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存量时代,每一个决策都要更理性。相信这是过去一年,MCN从业者都深知的道理。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时代,各大MCN机构面临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整个行业陷入了焦灼的竞争。
这直接导致国内MCN机构数量增长进一步放缓,过去一年净增绝对值不足千家,数字之少甚至比不上疫情年份。
除此以外,「克劳锐」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
2024年,净利润实现上涨的MCN机构占比不足30%,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机构占比仅占1成,连续3年机构减员比例都在小幅增长……
数据的低迷,与流量红利放缓、内卷竞争严重、缺乏增长突破点等原因息息相关,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这也让广大机构希望从“节流”、“开源”两个维度来解决问题:
节流,控制已有的资源,在环境不好时“苟住”,保存实力期待环境回暖
开源,通过发力新赛道、新场景,找到新的增长点,拉开与同行间的差距
那它们具体是如何做的呢?一起看看吧!
第一,逃离北上广,走向三四线
年轻人可以逃离北上广,MCN机构当然也可以。
过去一年,相当一部分机构基于收入和利润考量,向三四线城市迈进。
他山文化创始人Luke就在调研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机构总部下沉三四线,降本增效是所有人的命题。”
而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地域限制不再那么明显,三四线城市的人员成本和办公场地租赁费用,远远低于一二线城市。
这无疑为机构的地域流动和分散式成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也让2024年更多MCN机构开始从成本较低的区域崛起,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优势和特色。
像烟台的方片新媒体,无锡的白名单、美抖,唐山的芥末文化,怀化的美檬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第二,减员、砍业务
除了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直接减员、砍掉利润低的业务,则是节流更直接的举措。
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却可以立竿见影。
「克劳锐」调研显示:过去一年30%的机构精简了组织规模,这一比例不仅比2023年高涨7个百分点,更是连续3年保持小幅增长,足见大环境的残酷。
除了削减人力、精简团队,众多MCN机构有意识地减配重人力投入的业务。
它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以人的营销为核心”的其他服务上,比如提升电商转化、IP版权转化、私域转化等多业态交付能力,以此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第三,关注投流性价比、直播转化
如今,随便投流就能疯涨的年代已经过去,精细化运营开始成为MCN机构必备的生存技能。
因此,众多机构不仅会主动降低商业流量的采买,还努力在自然流量和商业流量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甚至,流量成本会直接影响到机构的投入程度,流量“性价比”已经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与此同时,在广告营销层面,更多机构也倾向选择更容易量化、能够看到数据反馈的业务。
比如,在各大机构2025年的预计重点布局业务中,难以量化产出的传统广告和营销业务都开始降权,相较于2024年均出现了10个百分点以上的下降。
哪怕它们依旧占据重点业务TOP2,但谁都能看到,直播带货、内容电商、自有品牌正在快速崛起。
MCN机构更加注重交付效果和附加价值,并希望通过数据验证的方式,深度绑定客户保住基本盘。
那除了节流措施,MCN机构又有哪些开源探索呢?
如何开源?
第一,发力小红书,拓荒视频号
2024年,小红书的高涨和视频号的发力,让更多MCN机构找到了可以比肩抖音的新战场。
调研显示:2024年MCN机构的运营平台比重,小红书以8.6%的涨幅排名第二,且进一步缩小了与抖音的差距。
与此同时,在各大MCN机构评估的平台未来发展潜力时,小红书和视频号更是高居前两位。
竞争尚未饱和、高质量用户、电商高效结合等特点,吸引着机构持续尝试小红书直播电商。
视频号也凭借电商生态起步期、发展空间大,蓝海市场同类机构竞争少,平台高速发展等因素,成为MCN机构眼中的富矿。
过去一年视频号优质主播数量增长了110%+,优质开播场次增加了100%+,主播收入增加了110%+,视频号新入驻选择比例较2023年增长超过了20%。
「易车MCN」等都在「克劳锐」的调研中表达过“会继续深耕视频号平台, 扩大业务类型与收入规模”的观点。
无疑,能否抢下小红书、视频号市场,已经成为MCN机构进一步增长的关键。
第二,出海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2024年,跨境电商、海外直播带货等业务首次被高频提及。
在各大机构看来,当前海外平台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且蓝海市场同类机构竞争较少,再加上海外平台刚刚处于电商生态起步期、发展空间大,出海也成为各大机构的重要选择之一。
正因如此,在过去一年,海外平台的开拓选择比例首次超过10%。不仅有88.9%的机构会选择入驻TikTok等平台,还有Instagram、Youtube、Facebook、X等更多样化的平台,可供机构选择。
深圳星图云光副总经理杨婧如曾在与「克劳锐」的沟通中说道:“MCN天然具备打破文化壁垒的条件,好的内容现在不仅要能打动国人, 更要能打动世界。”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奇光」通过APP出海、短剧出海等,在美国落地转化业务;「无忧传媒」打造中东秀场;「御今文化」发力海外版权变现等探索等,都为中国MCN机构出海做出了表率。
第三,提升直播权重,新增直播部门
当品牌客户交付要求更高、结果导向更明显,MCN机构希望通过直播提升转化能力。
从整体调研数据来看,各大机构的的直播内容格式增幅超过10%,部分内容机构为了保持生意体量,还新增了直播部门。
过去一年,直播电商也反超营销服务,成为更多机构的最新盈利点。很多电商型机构的营收贡献,进一步向电商关联业务集中,直播带货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额外广告商单机会。
而对于一些非电商型机构而言,因为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倒逼,也开始发展电商业务,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的营收贡献占比虽然不是重头,但也实现了连续2年增长。
甚至,电商业务已经成为众多机构拓宽盈利渠道的首选。
第四,搭建自有品牌,提供收入保障
除了直播电商外,另一个让人惊喜的盈利点是MCN机构的自有品牌。
比如,「五月星河」孵化了洗护品牌混合故事,「发光星球」打造了生活美学品牌怪兽天使,「愿景未来」自营咖啡品牌ok no。
虽然各家发力自有品牌的时间不长,但很多机构的自有品牌,已经逐渐成为稳定的收入和利润贡献的保障。
调研显示,目前的自有品牌突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IP 驱动型:依托达人影响力打造新消费品牌,通过粉丝信任背书实现冷启动
供应链深耕型: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出高性价比产品,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跨界合作型:与制造业、文旅等行业联动,开发联名产品,拓展商业化边界
决策的十字路口
不难发现,中国MCN行业正处于周期性迭代的关键时期,机构们迎来了运营过程中的 “大考”。
在这场 “大考” 中,如果做出的选择不当,就很可能面临洗牌、淘汰的命运。
站在决策的十字路口,机构的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它们必须懂得,要在擅长领域做透而非摊薄,要从纵向分层挖掘价值,横向扩展绑定多种需求。
挑战与困难对所有的机构而言都是一样的,困境下的比拼,不只是战略,更是各自的修为。
机构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依托核心能力向外延伸,精专深耕探索新业务路径;还可以在擅长领域进行业务挖掘,以内容和IP的迭代引领业务升级,进行锐进探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