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阿斯巴甜或“致癌”?长轻营养食疗:应当科学健康地摄入糖分

2023-07-20 19:0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7 月 14 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IARC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使得这种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人工代糖陷入了“致癌”风波中,一时人心惶惶,甚至“谈糖色变”。

据悉,阿斯巴甜被发现于 1965 年,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因其甜度高、热量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加工和食品加工,并主要添加在冷饮制品、无糖饮料、保健用品等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和抗糖人士都将其视为糖的替代品。阿斯巴甜此次“致癌”事件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各行各业议论纷纷。那么,阿斯巴甜“致癌”一说到底由何而来?要如何正确看待糖及代糖呢?代糖、甜味剂还能吃吗?长轻营养食疗首席营养师高丽萍就为大家一一解惑。

阿斯巴甜“致癌”一说

据世卫组织比较新发布的公告,对于阿斯巴甜的评估是由IARC和JECFA经过审查一系列现有的科学文献和数据而得出的,并将其划分为可能对人类致癌。该分类是IARC将对人体是否有致癌性的试剂进行评级,分为致癌性的(第 1 级)、很可能是致癌的(第2A级)、可能是致癌的(第2B级),不能归类为致癌性的(第 3 级)和很可能不是致癌性的(第 4 级)。

值得一提的是,致癌物的评级并不完全等同于其风险程度,很多常见的食品,包括烟草、酒精、槟榔等都是 1 级致癌物,但我们仍可正常消费食用。而自被发现以来,阿斯巴甜的安全性问题就备受争议,一直是科学界和监管机构的关注焦点,学界内部也没有统一定论。虽然有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其潜藏的致癌性,但有关阿斯巴甜致癌和其他健康影响的现有证据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出于安全考虑,联合国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阿斯巴甜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上限为40mg/kg,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批准阿斯巴甜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并规定比较大使用量为0.3g/kg~10.0g/kg。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比较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后也表示,在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下使用阿斯巴甜,是可以保障其安全性的,消费者们无需过多担心。

正确认识糖及代糖的作用

众所周知,糖类与蛋白质、脂肪共称为三大供能物质,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摄入糖分能够刺激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这是其他的食物无可取代的。然而,糖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摄入非但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反而会损害身体,长期以往还可能加剧皮肤老化,诱发糖尿病,损害肝脏、肾功能等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限糖的人群来说,在想摄入甜味食物时,便会选择一些标榜为“无糖”的食品,这类食品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但通常会添加代糖——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提供甜味的同时,减少热量摄入,也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代糖分为可产生热量的营养性代糖和基本无热量的非营养性代糖,后者又可分为天然与人工合成两种,阿斯巴甜便属于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甜味剂。

代糖之所以存在,旨在让消费者无顾虑、无负担地享受甜味,但随着人们对代糖的认知逐渐加深,也发现了种种危害:代糖无法被人体吸收利用,食用过多可能会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影响人们的代谢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科学健康地摄入糖分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健康地摄入糖分呢?长轻营养食疗首席营养师高丽萍指出,很多人其实都存在一个饮食误区,觉得需要定期摄入糖分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但其实,绝大多数人在日常膳食中所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就已足够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需额外补糖。

如果想要食用甜品,根据现有的营养标准,长轻营养食疗首席营养师高丽萍建议成年人一天较好摄入不超过25g糖。以水果做参照来说,成年人每天可食用一至两个拳头的水果,大致为200~ 350 克。而对于有糖尿病等疾病、需要控糖限糖的人群来说,在选择无糖食品时,较好留意一下食品配料表,尽量选择添加天然代糖的产品。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多数人对代糖的代谢能力正常,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或有害代谢产物,但代糖始终是由化学方法合成制作的,长期食用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长轻营养食疗首席营养师高丽萍表示,消费者应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含有甜味剂的产品。平日饮食时可遵循“ 211 饮食法则”,即每餐摄入的蔬菜、蛋白质、主食的体积为2:1:1,这种搭配能够给身体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让我们在摄入充足营养的同时,还不易发胖。

高丽萍认为,大家对阿斯巴甜致癌性的担忧是有其道理的,但无需过多恐慌,在国家标准规范下安全使用即可。但是,从营养角度而言,还是建议大家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糖分的摄入要适当,尽量不额外添加糖是更好的选择。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细胞健康管理新趋势:燕教授 CP 营养科学守护生命基本单元

    现代人健康问题源于生活方式矛盾:便利生活带来熬夜、外卖、压力等隐性伤害。全球75%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细胞健康管理成为必修课。文章提出细胞健康管理方案:1)多元营养组合,含灵芝、西洋参等植物提取物;2)严控品质,无添加剂;3)适用快节奏人群、体重管理者和全家营养补充。建议每日两包,搭配均衡饮食,特殊场景可增量食用。产品不能替代药物,特殊需�

