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数字化转型最新资讯  > 正文

树根互联助力三一重工构建数据智能应用,释放数据生产力

2024-03-21 16:21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提到:“今后五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

在数字化不断被提及,并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部署之际,如今的工程机械行业仍存在无法远程实时监控设备情况、巡检人员繁忙无法及时响应、没有售后设备数据采集无法提前分析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

如何直面转型挑战,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三一重工与树根互联有效协同,响应时代交出答卷。三一重工通过数字化转型,依托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构建了智能运营生态体系,其中包含以灯塔工厂建设为核心的智能运营场景,通过数智化重构并驱动业务发展,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升企业整体数智化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从数据采集至数据智能 树根互联助力三一更好服务客户

为提高售后服务响应效率和服务质量,三一重工与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联合,运用互联网、3G/4G/5G、GPSGIS、RFID、SMS等技术,将分布全球的设备全部连接、实时在线获得相关数据,通过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为客户提供设备健康管理、操作模式评估优化、工程施工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实现了工程机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

目前,三一重工出售的机械设备通过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采集设备使用中的地理位置、运行轨迹、油压、转速等运行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到ECC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设备工况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和远程排故。

依托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三一重工构建了覆盖全球的智能服务平台和网络。全球1700多个服务中心,7000余名技术人员,365*24全时服务,工程师响应时间从原来的300分钟缩短至15分钟,主要服务区域2小时到达现场,24小时完工,一次性修复率从75%提升到92%。这不仅大幅度改善了客户体验,也提升了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打造世界 级灯塔工厂 树根互联助力三一树立智能制造硬实力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三一重工以九大工艺的智能化为核心,通过端到端的数据流实现了“人、机、料”三大生产要素的计算机动态决策、柔性配置与准确调度。从2019年起,三一已建成40座灯塔工厂,其中北京桩机工厂、长沙18号工厂成为全球重工行业仅有的两座世界灯塔工厂。依托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18号工厂的全部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都已实现“聪明作业”。

灯塔工厂的端到端物流系统可以实现101320种不同类型零件的自动搬运和上下料,准时交货率高达99.2%,堪称灯塔工厂有效运作的“毛细血管”。此外,1540个传感器和200台全联网机器人每天产生超过30TB的大数据,相当于一座20万人口的县城一天产生的手机网络流量。

与改造前相比,18号工厂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整体自动化率升至76%,可生产多达263种机型。2021年,18号工厂的人均产值1471.13万元,每平方米效益15.4万元,两项核心数据均为全球重工行业的“灯塔标杆”。

三一重工通过数字化转型,依托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构建了智能运营生态体系。这包括了以灯塔工厂建设为核心的智能运营场景,通过数智化重构并驱动业务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数智化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同时,通过对数据智能应用的持续挖掘,三一基于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打造了业内知名的“挖掘机指数”。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工程机械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会形成数据痕迹,这成为了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容联云洞察代理DeepSeek满血版:全量释放「金融会话数据生产力

    在金融行业,客户会话数据是挖掘潜在需求、优化服务、防范风险的核心资产,但传统分析面临多重挑战:人力瓶颈:人工抽检录音覆盖率不足30%,且主观性强,难以实现全量客观分析。洞察浅层化:传统NLP依赖预设标签与规则,对多轮对话、隐喻表达束手无策。风险前置管理:识别潜在的客户投诉点和风险点,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降低客户流失和投诉率。

  • 联想:不怕高关税更担心的是不确定性 AI卷的是生产力

    杨元庆进一步强调,联想作为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端到端企业,与多数依赖外包的竞争对手存在本质差异。他直言,高关税并非联想的劣势,反而可能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契机,“关键在于能否通过端到端整合与全球资源本地化交付,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 林氏家居入选新质生产力榜单,为家居行业树立典范

    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广州大学联合举办的 2024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暨“南方致敬”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林氏家居凭借其在家居行业中的数智化创新,成功入选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展示了林氏木业的行业领先地位。本次优秀案例评选旨在表彰各行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杰出成就。林氏家居作为传统产业中的佼佼者,其入选不仅彰显了企业�

  • 华为鸿蒙电脑接入DeepSeek:生产力更强

    官方介绍,鸿蒙电脑历经五年布局,集结10000多名顶尖工程师,联合20多家研究所,积累超2700项核心专利。

  • 夯实新质生产力强基!小熊电器以高质量发展“智”变实业

    谈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宏大叙事,佛山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数十年来,这座簇拥完善、丰富制造产业链集群的“岭南最高枝”,不仅以“有家就有佛山造”而闻名遐迩,更成为全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观察窗口。 在今天,围绕“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全新愿景,一家家前仆后继、躬身实践的企业,正释放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升级的全新信号。在“智改数转”浪潮之下,作为扎

  • AI赋能百业 | AIAC 2025第二届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北京圆满召开

    第二届人工智能应用大会AIAC2025于4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AI赋能百业:变革与机遇"。大会由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主办,500余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参会,探讨AI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会议聚焦AI技术趋势、产业融合等议题,并举办AI卓智奖颁奖典礼,表彰在AI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多位嘉宾分享了AI在医疗、汽车、旅游等行业的创新应用案例,展

  • 九号电动2024年再创佳绩:以新质生产力领跑智能出行新时代

    2024年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年营收142亿元(+39%),净利润10.8亿元(+81%),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市场销量达259万台(+77%),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智能电动车销量冠军,高端车型市占率持续领先。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8.3亿元,+34%),累计申请专利超7400项,构建起覆盖智能控制、三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壁垒。通过"产品智能化+渠道多元化+品牌年轻化"战略,九号重新定义两轮出行标准,其"让出行更便捷有趣"的品牌理念正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短交通智造标杆。

  • 佳能EOS VR系统:软硬件协同创新驱动VR内容生产力升级

    文章介绍了佳能EOS虚拟现实系统在VR内容创作中的应用,以《超梦重庆》项目为例,展示了其如何通过3D+VR180°影像技术呈现立体城市景观。该系统整合了佳能EOS R5C相机与双鱼眼镜头,提供8K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和立体沉浸感,并通过EOS VR Utility软件简化后期流程。项目团队克服了夜间拍摄等技术难题,验证了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适应性。佳能还通过创作者大会等活动推动VR生态建设,为文旅、教育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强调佳能通过软硬件协同,为创作者提供从拍摄到展示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高质量VR内容制作。

  • 实力诠释办公生产力“新担当”!Hi MateBook D 16/14新品来袭!

    4月26日,WIKO推出全新轻薄笔记本Hi MateBook D 16 2025和D 14 2025,主打全连接、智慧化和高性能三大优势。新品采用16:10黄金比例全面屏,屏占比高达90%,支持100% sRGB色域,通过德国莱茵低蓝光认证。搭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支持多屏协同功能,可同时开启3个手机应用窗口。AI慧眼支持背景替换和人脸追踪,AI音效提供三种降噪模式。配备70Wh/56Wh大电池,支持65W快充。5月1日正式开售,起售价3899元。

  • 金仓数据库:在网信领域持续打造有竞争的产业生态

    电科金仓总裁杜胜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指出,单打独斗的企业模式已不适应网信领域国际竞争,构建产业生态才是关键。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迅速,电科金仓通过成立金兰组织,联合700多家企业、3200余生态伙伴,实现11000余款产品兼容互认,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企业强调开放合作生态,重视用户反馈机制,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培养实战型数据库人才。目前电科金仓已与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合作创新,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通过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