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远程访问最新资讯  > 正文

威联通NAS远程访问教程:贝锐花生壳内网穿透简单3步,无需公网IP

2024-11-01 10:5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为了实现随时随地对照片、视频、音乐等珍贵数据的访问与备份,远程访问NAS设备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贝锐花生壳内网穿透针对这一需求,特别推出了专为威联通NAS设计的版本。这一方案,不仅简化了远程访问的步骤,还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现在,用户只需通过威联通NAS的应用中心,即可一键安装贝锐花生壳,享受到无需公网IP即可远程访问NAS的便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如何通过简洁明了的三个步骤,利用贝锐花生壳的内网穿透,轻松实现对威联通NAS的远程访问。

远程访问威联通NAS,无需公网IP,简单 3 步

1.贝锐官网下载对应版本的贝锐花生壳客户端安装包。

进入威联通APP Center点击手动安装,即可一键上传、安装,无需其他复杂配置。

2.完成安装后,只需打开贝锐花生壳客户端,登录贝锐账号,点击“映射管理”即可进入贝锐花生壳云端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3.如需远程访问威联通NAS Web管理界面,点击添加映射,选择网站应用。

正确填入NAS的局域网IP和威联通NAS的Web管理界面的访问端口(默认端口8080)即可生成固定的远程访问地址。

通过贝锐花生壳生成的固定访问网址,远程访问时,在浏览器中打开该地址,即可和本地一样,访问到威联通NAS Web管理界面,简单快捷!

一键HTTPS映射、访问控制,保障NAS安全远程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贝锐花生壳还可自动云端部署HTTPS证书,本地无需额外申请、设置,有效快捷,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加密传输,网页浏览器不会出现安全提示!

同时,贝锐花生壳具备“访问控制”功能,可比较准确设置访问权限,充分保障信息安全,满足更多用户安全远程访问NAS或内网服务的需求。

通过这一功能,可实现指定时间、IP、地区等条件下才能远程访问映射的内网服务,同时网页类应用(如:威联通NAS的Web管理界面)还可设置额外的访问密码验证、指定浏览器及操作系统访问。

群晖NAS专属映射,便捷高速又安全

此外,除了威联通NAS,贝锐花生壳还提供了群晖NAS版,并且群晖DSM系统的套件中心也已“内置”贝锐花生壳,可一键安装使用。

贝锐花生壳还推出了,远程群晖NAS设备的专属场景映射,可享10M标准带宽采用HTTPS映射本地 5000 端口。

贝锐花生壳全新客户端为NAS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便捷的远程访问体验。无需复杂的网络配置,用户通过简单三步即可实现远程访问,同时享受到一键HTTPS映射和访问控制等安全功能。这不仅提高了远程访问的便捷性,也极大地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如需了解贝锐花生壳内网穿透更多应用及教程,可搜索“贝锐花生壳”进入官网。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贝锐花生壳赋能工厂夏季远程巡检,降低高危环境作业风险

    文章介绍了夏季极端天气对工厂运营的挑战及贝锐花生壳内网穿透技术的解决方案。传统人工巡检在高温、台风等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下和设备隐患难控等问题。贝锐花生壳技术无需公网IP,通过安全加密传输实现远程监控、巡检和故障诊断,降低人工风险,提升运营效率。其核心优势包括:1)突破复杂网络环境限制;2)零服务器成本,数据安全可控;3)分钟级部署,弹性扩展;4)银行级安全防护和智能预警系统。该方案为工厂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 贝锐向日葵远程办公方案:多平台兼容 + 软硬协同,恶劣天气保业务

    今年极端天气频发,企业面临停工停产风险。向日葵远程控制方案提供轻量化部署,三步完成,降低企业成本。其核心优势包括:稳定低延迟远程服务、多平台兼容、快速定制部署、独立账号体系、完善权限管理及对接现有系统能力。华为、万科等头部企业已采用,提升业务容灾能力。

  • 铭凡推出N5 Pro高性能NAS主机:搭载AMD AI 9 HX 370处理器、支持144TB容量

    知名迷你PC厂商MINISFORUM推出首款高性能NAS主机N5系列,包含N5和N5 Pro两款型号。N5 Pro搭载AMD锐龙AI9 HX370处理器(12核24线程/5.1GHz)和Radeon 890M核显;N5采用锐龙7H255处理器(8核16线程/4.9GHz)和780M核显。主机支持5个HDD+3个M.2硬盘(含2个U.2企业级接口),最高144TB存储容量,配备双通道DDR5内存(最高96GB)并支持ECC校验。接口方面配备2个USB4、多个USB3.2/2.0、10G/5G网口及HDMI2.1,支持PCIe4.0扩展和OCulink外接显卡。该系列兼具NAS存储与高性能计算能力,适合虚拟化、娱乐等多场景使用,N5售价3749元起,N5 Pro售价6239元起。

