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大模型最新资讯  > 正文

大模型创业“生死局”:融资困难、造血乏力、卖身离场

2024-12-08 10:59 · 稿源: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作者:任雪芸,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ChatGPT诞生两年,创业淘汰赛加速

AI大模型的淘汰赛,在今年5月按下加速键。

今年5月,为了吸引用户,云厂商大模型掀起了一场推理算力价格战。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科大讯飞先后加入降价行列,把大模型推理算力价格下降了90%。

大模型

大厂巨头们掀起的价格战,最先冲击到的是行业中的创业企业,它们原本就变现困难、利润微薄,随着行业毛利下降,自我造血的节奏也被打乱,快速商业化的难题被摆到了台面上。

一位行业从业者告诉Tech星球,大厂先天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规模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大厂当下给出的低价策略已经远低于创业企业的成本线,无法跟进。

此前搜狗创始人、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也给出判断称,随着今年5月国内大模型价格战降至免费,To B模型市场会繁荣的更快,但尾部公司会退出这个赛道。

被收购是不少AI大模型创业者们心中的理想结局。一位创业人士告诉Tech星球,AI行业的增长,并未带来相应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盈利模式的创新,许多企业已经无法维持运营,“相比注销或停业,被收购起码意味着活下去了。”

今年10月底,AI垂直领域大模型公司波形智能被智能手机厂商OPPO收购。从2023年成立到被收购,波形智能拿到过两轮融资,投资方有蓝驰创投、西湖科创投等。被收购之后,波形智能在后续声明中表示,“产品和公司仍在正常运营,均不受影响。”

波形智能并非个例,放眼全球市场,美国的科技巨头同样在收购AI初创公司的核心人才和技术。今年8月,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haracter.AI按照25亿美元价格估值,被谷歌收购。6月,亚马逊宣布与Adept达成技术授权协议,并且其联合创始人及部分团队成员加入了这家电子商务巨头。早在3月,微软也以6.5亿美元买下了Inflection AI。

伴随着AI创业进入动荡期,一批中高技术、产品人才也在发生流动。今年下半年,波形智能创始团队打包进了OPPO负责交互产品,而序智科技创始人秦禹嘉、零一万物模型预训练负责人黄文灏先后加入字节跳动......

一位资深猎头告诉Tech星球,“目前一些大厂还会特地找创业公司对应业务的某个高管,直接重金挖人。”

这些动作都表明,经历了2022年末至今两年热潮后,大模型市场进入整合期。如同过往其他行业的创业走势一般,曾经围绕于创业公司资源最终还是回流到了大厂。

明星创业公司与投资人反目

让AI大模型创业,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融资放缓。

根据桔子IT数据,今年以来(1月1日~12月5日),国内AI领域发生439起融资案例,总融资金额超564亿元,大概是去年的80%。粗估来看,今年以来AI领域月均融资金额不到50亿元。

一方面,机构缩减投资是普遍现象。据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对外投资活动的早期投资、VC、PE机构数量同比分別减少23.9%、19.2%、25.2%。

另一方面,则是不少投资人的耐心逐正在逐渐被消耗,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今年11月,大模型明星创业公司“月之暗面”与前投资人“反目”,走到仲裁的事件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一位一级市场从业者表示,像月之暗面这种走到仲裁阶段的案例并不多。他表示,在风险投资集中度高的行业,投资人与创始团队存在争端并不罕见,常规采用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协商重新推进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月之暗面的走向,可以被称为行业的特例。

但上述从业者同时认为,随着AI大模型创业市场环境的恶化、退出周期的延长,原本和谐的关系正逐渐走向紧张,这折射出的是投资机构与企业之间信任崩塌的趋势。

一位AI创业团队的成员则告诉Tech星球,今年的确感受到了来自投资人的压力,“我们和投资人、创始团队产生过几次意见不和,但最终还好达成了一致。”

