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Kimi最新资讯  > 正文

Kimi用浏览器插件落地AI:比网页方便,但功能局限

2024-07-10 08:44 · 稿源: 雷科技

初创公司月之暗面旗下的 Kimi 智能助手,可能是国内大模型市场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几乎从今年春节之后就开启了一路狂飙,很快就成为了二级市场和 AI 圈内议论的焦点。

就算到了6月,Kimi 的网站访问量在 AIGCRank 的统计中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 AI 聊天机器人和 AI 搜索引擎,包括百度文心一言和秘塔 AI 搜索等一众 ,位列国内第一

更重要的是,凭借长文本处理的优势、产品层面的尝试以及免费使用,Kimi 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青睐:

从长达80集的《甄嬛传》剧本到90万字的《三体》原著的提炼和总结,从链接到各种格式的文件都能进行快速总结和解答,越来越多普通用户日常使用 Kimi 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并分享到社交网络上。

然而真正深入到用户场景之中,网页版的产品形态固然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一款需要高频使用的前台应用。所以就在最近,Kimi 终于推出了官方浏览器插件:

Kimi 浏览器助手。

SCR-20240709-rmvn.png

Chrome 扩展商店截图,图/雷科技

Kimi 浏览器助手可以免去很多繁琐的步骤,不光是不用跳转到 Kimi 主页才能进行一系列的询问和处理,还可以直接在正在浏览的网页中选中相关文本,让 Kimi 进行解释或拓展等处理。

这不是第一款 Kimi 的浏览器插件,此前就有开发者基于 Kimi 网页版开发了第三方的浏览器插件,比如 Kimi 阅读助手等。但 Kimi 官方一直没有动作,一度让人以为官方不看好或是已经放弃了浏览器插件的开发计划。

而在体验完 Kimi 浏览器助手之后,坦白讲,并没有看到太多惊喜。小雷从没有期望它能够像网页版一样提供完整的能力,但作为网页浏览的助手,就算相比第三方插件,Kimi 浏览器助手也还是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用好 Kimi,从浏览器助手开始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Kimi 浏览器助手只支持了基于 Chromium 引擎的浏览器,如 Google Chrome。换言之,Safari、Firefox 等采用其他引擎的浏览器并不支持。(多提一句:Chrome 之于 Chromium,就如 Android 之于 AOSP。)

但考虑到现在绝大部分的浏览器都是基于 Chromium 引擎进行开发,大部分 Kimi 网页版的用户都还是可以安装使用,在 Kimi 主页的侧边栏找到「浏览器助手」再跟着引导安装即可。

SCR-20240709-rmhw.jpeg

图/Kimi

另外从介绍页,也能看出 Kimi 浏览器助手核心的功能——选字解释、文章总结,以及侧边栏模式。这里单独说下侧边栏模式,实际上很多 ChatGPT 的相关插件早就用上了这种交互设计,包括微软的 C opi lot 甚至可以实现系统级的侧边栏交互。

因为可以平行于正在浏览的网页,侧边栏的对话模式在事实上成为了各家 AI 聊天机器浏览器插件的标配。

不过 Kimi 对侧边栏模式的看法可能有些不同。在应用场景上,Kimi 浏览器助手在介绍中更强调在写作时,使用侧边栏模式进行持续对话和搜索。

SCR-20240709-rnlw.png

图/Kimi

在其他场景下,Kimi 更推崇另一种模式。

在插件配置上,可以看到 Kimi 浏览器助手默认打开「选取文字后显示 Kimi 按钮」以及「Kimi 悬浮按钮」,同时窗口展示默认是「全局浮窗」而非「侧边栏」,从侧面说明了 Kimi 浏览器助手在设计上的偏好和想法。

SCR-20240709-rrlr.png

Kimi 浏览器助手设置界面,图/雷科技

但这些功能和交互设计,到底用起来如何,才是最关键的。

浏览器助手,让 Kimi 更好用了吗?

