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通义大模型最新资讯  > 正文

阿里云,一场对阿里关注度的无声转移

2025-04-14 13:51 · 稿源: 陆玖财经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陆玖财经,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随着DeepSeek的出圈,通义大模型团队也有了更多大的压力,一位通义的员工称,他们的模型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叫好不叫座”;虽然阿里云作为开放平台,可以部署其他家模型,但是保持住自研大模型的领先性,“守住开源的地位”成了高层对他们的新要求。

‍‍‍‍‍‍‍‍‍‍‍‍‍‍阿里云,对于阿里,很重要。

2023年6月,阿里重组后3个月、ChatGPT爆火后半年,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宣布卸任集团职位,只担任阿里云CEO。

阿里的“张勇时代”落幕已经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但退居阿里云并不是一个完全消极的选择;令人意外的是,到9月,张勇再次出局,阿里云的CEO一职交由吴泳铭担任。

据《金融时报》报道,这是吴泳铭的主动争取。

吴泳铭对两位阿里合伙人马云和蔡崇信说,作为集团CEO的他应该掌控一切;因为云业务是开启阿里巴巴作为人工智能公司未来的关键。集团CEO亲自兼任云业务的CEO,可见阿里云对阿里集团的重要性。

2年过去,这个判断终于得到了清晰的回响。随着DeepSeek模型在国际开发者社区的影响力扩散,中国AI能力被验证,外国资本回归中国,加之阿里集团“3800亿AI投入”的公开宣言,其股价年内最高涨幅近80%。

市场不再把阿里当做一个电商公司,在增加的近千亿美元市值里,云业务成为最重要的增量指望。

对于阿里云来说,如何从想要独立上市(估值400多亿美元),但不被投资者认可,再到今天成为投资者和市场重新看好的阿里业务呢?

阿里云

01

“ChatGPT时刻”之后的这两年,

组织、战略从模糊变得清晰

时间拉回到2023年,虽然当时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会在全球已是共识,但更倾向于看短期利益的投资者,出于对宏观环境的担忧并不看好云业务。

彼时,美国扩大了对先进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而阿里云的业务又高度依赖这些;另一方面,当时阿里云的营收同比增长只有个位数。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AI竞争还在一个起始阶段,能力最强的大模型是出自阿里、百度还是字节,亦或者只有创业者才能带来惊喜,谁也不确定。

一切都需要时间。

对阿里以及阿里云来说,AI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许也正是它从不敌电商之战、反垄断后元气大伤中,恢复过来最重要的机会。

阿里的动作很快。吴泳铭接手阿里集团之后,很快宣布收缩战线、战略全面转向“AI first”。由此,阿里集团从云到电商都开始探索与AI结合的可能性。

不过电商成熟,其业务更多是在应用AI的能力,提升商业效率,比如帮助商家智能生成商品详情图、上线智能客服,以及在跨境中自动翻译等等;而阿里云则面临着为了适应未来的彻底改造。

当时阿里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换了3个CEO,从技术出身的张建锋到财务出身的张勇,再到已经做了多年投资人的吴泳铭。

业务和组织调整频繁,对大部分员工来说,首要的感受是“动荡”。一位经历过调整、最终离开的中层形容,当时大家像无头苍蝇,搞不清楚上层究竟要做什么,“一言难尽”。

除了迷茫,还有恐惧,伴随着组织调整的是大幅度的裁员。比如当时阿里云混合云事业部:部分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IoT(物联网)业务线的硬件集成业务裁员比例则超过了50%;此外,达摩院的自动驾驶部门则整体被裁撤,只有部分人员并入菜鸟集团。

组织的改造,对不再被需要的人来说是残酷的。但从现在往回看,阿里云的这些调整是必要的,三任CEO的调整之下,也让业务重心更加明确和聚焦。

张勇接手阿里云时,做的主要调整是梳理组织关系,让销售的组织形态可以更好地服务B端客户;与此同时,张勇也强调了公共云业务的重要性,减少了项目制的销售订单。

不过,张勇在任的几个月里,他更关注的是如何让阿里云成为一个更好面向客户的组织,在一次内部的分享会上,张勇说,“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考虑业务增长,但如何设计一个面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内部操作系统,让组织之间产生合力,这上面我们花的工夫不够。”