一位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人士则告诉Tech星球,核心原因在于,募资和退出都越来越难了,之前投资的项目无法正常退出的比例正在拉高,投资机构承接了比以往更大的风险。具体看向当前的投资环境,他表示一些优质项目因价格过高难以推动投资进程,便宜项目又会让内部产生犹豫,投与不投都是一个困境。

AI四小龙时期的AI投资人们,充满耐心等待产品的成熟、落地,大部分公司都能拿到源源不断的资金,而这一轮AI大模型创业投资潮结束的似乎更快,创业者们已经很难找到过去那些一掷千金的风险投资机构。

一位参与过大模型企业融资的投资人向Tech星球透露,比起过去投资看好技术、前景、团队就入手的逻辑,不少机构的内部决策周期越来越长,还会反复计算、评估新钱投出去的回报率,“根据今年的趋势,我们明年大概率会进一步缩减投资的项目金额。”

越来越难的游戏

AI大模型行业热闹两年多后,很多人发现大模型“烧钱”似乎是个无底洞,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他们都难以在有限时间内收到投资回报。

得益于 ChatGPT 的爆火,OpenAI的年收入已攀升约40亿美元,但 AI 模型开发就像一个无底洞,有着全球1.8亿个人用户和100万企业订阅用户的OpenAI同样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据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团队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透露,OpenAI预计今年亏损约50亿美元。

从商业化的角度衡量,基础大模型的希望已经被打碎,它的确不是一门能带来利润的好生意。可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对融资的极度依赖,让AI大模型企业对商业化的渴求越来越迫切。

今年下半年,从巨头到初创公司,一同将目光转向了AI应用领域,其中,AI搜索、AI陪伴、AI视频、AI生产力工具等赛道的竞争尤为激烈。

一位大模型行业从业者认为,所谓的AI应用就是降低使用门槛,能够实现商业化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用户。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也曾公开表示,“大模型套壳是可以的,只要有用户就能赚钱。”

无论是B端用户还是C端用户,AI大模型企业都在探索更佳的落地方式。比如国内大模型“六小虎”,智谱AI和百川智能主要面向To B市场,专注于企业级应用;零一万物则是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在AI写作、编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场景相对多元化;月之暗面则主要做To C市场,聚焦在娱乐和社交领域。

尽管AI应用市场规模很大,但上述一个创业者表示,当下在应用层创业也无法与大厂做出明确的差异化竞争,巨头们的触角正在延伸到每一个业务场景之中,加剧创业的难度。

就像今年字节跳动副总裁朱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曾提到“豆包”名字的含义,他表示豆包就是“都包了”,意为工作生活学习的需求都包了,寓意正是通用助手的产品愿景。据QuestMobile的数据,从2023年8月上线,到2024年5月,豆包的月活用户规模超2600万,到了9月,月活已经接近4200万。

如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准进行衡量,豆包等背靠巨头的大模型产品尚且还不能算是时代的超级应用,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在未来寻找机会的每一战中,可能都要与巨头展开一场交锋。

举报

  • 相关推荐
  • 将AI大模型费用计算器作为战略工具:企业如何规避AI项目的成本陷阱

    AI项目规模化应用面临不可预测的运营成本挑战,尤其是大模型API调用费用难以精准预测,导致项目ROI计算失效。成本失控源于计费维度复杂、价格变动频繁及用户行为影响。领先企业通过成本管控前移,在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引入AIbase等成本计算工具,实现成本可视化,支持技术选型和预算建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提升AI应用的经济性和可持续竞争力。

  •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美的破局行业内卷

    美的在2025年夏季活动中展示了"双重价值壁垒"战略:一方面通过用户共创重塑产品研发模式,如空气净化器T6收集300多条用户建议并采纳260条,开发出"一键好空气"等实用功能;另一方面投入近4亿元打造"美粉"权益体系,提供14项会员权益,将用户关系转化为品牌资产。面对家电行业价格战,美的以三年400亿研发投入、2.3万研发人员和38个全球研发中心构建技术壁垒,同时通过深度用户运营实现从"一次性交易"到"全生命周期价值经营"的转型,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新范式。