Kimi 浏览器助手的用法很简单,你可以直接将其当作是一个 Kimi 的对话启动器,通过快捷键或者是点击浏览器右下角的悬浮按钮,就能呼出 Kimi 的对话窗口。

SCR-20240709-pkho.png

Kimi 浏览器助手启动界面,图/雷科技

这里的对话窗口非常简单,最核心的就是「输入框」和「总结全文」,此外还能一键跳转 Kimi 主页,看到呼出对话窗口的快捷键。

接着,你就能询问 Kimi 各种问题,比如 Kimi 为什么要推出 Kimi 浏览器助手这个插件,甚至调用 Kimi 推出的各种智能体。但显然,不同于网页版的完整对话窗口,你不能在这里上传各种文件,必须回到官网主页进行处理。

不过,Kimi 浏览器助手的产品定位决定了它不只是一个「启动器」,也不需要「全能」。

事实上,Kimi 浏览器助手的核心在于「浏览助手」,是基于用户正在浏览的网页。比如最近广受关注的罐车运输乱象,在阅读相关新闻时,可以呼出 Kimi 对话窗口,一键总结文章内容。

SCR-20240709-rocf.png

图/雷科技

当然,用户也可以单独选中「煤制油」或者其他不理解的词或句,再点击出现的 Kimi 按钮,Kimi 就会结合上下文解释一下这个普通大众并不太熟悉的概念。

而在解释过后,选中部分的文本还会留下「下划线」,只要将光标移至下划线部分,就会弹出之前与 Kimi 的对话。

同时,作为雷科技的一名编辑,小雷也经常需要了解很多此前并不了解的信息,往往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外文材料的时候。

比如最近有 AMD 前员工在 X(原 Twitter)上分享了他在 AMD 工作期间的经历,其中就谈到了 AMD 曾经差点与英伟达合并的故事。当找到最初的信息源,首先就可以呼出通过插件呼出 Kimi 的对话窗口,让 Kimi「总结全文」,用中文概括十多条英文推文:

直接省去翻译、阅读和梳理等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而在确认他有提到 AMD 差点并购英伟达之后,我还能继续让 Kimi 展开讲讲 AMD 差点并购英伟达的部分,进行更详细地了解。

SCR-20240709-qbfh.png

图/雷科技

从回答来看,Kimi 也确实给出了让人满意的答案,不仅完整涵盖了 AMD 前员工分享的相关信息,还将其梳理成「AMD 的收购尝试」「市场地位和战略」等6个部分,方便理解故事背景。

甚至如果不需要总结全文,可以让 Kimi 直接跳到这一步进行处理。

不过,Kimi 浏览器助手的帮助也仅限于正在浏览的网页。比如前面提到的油罐车事件的报道,如果问到文章没有涉及的问题,Kimi 就开始「答非所问」了:

SCR-20240709-qmhz.png

图/雷科技

连编都不想编。

与此相对的是,如果是在网页版中将链接丢给 Kimi 再询问,先不谈回答的质量,但至少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回答。目前来看,Kimi 浏览器助手应该是限制了大模型的「信息来源」,将其限制在浏览的网页中。

SCR-20240709-rpic.png

图/雷科技

但 Kimi 浏览器助手的这种策略,并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在浏览网页遇到疑问的时候,需要的解答不太可能由一篇文章能够全部涵盖的,往往需要发挥大模型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联网能力」。

相比之下,如果是要从长篇的 PDF 文件甚至一组论文中高效地获取信息,可能才需要将大模型的「信息来源」限制在上传文件之中。

此外,Kimi 浏览器助手还有不少地方有待改进。

比如前文已经提到了相比网页版,Kimi 浏览器助手对话窗口的功能并不齐全,能力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小雷在使用过程中就多次想跳转到网页版。但实际使用中,只要开启了对话,就再也看不到初始界面一键访问 Kimi 官网的快捷方式,当然更不支持在网页版中打开该对话。

