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机器人先进技术装备亮相济宁,推动智能制造再上新台阶

2023-12-10 17:32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12月7日,202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数实融合全国行(济宁站)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靖士宽,济宁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张胜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大会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以“构筑智造新高地 加速新型工业化”为主题,设置一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三场专题活动,一场“机器人+”智能制造暨数字经济发展先进成果展和四场主题会议。

赵奉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社会共发展结构,机器人产业与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对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坚持自主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器人+”应用、行业自律,按照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扎实推动集群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发展。

靖士宽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工业机器人、先进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方面形成一批高价值的成果和经验。济宁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成效明显,近年来,济宁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制造业链条式增长、集聚化壮大,呈现高端化聚合、智能化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的的新态势。

张胜明在致辞中强调,济宁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具备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近年来,济宁市深入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他表示,新型工业化是数字智能的工业化,济宁将倾力打造知名营商环境,集中特出资源要素,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秦海林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我国制造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抢抓机遇,积极推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会开幕式上,济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签署了《关于深入推进济宁市新型工业化战略合作协议》。此外,欧洲科学院院士刘洪海,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张立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姚磊,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子元,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雷等6位嘉宾,在主旨会议上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发表演讲。

刘洪海指出,机器人在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安全应急机器人正与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合,即将迎来迭代优化和规模应用,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国应急管理数智化水平。

张立人表示,商业成功是检验科技创新的仅有标准。他认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提升药物研制资源勘探、交通运行等重点行业发展效率,要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构建从技术研发走向产品应用的产业闭环。

张建伟认为,在算力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机器人正处于从信息通信到具身智能的转变过程中,逐渐向语义化、3D化的多模态人工智能迈进。要重视培养跨学科的卓越工程师,以应对全球重大挑战,共创和谐世界、美好生活。

朱子元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面临供应链稳定性和信息安全挑战,应尽可能提升自主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以有效应对供应链稳定性挑战。同时,要采用有效的“内置安全技术”和“软硬件安全评估方法”,应对复杂系统的软硬件网络攻击风险。

张雷表示,制造业竞争加剧、终端用户需求提升,促使企业积极寻求更柔性、更智能的生产解决方案。珞石机器人研发的协作机器人系列产品,具有稳定安全、灵敏易用等特性,能够满足企业柔性化生产需求,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大会期间,十五个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项目完成签约,覆盖特种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工业智能机器人、高端精密机械制造,以及智能制造等诸多细分领域,为济宁市加快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提质增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为大会的亮点,在机器人+”智能制造暨数字经济发展先进成果展上,集中展出了矿用喷浆机器人、防冲钻孔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无人机、AGV等一批重点产品,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球形机器人等众多创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

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济宁市打造工程机械智慧集群和智能装备研制高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对深入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济宁市将以大会为契机,持续加大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海尔空调可变分流入选轻工联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目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轻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目录(2025版)》,海尔空调“热泵换热器可变分流技术”入选。该技术通过创新设计,实现制冷制热模式自动匹配最优流路,提升冷热交换效率,制冷更快、制热更匀。以1.5P挂机为例,应用该技术的空调节能效果比国家一级能效标准高12%,每年可省电400多度,相当于种植20棵树的碳减排量,为家电行业节能降碳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 人形机器人让小鹏走上了神坛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效果或许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料。 IRON登场那几天,全网都在找拉链,还有批评声指出,何小鹏在演戏。这种不信任,恰恰是市场对小鹏,乃至所有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会堆料、会营销,但搞不定具身智能这种真科技。 市场越是质疑里面藏人,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有分量。何小鹏要的,本就不是一句“信了”,而是一个迫使资�

  • “超脑+机器人”重构物流新生态!京东物流“狼族”机器人全阵容亮相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10月31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京东物流"狼族"智能机器人军团成为焦点。展会首次完整呈现"超脑+狼族"智能系统,展示天狼四向车、智狼扩展版、自动分播墙等新产品及成熟产品矩阵。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作业,分拣准确率超99.99%,存储坪效提升240%,作业人员减少58%。通过仓-站-人高效协同,昆山亚一智能物流园已实现近半数订单由机器人处理。京东物流计划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持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技术底座,推动行业向科技驱动转型。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中国智能制造标准海外评选:海尔智家行业唯一上榜

    11月5日,中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论坛公布首批通过评估的海外工厂名单,标志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在海外实质性落地。海尔智家作为洗涤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其越南洗衣机互联工厂通过自动化产线、AI与机器人技术应用,实现效率提升10%、能耗降低5%,年产百万台产品远销多国。依托“中国+N”供应链体系及全球35个工业园布局,海尔持续提升交付速度与产品稳定性。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出海印证了技术实力与全球适配能力的综合提升,未来将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更深层次融合。

  • 行业唯一!海尔智家获首批海外工厂智能制造成熟度认证

    智能制造是衡量国家工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尺。中国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并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海尔越南洗衣机互联工厂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评估,成为行业唯一获认证企业,工厂依托自动化生产线与先进注塑系统,实现效率提升10%、能耗降低5%,年产达百万台。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多国并计划进入欧美市场,展现了中国智能制造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为海外智能工厂建设提供实践范本。

  • 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亮相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10月24日,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北京华文小弈机器人公司推出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专为中小学AI教育设计,覆盖课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核心内容,具备语音交互、运动控制等功能。该机器人以大语言模型驱动,支持图形化编程与RAG知识底座,通过云端协同实现“大小脑”双系统智能模式,配套互动式AI课程,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助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3日,星际动力科技公司在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启航,由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让机器人走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星际1号”,其具备三大突破:灵巧双手实现精细操作、具身智能大脑支持自主交互、硬件抽象层实现标准化量产。星际动力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协作伙伴,开启产业新篇章。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