流程可视化,增强学习效果。课程内容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向,深度剖析真实案例,帮助学员精准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课程已在“科创中国”和“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同步上线,未来还将持续推出实训案例课程,全方位助力技术经理人成长。

  • 共建鸿蒙新生态,奥思维亮相开源鸿蒙技术大会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召开。大会展示了鸿蒙在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成果,并发布鸿蒙6.0版本,在UI组件、窗口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OSWare受邀分享鸿蒙兼容Linux应用生态方案,提出通过容器技术打通生态壁垒。长沙市政府表示将借助大会契机,推动技术应用与产业协同,共建开源鸿蒙生态红利。华为等代表回顾鸿蒙五年发展成就,终端数量超1700万,应用超3万。基金会强调开源是创新核心引擎,未来将持续助力技术深化与产业落地。

  • 从一件家具到一个家,WOGA屋伽如何用数字技术重塑你的生活场

    面对快节奏都市生活,WOGA屋伽提出智慧共生型家居新范式:通过20+主题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结合线上数字镜像系统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平台以数据洞察需求,联动优质供应链,提供个性化家居解决方案,重新定义“家”为能感知需求、伴随成长的生命体,推动行业从交易价值向交互价值转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