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科学探索奖5岁了!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

2023-07-17 11:09 · 稿源:站长之家用户

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7月17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48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科学探索奖”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随着新一届获奖名单揭晓,科学探索奖5年共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科学探索奖’本身就是对中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科学探索奖’实施的一系列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主体作用的评审、监督和发布办法是成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针是有效的,奖金完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的机制是有吸引力的。‘科学探索奖’已经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获奖人机构和地区分布越来越广泛和多元,影响越来越大。我高兴地获知,腾讯公司将长期资助这个奖项,我相信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科学探索奖’一定能成为我国最出色的科技奖项之一,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这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也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奖项色彩愈发多元

纵观本届“科学探索奖”名单,数个“首次”带给奖项更为多元化的面貌,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RyanMICHALSKI成为“科学探索奖”5年来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激动人心。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毛淑德表示:“‘科学探索奖’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科学家,国籍不限。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MICHALSKI成为5年来的第一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不但为奖项增添了全新的色彩,也充分说明随着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全球的优秀科研人才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2023年,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从事物理研究、同济大学教授周颖从事土木工程研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邹丽从事船舶工程研究,她们的优秀工作,打破了人们对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随着国家基础科研布局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分析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人所在的机构和地域,不少“新面孔”首次出现。安徽省马鞍山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城市首次有人上榜,同济大学、西湖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9所科研机构,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

此外,“科学探索奖”每年资助不超过50位青年科学家,今年实际资助48人,也是首次未满额资助。“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介绍说,今年科学探索奖在评审中充分坚持了“宁缺毋滥”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科学探索奖5年248位获奖人,来自26个城市,90所科研机构,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的获奖人30岁(北京大学研究员黄芊芊,2020年获奖人);其中超过75%的获奖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表示:“探索奖的竞争非常激烈,评审经历了艰难甚至痛苦的选择,甚至很多相当优秀的申报人不得不成为‘遗珠’。总体看这几年,获奖人质量保持稳定,还能看到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不断成长起来,科学探索奖将持续资助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期待他们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加速前进新的动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同样表示:“‘科学探索奖’和它所资助的青年科学家们一样充满活力。它保障着年轻人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也激励着他们在‘无人区’勇往直前,挑战长周期、高风险、颠覆性的研究工作。”

获奖人潜心探索,“从零到一”硕果累累

6月底,新闻“中国天眼‘看见’纳赫兹引力波”“刷屏”,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研究员李柯伽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2月,中国三大数学奖在武汉揭晓,第十九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刘若川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最新一次两院院士增选,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北京大学教授朴世龙,是其中最年轻的两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也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5年来,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潜心探索,"从零到一"硕果累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证明量子计算优越性到古基因组分析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迁徙历史;面向经济主战场,从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到首次突破车载燃料电池催化活性限值;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多人成果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川藏铁路、北京冬奥会到软体深海机器人实现万米海底驱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我国首套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装备到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截至今年6月,获奖人中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共有839篇SCI论文向腾讯基金会或“科学探索奖”致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如是评价:“可以说,这些青年科学家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乐于科研,忠于祖国。他们注重科学性和探索性,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也在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不负韶华,成长为国家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成果丰硕,潜力可期。”

科学探索奖的获奖人们,每年要提交一份一页纸的科研进展报告,在其中谈及获得资助的影响时,“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开展了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工作”成为最为集中的选项,“底气”和“定力”则是他们最喜欢用的“关键词”。2019年获奖人、北京大学教授周欢萍坦言:“得到资助,让我有底气把目光从短平快的项目上移开,转向一些不确定性更高但是意义更为重大的课题。”2020年获奖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王钻开也表示:“科学探索奖最大的意义是让科研工作者回归科研本身,秉承纯粹的探索精神,追求科研的真善美,更有定力去尝试、去钻研、去攻克。”

“推动原始创新持续突破,就需要不断厚植科研创新土壤,构筑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和科研生态体系,‘科学探索奖’成立5年,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表示。

奖项持续优化,探索社会资金支持基础研究创新模式

2020年,“科学探索奖”首次对港澳地区放开申请,扩大资助范围;2022年,奖项增设医学科学领域,响应科学界呼吁;同年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专业性“更上层楼”……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科学探索奖”运行5年,始终秉承人才遴选“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在顶层设计、奖项评审、日常运营等方面持续优化,信誉和声望快速累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李培根表示:“科学界对‘科学探索奖’的含金量认同度逐年提高,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评审中务求客观公正、绝不容忍不正之风。众多资深科学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我们共同的期望就是打造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民间基础科研奖励项目。”

“科学探索奖”运行5年,也在持续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授、“科学探索奖”发起人张益唐表示:“‘科学探索奖’五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仅激励广大青年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唤起了社会、企业在投入基础研究,提升科学创新上的热情。”

正因如此,“科学探索奖”得到科学界、教育界等多方的热忱参与和支持。5年来,有超过1300位各国院士,5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科学探索奖”的提名、推荐、评审,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4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钱颖一介绍说:“‘科学探索奖’广纳贤才、唯才是举,不唯成就、只奖潜力,面向未来、聚焦青年。监督委员会认为,奖项5年来,宗旨原则得到严格维护,评审程序符合规定要求,奖金如期足额落实,‘科学探索奖’实现了设立时的初衷。”

“科学探索奖”覆盖了十个领域,248位获奖人具有最广泛的“科学光谱”,在资金支持外,5年以来,“科学探索奖”还通过“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专题闭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高水平、跨学科互动交流平台。当青年科学家们互通洞见,思想碰撞,也在通过“加法”交流,带来科学边界的拓展的“乘法”效应,为探索创新提供新的“加速度”。