  • 英氏携手中国营养学会开启科学喂养新纪元

    4月18日,中国营养学会与英氏控股集团在浏阳经开区共同举办"婴幼儿辅食科学5阶喂养标准体系化建设暨深度科研启动仪式"。活动聚焦婴幼儿辅食行业标准化发展,推出"科学5阶精准喂养体系",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婴幼儿营养需求进行精准划分。英氏与江南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签署战略协议,共建"婴童未来食品实验室"和"婴幼儿辅食与营养产业发展研究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英氏投资建设的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科学产业基地一期已在浏阳建成投产,致力于全生命周期营养产品研发。专家指出,科学喂养直接影响婴幼儿成长发育,行业标准实施将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民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

  • 健康新选择!斯维诗鱼油采用高品质成分用科学守护健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身体正在发出无声的警报。连续三个月的熬夜加班后,原本柔顺的头发变得像枯草般脆弱,每次梳头都能抓下一大把;外卖盒里重油重盐的饮食让头脑昏沉,镜中的自己双眼无神,完全掩盖不了皮肤的暗沉。头发、皮肤、大脑和关节同时亮起红灯,才惊觉:这些看似寻常的亚健康状态,正是身体发出的营养缺失信号。现代人亟须重视的,不仅是�

  • Swisse抗丸从内而外焕活肌肤 解锁健康新方式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Swisse推出抗糖丸产品,采用科学配方帮助控糖。核心成分α-硫辛酸能抑制糖化反应,减少AGEs生成,从源头保护肌肤弹性。产品还添加肉桂枝提取物和铬元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创新性融入铜与维C组合,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修复受损肌肤结构。长期使用可改善肤色不均、减少细纹,提升肌肤弹性。该产品上市后广受好评,引领健康美丽新风尚。作为健康生活方式辅助选择,Swisse将持续研发优质产品满足多元健康需求。

  • 如新持续升级产品力,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健康解决方案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如新集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产品力定义行业新标准。 2024 年推出的ageLOC新智清体仪iO(WellSpa iO)和TRME体型管理计划等创新产品,展现了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领先实力。如新ageLOC新智清体仪iO融合了自适应微电流技术与物联网科技,开创了个性化护肤新体验;TRME体型管理计划则整合代谢科技与营养科学,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健康解决方案。这些�

  • “减重热”背后的科学革命:燕荚健康一站式破局体重管理难题

    2025 年以来,“体重管理”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相关话题持续霸榜热搜。从国家卫健委推进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到各地医院减重门诊接诊量激增,再到减重药物与手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减重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然而,专家提醒,减重的本质是健康管理,盲目追求速度或依赖不科学的方法,可能适得其反。在此背景下,燕荚健康凭借其专业的一站式服务,

  • 12种营养分时补充 孕产妇专用营养美好蕴育润康守护孕期营养

    怀孕是一个奇妙重要的过程,在这一特殊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才能确保孕妈和胎儿的健康。美好蕴育润康[1],作为中国孕产妇专用营养包,涵盖了孕期最缺乏、特殊缺乏和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精准满足孕产妇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帮助万千家庭实现优生优育的梦想。它还能预防和改善孕期的孕吐、睡眠不佳等症状,并对产妇的泌乳、产后体重和形体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聚焦“AI+运动康复”,iRest艾力斯特引领运动健康科学新纪元

    2025年3月21日,iRest艾力斯特在温州召开"AI+康复与产学研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经销商大会"。大会聚焦"科技赋能健康"主题,汇聚全球顶尖专家探讨AI技术与运动康复的深度融合,发布多项创新成果与未来战略规划。公司通过AI技术构建智能康复体系,推出搭载多模态监测系统的高端产品,并与多所高校共建研发中心。近年来,艾力斯特持续深耕运动健康领域,签约�

  • 晚上10点睡觉和11点睡觉的区别 专家:对健康影响十显著

    近日,有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一次紧急疏散行动。经过调查,深汕在10月9日10点至11点期间进行了紧急疏散,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台风做准备。此行动影响了约200户居民,其中部分居民选择在台风期间暂时撤离,但也有部分居民坚持留守并采取了防范措施。文章指出,自2020年起,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台风来临前进行了一次全面疏散,成功转移了部分居民,确保了安全。同时,通过这次行动,深汕特别合作区也展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在台风期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居民面临着大风和暴雨的挑战,但他们采取了适当的防范措施。整体而言,深汕特别合作区在10月9日10点至11点期间的疏散行动,成功地转移了一部分居民,确保了安全。此外,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居民在台风期间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 玉米和糯玉米谁才是“升刺客”:后者可导致血迅速升高

    近日网络热议糯米与甜玉米的升糖指数差异。专家指出,虽然糯米口感软糯香甜,但其支链淀粉结构使其消化后快速转化为葡萄糖,升糖效果显著,甚至被称为"升糖刺客"。相比之下,甜玉米70%糖分是果糖,代谢不依赖胰岛素。中国农科院研究显示,糯米淀粉100%转化为葡萄糖,升糖效果更明显。医生提醒消费者选择食物时不能仅凭口感,需结合升糖指数和营养成分综合考虑。这一讨论提高了公众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控意识,未来将促进更多关于食物营养与升糖指数的研究,为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