  • 换手机方便了 曝小米NAS支持一键换机 兼容iPhone生态

    小米今年最重磅的新品,除了小米16系列,应该就是小米NAS了。 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此前表示,小米NAS预计10月初步量产,博主则爆料,它将在12月与小米16 Ultra一同登场。 今日,数码博主智慧皮卡丘”曝光了一款NAS产品,从其微博话题和评论回复来看,该产品正是小米NAS。 据介绍,小米NAS打通一键换机,换手机会更方便,资料转移也更完善,同时兼容iPhone生态。

  • 贝锐向日葵筑牢 IT 运维体系,保障海量设备稳定运行

    贝锐向日葵推出企业IT运维解决方案,支持跨平台设备管理,具备批量部署、软件定制、云策略等功能。方案亮点包括:1)构建授权与分组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2)支持文件分发、AI生成运维脚本,提升效率;3)提供数据可视化大屏,集中监控设备资产;4)通过"无痕运行"和"进程守护"保障无人值守设备稳定运行。作为国产远程控制品牌,向日葵已服务超120万企业客户,接入设备超20亿台,并参与制定行业首个团体标准,助力企业高效搭建远程IT运维体系。

  • OpenAI的开源模型现已在IBM watsonx.ai上提供

    OpenAI发布两款开源AI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允许开发者自由下载、运行和定制。其中120B模型已部署在IBM Watsonx.ai平台,采用专家混合架构,支持本地或云端部署,不受商业用途限制。模型具备高透明度,输出完整推理链,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此次发布标志着OpenAI首次加入开源生态,IBM强调其开放战略,为企业提供灵活、安全的AI开发选择。

  •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引入高级区块链DSR算法:重塑区块链网络安全新范式

    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供应链等领域,但安全性问题成为发展瓶颈。微算科技推出动态源路由(DSR)算法,通过节点自主学习和多路径选择,结合数字签名与哈希验证,提升网络抗攻击能力。该算法在路径发现、验证和动态调整阶段优化性能,降低广播开销65%,保障92%路径覆盖率。相比传统机制,DSR在安全性和效率上显著提升,支持跨境支付、物联网及医疗数据传输等场景,未来将向智能化、轻量化演进,并应对量子计算威胁。

  • OpenAI和科大讯飞,瞄准了同一件事

    OpenAI正式发布GPT-5大模型,距离GPT-4推出已29个月。GPT-5虽仍是当前最全面的模型,但性能提升未与主流模型拉开显著差距,部分场景甚至被Grok4和Claude+Opus4.1超越。OpenAI强调此次升级重点在于减少幻觉、提升指令遵循能力和降低模型谄媚性,而非单纯追求性能突破。与此同时,国产大模型代表星火X1也在7月25日升级,同样聚焦解决幻觉问题,在事实性幻觉和忠诚性幻觉治理上取得突破。全球顶尖大模型正从"能用"向"好用"转变,OpenAI和科大讯飞都通过多目标奖励机制和思维链监控等技术手段改善模型可靠性。星火X1已全面赋能教育、医疗、企业应用等行业,在复杂场景任务上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大模型产业已进入规模化落地关键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追赶走向领先阶段。

  • AI日报:腾讯混元开源Hunyuan-GameCraft;最强图像编辑器nano-banana发布;字节开源Agent专用模型 M3-Agent-Control

    本文介绍了AI领域最新动态:1)腾讯开源Hunyuan-GameCraft框架,可快速生成高质量游戏视频;2)Nano-Banana模型在图像编辑领域超越FLUX+Kontext;3)字节开源基于Qwen 3 32B的328亿参数M3-Agent-Control模型;4)Kimi将推出PPT生成功能;5)阿里1688将上线"诚信通AI版"会员服务;6)苹果智能家居中心推迟至2026年发布;7)万兴科技接入GPT-5;8)全球AI独角兽达498家,总估值2.7万亿美元;9)谷歌为Slides和

  • 奥尔特曼称自己不适合担任CEO OpenAI上市后或卸任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虽然公司正推进数万亿美元级的计算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但他对上市后继续担任CEO持保留态度。 Altman坦言,尽管主导着OpenAI多项战略级项目,但自认缺乏上市公司CEO所需的核心管理素质与市场敏感度。 他特别强调,上市企业领导者需具备应对复杂投资者关系与监管环境的综合能力,而自己可能并非最优人选。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