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扫地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性能不降级,成本降低60%!纯视觉导航方案正在“杀死”激光雷达

2025-03-14 11:33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纯视觉方案的降本革命与性能突围。

从市场数据来看,2018- 2020 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连续三年销量突破 600 万台。然而,自 2021 年起,市场急转直下,2021- 2022 年连续两年销量下滑至 441 万台。这一市场变化背后,扫地机器人做错了什么?

风口下的矛盾:技术迭代与价格门槛的博弈

随着市场初期尝鲜需求逐渐饱和,厂商们为开拓新的增量市场,纷纷开启高端化转型与产品升级之路。随着产品功能日益完善,扫地机器人的价格也迅速攀升。

高端机型因搭载激光视觉融合导航、AI视觉识别、自动集尘、机械臂等先进技术,价格普遍突破 4000 元大关。而低端产品虽价格降至千元以下,但因路径规划混乱、避障能力弱,被消费者戏称为“人工智障”,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image.png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理性消费”与厂商“高价策略”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直接导致市场呈现出“额涨量跌”的局面,这也是近年来扫地机器人销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而随着价格战的开启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为市场带来了显著变化。据国联证券公司研报显示,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通过“以旧换新”“智能家居补贴”等形式对扫地机器人进行补贴,补贴幅度多在15%-20%之间。

受此影响, 2024 年国内扫地机器人全渠道零售额同比增长41%至 194 亿元,零售量同比增长32%至 604 万台,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由此可见,产品质价比的提升是推动销量增长的关键因素。

当下业内认为,扫地机器人的主要功能迭代已阶段性完成,后续产品微创新对渗透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有限。现阶段,由降本带动的产品价格下沉才是提升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的核心驱动力。若规模化降本和技术降本能够有效推动扫地机器人均价下降,以价换量,有望拉动渗透率提升。

目前,扫地机器人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4-6%,远低于欧美国家的10%以上。

技术普惠,从独有到标配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技术普惠路径有多个方向。

模块化功能设计与精准减配,实现性价比最优解:高端技术可通过拆分核心模块(如导航系统、机械臂、基站功能)实现灵活配置。例如将仿生机械臂技术下放,通过简化机械臂结构(如单臂替代双臂)、降低材料成本(塑料替代合金)实现功能保留与价格压缩。

聚焦高频使用场景:中低端产品可专注于地面清扫等基础需求,放弃复杂场景适配(如跨越高低台阶的仿生机械足),以降低成本。

“软硬分离”,算法下放:高端算法能力通过软件升级赋能中低端硬件。

国产供应链垂直整合:导航芯片、电机等关键部件本土化生产大幅降低成本。这种供应链垂直整合模式与手机厂商自研ISP芯片逻辑一致。

低成本技术突破:突破现有技术体系,开发更低成本的技术方案,实现从下而上的技术替代。

纯视觉技术方案:低成本与高性能的范式革命

作为国内视觉技术的先行者,INDEMIND始终认为视觉技术不只是融合技术中的“配角”,尤其随着纯视觉技术在智驾领域不断崭露头角,在机器人领域,纯视觉技术同样大有可为。

基于在视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等基础技术丰富的积累,INDEMIND走通了一条独有的视觉路线。

通过全栈自研轻量化VSLAM算法(不基于谷歌Cartographer算法)、路径规划算法、智能决策引擎等核心技术,INDEMIND研发了一套纯视觉导航技术,在表现上不仅能够媲美激光雷达的精度,在功能和体验上甚至超过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成本优势:激光雷达方案的颠覆性替代

基于自研的轻量化算法,不仅大大降低算力要求,甚至能够在几美金的计算平台实现稳定运行建图、导航、避障等任务逻辑。搭配INDEMIND研发的模块化模组,整套方案成本仅有激光融合方案的1/3。

功能突破,跨代体验

全屋3D语义地图构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和CNN网络,研发了市面上独有的三维语义建图技术,不仅包含物体及环境的结构信息,还有物体类别、功能属性等“常识”性信息,为机器人人机交互、智能作业、智能避障等提供了底层数据支持。