又比如在同一网页内,如果在多处选中解释,实际会产生 N 个对话,分散在文章的各处,即便点击浏览器右下角的「Kimi 悬浮按钮」,也没办法快速回顾之前的对话列表。

总的来说,相比第三方 Kimi 的浏览器插件,官网推出的这款 Kimi 浏览器助手有着更差异化的定位,比较核心的作用是对文章进行快速总结,以及对文章中不了解的概念和词语进行简单的解释,并不鼓励用户进行多轮对话,来深入了解和研究一个主题。

写在最后

经常尝试各种 AI 工具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在这一轮的 AI 大潮中,很多产品逻辑发生了改变,移动时代的「App 先行」到了 AI 时代就摇身一变成了「Web 先行」,从 ChatGPT 到谷歌 Gemini,从百度文心一言到 Kimi、阿里通义:

概莫能外。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以 AI 聊天机器人为例,日常办公和学习是目前最为核心的使用场景,从这个角度,PC 端无疑是比移动端更重要的平台。同时在 PC 端,浏览器是最为核心的软件,浏览网页也是 PC 用户最主要的需求之一。

因此,浏览器插件也就成为了 AI 聊天机器人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使用频率的关键途径之一。Kimi 浏览器助手的推出,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核心就是进一步简化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

SCR-20240709-qyyk.png

Kimi 第三方浏览器插件,图/雷科技

而在 ChatGPT 一直没有推出官方浏览器插件的当下,AI 聊天机器人的浏览器插件实质还处于草莽阶段,第三方和官方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且行之有效的交互设计。

至于 Kimi 的尝试,虽然没有带来太多的惊喜,但 Kimi 浏览器助手「轻度使用」的产品定位,对于不少 Kimi 用户来说仍是一个可以提高日常使用体验的手段。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日报:昆仑万维SkyReels V3模型上线;月之暗面推Kimi Linear模型;MiniMax Music 2.0 发布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创新:昆仑万维推出SkyReels V3模型,整合顶尖视频生成能力;月之暗面Kimi Linear模型处理长文本速度提升2.9倍;MiniMax Music 2.0实现专业级音乐创作;字节跳动启动豆包股权激励计划吸引AI人才;苹果iOS 27将迎AI重大升级,Siri更个性化;Dia浏览器融合Arc设计理念与AI技术;文心魔法漫画工具实现一键生成连载作品;谷歌Gemini Canvas新增PPT自动生成功能,由Gemini 2.5 Pro驱动,提升职场效率。

  • AI日报:上海首例涉AI提示词著作权案宣判;Kimi K2 Thinking发布;中文图像编辑新王UniWorld-V2发布

    今日AI领域动态:上海首例AI提示词著作权案宣判,法院认定提示词不具独创性;月之暗面发布Kimi K2思考模型,实现自主多轮工具调用;UniWorld-V2图像编辑模型支持中文框选即改,性能超越GPT-Image;谷歌推出AI文件检测工具Magika 1.0,支持超200种格式;Sora安卓版首日下载量达47万次;我国发布全球首个AI海洋大模型“瞰海”,可精准预测10天内海洋变化;宇树科技“Embodied Avatar”系统实现低延迟远程机器人操控;谷歌Gemini API推出文件搜索工具,简化私有RAG系统集成。

  • AI日报:Sora免费额度要缩水;月之暗面发布Kimi Linear架构;Canva免费放出Affinity专业设计套件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技术突破:OpenAI调整Sora免费额度并推出付费计划,标志视频生成进入商业化;Figma收购Weavy推出AI设计工具;OpenAI发布基于GPT-5的安全研究助手Aardvark;全球首款AI字体生成器Dr Fonts上线;中国信通院发布大模型一体机应用报告;月之暗面推出Kimi Linear架构实现推理速度6倍提升;Canva免费发布Affinity设计套件挑战Adobe;Chrome新增Gemini驱动的图像生成与深度搜索功能。