“‘科学探索奖’设立五年来,得到了科学界大力支持,在鼓励支持青年科学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的创新路径。”马化腾表示:“助力基础研究,是腾讯超越商业边界的一份长期承诺。‘科学探索奖’和其后设立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是我们对中国大科学时代的进一步呼应。我们期待,在未来,青年科学家们继续探索科学前沿,拓展未知边界,取得更多享誉世界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源动力。”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介绍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全称为“深圳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由腾讯公司发起,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独立运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科学基金会之一。基金会于2022年8月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为非公募基金会。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设立“科学探索奖”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等科研资助项目,支持杰出科学家潜心研究,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此外,基金会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学交流与合作,营造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举报

  • 相关推荐
  • 至少17名顶尖科学家回到中国!75%以上出自美国

    很多人觉得中国高端人才容易流失,但事实上,学成回国效力的栋梁之材更多。有媒体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先后已有至少17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其中多数都来自数学、物理学领域。美国顶尖人才数量从36599人降至31781人,全球占比从33%降至27%,首次低于中国。

  •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生命:相关物质仅能通过生物代谢产生

    近日,天文学领域传来一项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一支科研团队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搭载的尖端仪器,对一颗距离地球124光年的系外行星展开深度观测。这颗编号为K2-18b的行星位于狮子座方向,其质量约为地球的8.6倍,体积相当于地球的2.6倍。研究团队通过精密光谱分析,在其大气层中捕捉到二甲基硫醚(DMS)与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独特化学信号——这两种含硫化合物在�

  • 对标斯坦福!曹德旺:福耀科技大学将是中国科学家摇篮

    今年2月,由玻璃大王”、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捐100亿设立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正式获批,并宣布王树国任校长。日前,曹德旺、王树国在《对话》节目中回应了为什么要建立大学?学校已初步荟聚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海内外院士15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具有境外教育背景或教科研经历教师占比71.2%。

  •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宣布:将通过“养殖”培育人造无意识器官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宣布了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计划。他们希望通过培育没有意识、无大脑的整个人类身体,来推动养殖”培育领域的发展,并期望实现类似《逃出克隆岛》科幻电影中的部分场景。本月伦敦时间26日,中国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报告了世界首例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成功案例。

  • inne因你携新品视立棒亮相2025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重磅发布临床成果

    第25届环球科学峰会聚焦全球科学前沿,吸引多国科学家参与,探讨视力健康与保护新方法。研究显示特定护眼产品能显著改善儿童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等指标,获专家高度评价。该成果基于严谨的临床试验,为学龄儿童视力保健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此外,与上海同济医院合作的研究也取得进展,表明特定护眼补充剂对青少年视力有益。

  • 中手游发布2024年业绩 2025年多项战略调整谋增长

    3月27日港股上市公司中手游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手游实现了19.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经调整后的净亏损达到20.8亿元人民币。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务实、高效的发展理念,为玩家带来更多优质的游戏产品和服务。

  • 印度大学用牛粪涂墙降温 校长力挺:这是科学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在印度,牛是神圣的动物,甚至于连牛尿、牛粪都成了宝物。媒体报道,为应对印度德里持续高温,德里大学在近日采取了一项传统措施将牛粪涂抹在墙上降温。学校组织人员将收集来的牛粪进行筛选,去除杂质,随后加入适量的水和干草搅拌均匀,制成一种特殊的 涂料”,之后,用刷子或抹刀将其均匀涂抹在墙壁上,涂抹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障�

  • 男子花155万买迈巴赫S480跑滴滴:专攻高端预约单

    近日,北京一男子花费155万元购买迈巴赫S480用于网约车服务,引发网络热议。车主袁先生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跑车日常,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袁先生透露,车辆为贷款购买,首付中个人积蓄占50余万元,此前已有6年网约车从业经验。他采用“专攻高端预约单”策略,平峰期最低消费418元,高峰期可达468至568元,部分订单单笔收入超5000元,月均接单30至40次。扣除车贷及运营成本�

  • 视觉中国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AI赋能推动业务增长

    视觉中国(000681)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深化"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2024年营收8.11亿元(同比+3.89%),净利润1.19亿元(同比-18.17%);2025年Q1营收1.89亿元(同比+8.43%),净利润0.18亿元(同比+12.26%)。AI业务取得突破:自研视觉理解大模型与Deepseek等合作,推出智能搜索、智能审核等功能;AI创作生态签约超4900名创作者,销售超1800万元;战略投资企业AiPPT月访问量�

  • 20万拿下华为全家桶!阿维塔06上市48小时大定破12536台

    阿维塔06上市,提供纯电与增程双动力,共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20.99万-27.99万元,起售价19.19万元。该车型是阿维塔第四款战略产品,定位20万辆级智能豪华轿跑市场,全系搭载华为ADS全场景智慧辅助驾驶系统,并采用华为座舱平台。其中高配版本搭载192线激光雷达、华为MDC计算平台等27颗传感器,可实现城区NOA(无图导航)、天际自适应AEB、侧向主动避障等功能。纯电版采用800V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电池,10分钟从30%充至80%,CLTC续航里程650km,双电机车型最大功率440kW,零百加速仅3.9秒。增程版配备长安自研瀚海平台混动架构,由1.5T发动机+驱动电机组成,纯电续航最高230km,综合续航突破119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