基于3D语义地图,INDEMIND视觉方案能够提供更精确、更高效率的清洁逻辑,精准现实房屋及空间信息,从而高效规划清洁逻辑;还可以执行更复杂语义命令和决策,实现个性化作业;除了清扫之外,更可以支持AR等娱乐化交互需求。

全屋脏污识别:基于立体视觉的全品类全场景脏污识别技术,为扫地机带来主动清洁能力革命和清洁模式革命。通过配置清洁策略,机器人不再受制于清洁机构和自身重量,对重度脏污可以执行多次清洁及清洁成果检测策略,提升清洁能力上限;同时,不再受制于定期清洁计划,具备主动脏污巡检和作业能力。

在识别范围上,支持任何地面材质、花色、光线下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及干涸污渍识别、颗粒状脏污识别、粉末状脏污识别。

主动安全及语义避障:前向双目可实现1cm的障碍物检测分辨率,结合基于自动驾驶的主动安全技术,避障能力更强,避障决策方式更加多样。

在功能表现上,支持动态障碍物决策避障,针对人、宠物可定制主动安全策略,提前离开人员活动区域以防干扰用户工作;支持障碍物分布情况识别,基于障碍物分布情况的策略设置,如果遇到区域内有大量障碍物可暂缓清扫;支持全场景障碍物识别,基于障碍物识别结果及分类定制清洁策略,如粪便识别、儿童玩具识别等。

通过算法创新,INDEMIND的纯视觉方案不仅实现性能替代,更能将高端技术普惠至大众市场。这场由技术普惠驱动的产业革命,终将让“Hands-Free”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权利。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人形机器人让小鹏走上了神坛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效果或许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料。 IRON登场那几天,全网都在找拉链,还有批评声指出,何小鹏在演戏。这种不信任,恰恰是市场对小鹏,乃至所有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会堆料、会营销,但搞不定具身智能这种真科技。 市场越是质疑里面藏人,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有分量。何小鹏要的,本就不是一句“信了”,而是一个迫使资�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3日,星际动力科技公司在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启航,由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让机器人走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星际1号”,其具备三大突破:灵巧双手实现精细操作、具身智能大脑支持自主交互、硬件抽象层实现标准化量产。星际动力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协作伙伴,开启产业新篇章。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超脑+机器人”重构物流新生态!京东物流“狼族”机器人全阵容亮相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10月31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京东物流"狼族"智能机器人军团成为焦点。展会首次完整呈现"超脑+狼族"智能系统,展示天狼四向车、智狼扩展版、自动分播墙等新产品及成熟产品矩阵。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作业,分拣准确率超99.99%,存储坪效提升240%,作业人员减少58%。通过仓-站-人高效协同,昆山亚一智能物流园已实现近半数订单由机器人处理。京东物流计划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持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技术底座,推动行业向科技驱动转型。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 何小鹏: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不划算 做家务不安全

    今日,小鹏汽车发布旗下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作为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IRON拥有骨骼-肌肉-皮肤”: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据何小鹏介绍,它的猫步走得像人一样轻柔,还拥有像人一样思考的大脑”,它不光是世界上最高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明年更会是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 现场,何小鹏还

  • 马斯克称未来人类意识能上传至机器人 可用于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

    在2025年11月7日举行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系统阐述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与生产扩张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并更新了企业使命,展现出将技术愿景转化为现实应用的清晰路径。 马斯克指出,随着Neuralink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望在20年内实现将意识快照”上传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使其具备类人意识。 人形机器人将被部署于月球与火�

  • 何小鹏再回应机器人里藏真人质疑:现场展示内部结构

    小鹏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秀后引发“真人操控”质疑。为回应舆论,董事长何小鹏不仅发布机器人脱衣视频,更在科技日现场剪开腿部覆盖件,直接展示内部仿生结构。该机器人搭载自研物理世界模型,融合三大核心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反馈。目前IRON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量产,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

  • 女性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回应:并亲自证清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视频,回应网友对Iron机器人流畅步态真实性的质疑。视频中,团队通过一镜到底展示机器人行走,并解开上衣拉链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证明无人操控。何小鹏解释机器人模拟肌肉结构,头部为麦克风阵列,行走时伴有电机声。他透露团队七年研发成果,目前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实现软硬件量产。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