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取得重大里程碑
在跨年直播中,小米CEO雷军宣布,小米汽车已交付超过13.5万辆,并设定2025年的目标为交付30万辆。
小米SU7,自4月3日交付以来,在短短9个月内交付量突破13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凭借SU7的出色表现,小米汽车跻身汽车销量和交付量榜单,取得亮眼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3日,小米汽车第10万辆整车下线,创下国内新车企最快下线纪录,耗时仅230天。
(举报)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智能客服系统成为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研究显示,成熟系统可节省30%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50%以上。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超60%企业将采用AI驱动的客户互动平台。文章基于技术能力、市场表现等维度,推出2025年智能客服系统权威评测榜单,为选型决策提供参考,并建议企业从行业匹配度、技术生态和智能化程度三方面评估,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AI时代企业核心挑战已从“能否做AI”转向“如何高效集成AI能力”。AI模型库通过聚合全球主流模型,提供透明化成本与能力信息,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原型验证、精准选型和成本优化。这种基础设施降低技术门槛,使非技术背景决策者也能深度参与技术选型,加速创新迭代并降低试错成本。
AIbase是一个全球AI创新观察平台,收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个AI产品。它提供实时更新、全球热门排行和精细筛选功能,帮助用户发现全球最新AI趋势。平台不仅展示产品信息,还提供技术说明、定价等详细数据,支持中文呈现,降低信息获取门槛。对投资者、研究人员和产品经理等不同用户群体都具有重要价值,是连接全球AI创新脉搏的重要枢纽。
8月21日,《财富》发布“2025年中国科技50强”榜单,聚焦“生于中国,影响世界”的创新力量。中科摇橹船作为重庆唯一代表企业入选,华为、腾讯等行业龙头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榜单显示超三分之一企业来自高端制造领域,标志我国科技产业正从模式创新向硬科技创新战略转型。中科摇橹船依托“光+AI”底层技术创新,在智能制造、民生安全等领域构建智能感知生态,其超远距激光雷达相机构建厘米级形变监测系统,突破水下成像技术极限。未来企业将深化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融合,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国硬科技全球竞争力。
美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报告,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5亿,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创新高。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达1.5亿单,平均配送时间34分钟。CEO王兴表示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投入,推动可持续发展。截至7月,已联合800多个头部连锁餐饮品牌开设超5500家卫星店,计划年底超1万家。618期间服务超1亿用户,高客单价商品成交额增长2倍。全国建设超5万家闪电仓,助力本地小店数字化转型。
随着8月29日成都车展开幕临近,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通过短视频提前剧透参展亮点。 此次小米汽车将携全阵容车型亮相西博城展览馆16号馆H1607展台。 在参展车型方面,小米SU7、SU7 Ultra与YU7将集体登场,覆盖不同用户需求。车身颜色选择十分丰富,除了市场反响热烈的YU7流金粉、影青色外,兼具质感与个性的丹霞紫也将亮相。 此次车展最受瞩目的亮点,当属小米 SU7 Ultra纽北
小鹏汽车今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与交付量实现双突破。二季度总营收达182.7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125.3%,环比一季度增长15.6%;毛利率提升至17.3%,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亦增长1.7个百分点。 在交付量方面,小鹏汽车二季度共交付新车103,181辆,同比大涨241.6%,带动汽车销售收入达168.8亿元,同比增长147.6%,环比增长17.5%。汽车业务
近日,社交平台一则" 00 后员工获赠豪车"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发布账号"蒙丽贝贝"显示,一名年轻女性员工因完成 500 万元销售业绩,获得公司奖励的全新小米SU7 电动汽车。该事件经网络传播后,迅速登上热搜榜单。 该公司负责人核实,对方确认视频内容属实。据介绍,获奖员工是 2000 年后出生的销售新人,其负责的线上渠道在季度考核中突破 500 万元销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焦虑、失眠、情绪困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20亿人受心理问题影响,30%人群长期失眠。疗愈不再是少数话题,而是人类回归内心秩序的必然选择。第二届国际泉愈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7-9日在深圳举办,规模升级至7500㎡沉浸式展区,汇聚200+国内外品牌,预计吸引38000+专业观众。展会通过七大核心板块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推动疗愈产业从零散走向协同发展,重新定义美好生活方式。
Figma作为云端设计协作平台,近期在美股IPO引发市场关注。其颠覆性创新改变了产品设计流程,实现高效团队协作,用户粘性高且增长迅速。虽面临高估值、巨头竞争及宏观经济压力等挑战,但凭借巨大市场潜力、强大产品生态和持续创新能力,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者需理性看待其成长性,关注业务模式与行业竞争,以长远眼光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