  • 最高提效8倍!腾讯游戏发布专业游戏AI大模型,美术师做动画不用辣么“肝”了

    在最近与科隆国际游戏展同期举办的Devcom开发者大会上,AI再次赚足了脸面。 微软、腾讯、谷歌、Meta等国际巨头带来超过20场AI相关议题,“AI如何提升游戏美术生产效率”、“AI工具如何与传统工作流无缝集成”、“AI在动画生成、场景构建等具体环节的应用案例”成为开发者们探讨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游戏美术对精细度的要求呈现指数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几何级增长的

  • AI大模型费用计算器:新手如何避开工具选择的三大坑

    文章指出AI初学者常陷入三个陷阱:盲目选择昂贵工具、被华丽宣传迷惑、忽视隐藏成本。建议使用AIbase.cn等专业平台进行系统化评估,通过费用计算器对比主流模型成本,基于实际需求而非营销话术做决策。关键是要先对比分析再试用,找到真正契合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避免资源浪费。

  • AI大模型费用计算器:新手如何不再为选择工具而头疼

    文章探讨了AI工具选择困境,推荐使用AIbase.cn导航站。该站通过分类筛选、标签过滤和对比功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合适工具,避免信息过载。强调技术应服务于人,好的工具应降低使用门槛,而非增加困惑。

  • 汪喵灵灵亮相亚宠论坛,AI大模型破解异宠医疗资源困局

    2025年亚洲宠物展“亚洲小宠生态论坛”近日举办,汪喵灵灵创始人Luke受邀出席,分享AI宠物医疗大模型如何解决行业资源短缺、推动服务普惠化。该平台覆盖20多种宠物诊疗,通过解析海量文献建立健康档案系统,提供免费问诊与科学养护建议,降低养宠门槛。2024年已通过国家算法备案,成为业内首个合规认证的宠物健康大模型,致力于让每只宠物享有平等医疗关怀。

  • 如何精准计算AI大模型调用成本?复杂参数太多,预算总超支怎么办?

    文章探讨了AI模型调用成本管理的痛点,包括GPT-4等模型复杂的计费规则(如Token分级、上下文溢价、多模态叠加收费)导致实际成本常超预算40%。提出AIbase计算器三步解决方案:自动匹配场景参数、实时联动报价、明细成本拆解。通过跨境电商客服和高校实验室案例验证工具有效性,强调数据溯源、用量预警和预算缓冲功能,帮助开发者实现精准成本控制,告别手动制表与定�

  • 宜人智科携“智语大模型”惊艳WAIC,展示AI赋能千行百业新成果

    宜人智科作为AI驱动的数智化科技服务商,近期在世博中心展区展示多项前沿成果,全面呈现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应用突破。公司CEO唐宁出席行业论坛,分享AI技术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展望AI在企业数智化进程中的新方向。宜人智科重点构建超级智能体平台,打造高效“硅基同事”,并推广“人人皆可AI”文化,通过自研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其自主研发的

  • 容联云「大模型金融质检」重磅升级:懂业务、全场景、高精度

    金融强监管下,质检是运营关键但效率低。传统人工质检覆盖不足5%,成本高且漏检率高。容联云推出大模型质检方案,实现100%全量覆盖,准确率达96%,成本降40%。覆盖客服、营销、合同、反欺诈四大场景,将风险从被动补救转向主动预防,助力企业实现精准、高效、可溯源的智能合规管理。

  • 九四智能大模型联络中心:重塑教育行业运营逻辑

    文章分析了教培行业面临的获客成本高、人工客服效率低、用户画像不清晰等痛点,指出九四智能通过AI交互引擎提供全场景智能运营服务,覆盖获客、用户运营、业务通知等环节,结合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降本增效,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实际应用效果。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