张勇认为技术应该解决的是单位成本的问题。一位阿里云员工称,当时张勇对技术的要求是“稳定、安全、性能、成本”。但对阿里云来说,开启AI时代,技术最重要的是先进性。

吴泳铭接手后,一方面继续放大和聚焦阿里在“公共云”上的投入——相比项目制订单,公共云的模式下,可以对算力资源进行最高效地利用,这对在AI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更加匹配,因为公共云能够灵活调整资源分配,满足高峰期的算力需求,同时在低谷期减少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则在组织上成立基础设施事业部和基础设施委员会,自己亲自统筹管理,协调全集团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至此,面向AI时代,阿里云在组织和业务上变得清晰,初步完成了改造。理顺组织和战略的同时,阿里云也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做好基础设施,通过公共云、开放和先进的大模型,建设AI生态。

02

阿里云为什么

要做AI时代的“水电煤”?

2025年的春节,DeepSeek引爆朋友圈,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ChatGPT时刻”。一位投资人形容,如果过去中国只有1亿人关注和用上了大模型,2025年,至少有一半中国人开始感受到人工智能有多厉害。

更便宜、性能也惊艳的大模型给应用生态重新带来了曙光。腾讯元宝接上DeepSeek,开始去下沉市场刷墙推广;最擅长营销的汽车品牌马上宣称自己的智驾用的是DeepSeek,更别提更多的“套壳”应用的创业者。

阿里云的员工这个春节也没有过好。他们原本就要支持春晚,DeepSeek一火,工作量再次加大。速度还必须快,到正月初六,阿里云就宣布正式上架DeepSeek模型,并且支持用户在云上一键部署DeepSeek-V3和DeepSeek-R1;为了带动使用,阿里云还制定了优惠新政策,为新用户提供了100万的免费Token。

上架DeepSeek模型,是阿里云在AI时代“开放”策略的一个缩影。除了DeepSeek,更早之前,阿里云就集成了国内外AI开源社区中优质的预训练模型;也提供了“阶跃星辰”的Step系列开源模型;今年1月,阿里云还宣布与零一万物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

据一位阿里云员工称,随着DeepSeek的上架,阿里云自有的通义千问模型使用量减少了20%,“不过大模型不是阿里的竞争点,大家用什么都可以,这已经是明牌了。”上述员工总结,阿里云的策略是用模型和服务吸引用户,但最终的目的是用云来赚钱。

但随着DeepSeek的出圈,通义大模型团队也有了更多大的压力,一位通义的员工称,他们的模型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叫好不叫座”;虽然阿里云作为开放平台,可以部署其他家模型,但是保持住自研大模型的领先性,“守住开源的地位”成了高层对他们的新要求。据了解,为了赢得这场竞争,他们很快会发布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模型Qwen3.0。

集成其他开源模型,开发更先进的大模型并免费提供给开发者,甚至大幅降价、给新用户免费赠送Tokens,阿里云最终的目的是扩大使用者,建立规模效应,最终摊平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不断降低云的平均使用成本,为更长期的收益打下基础。

AI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奏效,并且护城河极高的布局。

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云难以像AWS一样拥有众多公共云的客户,中国各行业的大公司习惯于自己掌控基础设施,不同客户的服务和技术复用程度低,边际成本始终难以降低。但如今,大客户如果想要自己从头建立AI基础设施、训练大模型,那是难以承受的数量级投入。

换句话说,AI时代,对公共云计算平台的需求变得更强烈;且越是长期,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