  • GEO排名查询工具怎么用?手把手教你监测品牌在通义千问、Kimi等AI平台的推荐情况

    AI时代催生GEO(生成引擎优化)新范式,正逐步取代传统SEO。GEO关注品牌在AI问答中的提及率、推荐频次与排名,通过优化内容结构提升AI引擎推荐权重。AIBase平台推出专业GEO监测工具,支持五大主流AI平台实时检测,提供竞品对比与优化建议,帮助企业量化品牌在AI生态中的可见度,已成为数字资产评估新标准。

  • REDMI官方:REDMI K90超级像素新国屏比2K屏更强

    10月30日,Redmi官方回应K90系列屏幕配置问题,确认全系未采用2K屏,但搭载全新“超级像素新国屏”。该屏幕采用全RGB新一代显示技术,每个像素由独立红绿蓝子像素构成,实现OLED从有损到无损的重大突破。K90 Pro+Max子像素数量达938万,超越传统2K排列,显示文字、线条和图片边缘更清晰锐利。全RGB排列还具备减轻视觉疲劳优势,配合圆偏振2.0、DC调光等护眼技术。核心配置上,K90搭载骁龙8至尊版平台,Pro+Max升级为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起售价分别为2599元和3999元。

  • MiniMax让AI语音有了新基建

    熟悉MiniMax的人都了解这家公司的调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要么选择低调,要么发动技术连招,其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深潜”与“节点式爆发“的双重特征。 十月的最后一周,再次进入MiniMax式技术迭代新周期。MiniMax模型“全家桶”全面向Agent方向进化,基础文本模型M1升级至M2,“专为Agent和代码而生”;视频模型升级至Hailuo2.3,Hailuo Video Agent迭代为“全模态全�

  • 今年双11,为什么买百吋电视更推荐RGB-Mini LED?

    今年双11,百吋电视因用户消费升级与居住改善需求增长显著。京东数据显示其销量同比增长200%,反映用户不再满足“够用”尺寸,而是追求影院级沉浸体验。百吋电视受追捧源于超高清内容普及与技术门槛降低,但需注意大屏对显示技术要求更高。RGB-Mini LED技术通过红绿蓝三原色独立背光实现精准控光,解决传统电视色彩与亮度矛盾,如海信UX等产品以高色域、分区控光提升画质。选购时需关注画质芯片与屏幕抗反射能力,确保色彩真实与观看舒适。尺寸是基础,画质才是灵魂。

  • iPad mini 8外观巨变:去掉扬声器开孔

    iPad mini 8将采用全新设计,去掉扬声器开孔并提升防水性能,同时苹果也在为iPad mini 8研发一套新的扬声器系统。 据悉,iPad mini 8可能采用屏幕激励器方案,通过驱动屏幕振动来发出声音,其原理是将振动机械能直接传输到屏幕,然后让屏幕代替传统扬声器振膜发声。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在机身内部的微驱动单元(激励器)来激励中框 ,从而带动屏幕振动发声。

  • 三星Micro RGB色彩技术亮相进博,智绘AI家电新视界

    三星在第八届进博会上紧扣AI浪潮,展示了显示技术、智能家电、半导体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前沿成果。重点推出全球首款Micro RGB电视,融合微米级LED创新显示与AI功能,实现精准控光、更高亮度和真实色彩;同时展出144英寸Micro LED及纤薄折叠手机,体现从超大屏到移动显示的技术实力。全线产品集成Vision AI,通过影像增强、自适应音效等技术优化视听体验,并借助Galaxy AI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在移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 中国顶级画质+法国顶奢音效!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在巴黎歌剧院秀出影音王炸组合

    近日,海信与法国高端音响品牌帝瓦雷在巴黎歌剧院联合举办跨界盛典,推出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116UX,搭载双方定制的“双剧场级音响”系统,内置6.2.2声道HiFi音响与20个发声单元,实现360°环绕声场。通过精准声学调校,还原交响乐与人声细节,营造“余音绕梁”的沉浸体验。双方还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动帝瓦雷专利算法首次应用于电视。多款旗舰产品同步搭载合作音频系统,为家庭用户带来殿堂级影音享受。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