基于这个判断,阿里云投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是坚决的。

2024年的云栖大会上,周靖人就介绍了一批阿里云AI基础设施的升级;2025年初,阿里又宣布将在3年里投入3800亿于基础设施建设上。

过去两年,随着整套基础设施体系的搭建、完善,开源大模型,模型即服务等策略,阿里云的客户需求已经暴增,去年的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就宣布,他们新增算力需求中,“超过50%由AI驱动”。

如今阿里云已经形成了“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免费模型—云收入回流”良性循环。更好的消息是,随着推理模型成为新的方向,对云的使用和需求会更大。

一位云行业从业者解释说,过去大模型的预训练其实只是一次性的,但推理模型每做一次计算,都会消耗算力,“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远大于训练,而且是持续的。”

定位于基础设施是一个必须有长期主义精神的选择,对阿里云来说,现在刚开始看到开端。

03

云的价值被看到,阿里市值在回归

“阿里云就是以前0估值,现在打满。”一位美元基金的投资人告诉我们,市场还预期AI每提升云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阿里股价将上涨1%。目前,摩根大通预测阿里云估值可能对标微软。

这当然也都建立在阿里云有了真实的业绩增长上。根据阿里集团财报,到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阿里云AI相关收入,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而在业务端,无论是通义千问陆续发布的200多款不同尺寸的模型,还是不久前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宣布于业内率先上线全生命周期MCP服务,阿里云在生态布局层面一直在不断加码。而马云自2025年以来频频现身杭州总部,亦能证实阿里云今天的价值。

给市值托举的,还有阿里云技术能力,DeepSeek发布之后,阿里云的Qwen2.5-Max模型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并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DeepSeek-R1;与苹果的合作也再次证明了阿里云在技术能力和服务的可靠性。

过去,阿里集团80%的收入来自电商,云业务一度是“成本中心”,如今,随着规模效应逐渐到来,公共云业务平台逐渐成为“利润引擎”。

2024年的第二季度,阿里云收入265.49亿元人民币,但经调整EBITA利润同比增长155%,达到23.37亿元人民币。到年末,其利润同比增长33%,达到31亿元,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盈利云厂商。而同期,淘天集团增速仅8%,云业务利润率(9%)已接近电商业务(12%)。

上述美元基金投资人说,阿里从一家“电商公司”转向“AI核心玩家”,这是阿里的估值模型最大的变化,“大家突然发现,好像以前对阿里的估值没把云加进去。”

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如果按美国SaaS公司6.5倍的平均估值倍数计算,阿里云价值可达1150亿美元,这将使阿里整体估值提升至3200亿美元。目前阿里市值是3141亿美元。(注:由于外部原因,美股动荡,根据最新的收盘价,阿里市值只有2500亿美元。)

尽管阿里云拽着阿里集团走出了被低估的泥潭,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竞争路程其实刚刚开始——AI的商业化落地还没有更好的案例,AI的应用大爆发也远未到来。

阿里的通义千问也许不是巨头中最厉害的,但却是最开放的。阿里云在与华为云、腾讯云的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市场占有率。不过,现阶段,阿里云在长期基础设施的大投资下,是负重前行;加上与华为云、腾讯云的激烈竞争,仍是前路漫长,变数巨大。

举报

  • 相关推荐
  • 阿里云免费个人邮箱停止注册 已注册用户不受影响

    快科技4月9日消息,据报道,阿里云免费个人邮箱的注册策略调整,已于2025年3月26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阿里云官方表示,将继续为存量用户提供稳定服务,具体开放时间请留意后续通知。已注册用户不受影响,可正常使用邮箱服务。阿里邮箱个人版目前还可以正常使用。此外,阿里云目前还有企业邮箱,基于云平台,可以提供不局限于邮件的信息传递、存储的解决方案。分布式集群替代昂贵设备、不同交换机下的五份存储,数据安全可靠;分布式并行处理,收发快速实时。分布式OS与HA设计,系统稳定可靠。据悉,阿里企业邮箱目前主要分为三个版本:标?

  • 、优酷,要打一场“横竖争夺战”

    当小屏幕上收获的注意力超越大银幕,互联网大厂们的集体All in戏码再度上演。国家电影局今年元旦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2024年电影市场总票房为425.02亿元。《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中则提到,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而此前的2023年,电影对比短剧的优势差额还在150亿元之上。形势逆转之快,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在短剧刚刚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

  • 阿里云百炼MCP服务上线:高德、无影等首批接入

    据报道,阿里云百炼平台正式推出全生命周期MCP服务,将大模型应用开发门槛降至新低。该服务实现了从资源管理到部署运维的全流程自动化,用户仅需5分钟即可快速创建连接MCP服务的智能体,让大模型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工具。这一创新服务标志着大模型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 阿里云高层回应“与特斯拉合作”:其正和本土企业普遍接触

    快科技3月29日消息,近日,针对业界流传特斯拉或与阿里合作”传闻,一位阿里云高层人士未直接回应,但表示,目前特斯拉正在和国内本土企业普遍接触。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FSD在中国遭遇的水土不服”有望得到快速解决。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高层已经亲自到访特斯拉,为特斯拉中国的FSD落地提供GPU数据中心服务。有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已经访问过特斯拉。这位知情人士还表示,特斯拉正与阿里深入接触,探讨未来双方合作的可能,阿里或将为特斯拉中国的FSD落地提供GPU数据中心服务。自今年2月25日起,特斯拉开始向中国市场部分车

  • 构建创新生态,阿里云“MARS创业者计划”助力企业决胜AI时代

    4月9日,阿里云“2025AI势能大会”在北京顺利举行。阿里云正式发布“MARS创业者计划”,未来一年内将为至少1000家初创企业提供最高百万级AI资源补贴与技术支持,全面助力企业在AI时代加速发展。阿里云将继续推动与AI创新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的深度联动与合作,包括持续举办「创星秀」等系列活动,在资源对接、生态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提升等多个维度,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有力支持,帮助新兴力量在国内及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决胜AI时代。

  • 乐橙亮相2025阿里云AI势能大会,共探智能家居未来新范式

    4 月 9 日至 12 日,由阿里云主办的2025 AI势能大会在首创·郎园 Station 中央车站顺利举办,乐橙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先锋品牌应邀出席。乐橙此次特意携全新升级版本瓴洞视觉系统及创新家居生活理念重磅亮相,与行业专家、生态伙伴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智能家居产业升级,推动“AI+安防”场景的深度融合。会议中,乐橙对外展示了自研全时守护算法Imou sense AI的实际应�

  • AI更有感情色彩!星纪魅族宣布:深度接入阿里云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

    星纪魅族首席运营官廖清红宣布,公司将深度接入阿里云首个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星纪魅族产品的AI情感理解能力。通过此次合作,星纪魅族能够在复杂任务中提供更智能、更自然的反馈与决策,标志着公司在AI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今年星纪魅族的新品计划还包括眼镜、AIDevice、车上的产品以及手机,并将推出车机FlymeAuto和手机Flyme的大版本更新。

  • AI正在触发一场身份革命 | 李檬相对论

    2025年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拥属于自己的“AI分身”。AI只是你的“技能容器”,比如电视台已经广泛启用AI主播,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报新闻,错误率仅是人类主播的1/20。就像凯文·凯利说的,不要做最好的,做最好的很难,要做唯一的。

  • 国家天文台、阿里云联合发布全球首个太阳AI大模型:耀斑预报准确率超91%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阿里云,发布了全球首个太阳AI大模型金乌”,基于阿里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目前在M5级太阳耀斑预报上准确率超91%,这也是该级别太阳耀斑预报的最高水平。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发生的剧烈能量释放事件,会辐射出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影响地球电磁环境,严重时可造成大范围停电,威胁在轨卫星、空间站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星语”大模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全球首个水能粮大模型洛书”、中科院南海所的珊瑚礁多模态大模型瑶华”,都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系列模型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