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甲状腺癌手术最新资讯  > 正文

四旬女子双侧甲状腺癌,医生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无痕”切病灶

2023-05-23 09:3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患者刘女士今年 40 多岁,经术前穿刺证实为双侧甲状腺癌,由于既往身体状况较差,慢性病史较多,导致手术和麻醉的风险相对较高。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心院区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金广超立即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讨论,“甲状腺手术稍有不慎,容易伤及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提供的‘裸眼3D’视野稳定清晰,微小的血管和神经都清晰可见,能更加准确地辨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减少手术风险”。

 手术团队将相关情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选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手术中,金广超端坐于机器人系统主控台上,紧盯着放大 10 余倍的三维立体高清图像,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操作台;数米之外,稳于手术台上的 4 只硕大的仿生机械臂,在金广超的准确操控下,灵巧自如、配合默契。在狭窄解剖空间下,转、钩、挑、旋……机械臂“左手”持夹,“右手”持钳,探取、剥离、缝合,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不失毫厘。手术操作迅速,全程几乎没有出血。

 金广超表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仿人的腕关节,在人手无法伸入的狭小腔隙中也能灵活操作,能够帮助我们将病灶切除得更加干净,最 大程度减少创伤,从而更好地保护甲状腺周围的神经、血管。”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成人甲状腺癌的最主要类型,好发于20- 40 岁人群,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前侧,开放手术容易留下显著疤痕,为很多患者带来终身的困扰。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经胸乳入路操作,术后患者的颈部完全不会留下疤痕。

 虽然机器人手术是在窄小空间进行,似乎没有开放手术直接有效,但是,机器人具有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无限放大高清手术视野,对于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辨认更加准确,手术同样彻底、安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达到与开放传统手术同样的治疗疾病根治效果,手术并发症甚至少于常规手术。所以患者可以放心大胆选择“术后隐形”的达芬奇手术。

 达芬奇手术与腔镜手术、传统手术对比的优势

 金广超介绍,我们的颈部,不是“一马平川”的,它是有沟沟壑壑的,手术也不是轻而易举即可完成的。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是需要打开一个四到六公分的切口,通过肉眼直视完成手术,毛细血管很难发现。

 而腔镜手术,它通过一个电视放大的作用,有一个放大十倍的功能,图像放大方便观察、解剖层次准确、辨认神经和甲状旁腺准确、血管处理准确切口隐蔽,对于更细微,更细小的血管,止血凝闭效果会比传统的手术要好,对神经的保护和淋巴结的清扫也会更彻底。且颈部无疤痕。

 达芬奇手术,则是通过机器人的机械臂按照指令完成操作,它的操作更精细,止血更彻底,对于更细小血管凝血的作用会更好,对于神经的保护性也会更好。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全球目前最 先进的一代操作系统,机械手臂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动作并达到 7 个自由度,比传统腔镜器械和人手的活动范围大,精细程度超过开放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放大十余倍手术视野,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辨认更加准确,能更好地避免术中损伤。经腋窝及胸乳入路,使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也可以手术后颈部完全无疤痕,而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女子转身与男子相撞摔骨折获赔7万:后者年近六

    近日,山东青岛李沧区发生一起因行人突然转向引发的人行道碰撞事故,经司法程序后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事发当日,女子刘某与男子王某在某路段人行道同向行走时,刘某边接听电话边前行,途中突然毫无预兆地转身,与后方未及避让的王某发生肢体碰撞后倒地。经医

  • 女子苦练“蜜桃臀”竟诱发痔疮 医生:过量深蹲所致

    33岁付女士因春节放纵导致身材走样,开始每天做100多个深蹲锻炼。不料此举诱发旧疾痔疮复发,医生诊断发现其孕期曾患痔疮,近期过度深蹲导致腹压增加是诱因。医生建议减少深蹲频率及时长,注意观察症状。专家指出,人类直立行走导致肛管静脉丛易充血肿大,腹压增加是痔疮重要诱因,孕妇和健身不当者都易患病。预防需从日常入手:清淡饮食、多喝水、规律作息、避免久坐,运动要适度平衡。

  • 女子打耳洞长出鹌鹑蛋大肉疙瘩 医生提醒:瘢痕体质最好别打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有媒体报道,近日,女子因打耳洞后感染,导致耳部出现多个瘢痕疙瘩。就医时,最大的瘢痕疙瘩比鹌鹑蛋还大,已严重影响其外观和日常生活。医生指出:瘢痕疙瘩的形成与个人体质有关。打耳洞属于有创操作,操作过程中环境不洁、净器械消毒不彻底、术后护理不当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增加瘢痕疙瘩形成的风险。疤痕体质的人最好就不要去打耳洞�

  • 马斯克:机器人将在5年内超越顶尖外科医生

    马斯克在X平台预测,5年内机器人外科医生将超越人类最优秀的外科医生。他创立的Neuralink公司已成功将N1芯片植入人脑,实现人机交互。但质疑者认为当前手术机器人仍由医生控制,并非自主AI。支持案例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智能机器人能以超高精度缝合猪肠,以及《外科内窥镜》研究显示机器人可减少复杂肝脏手术并发症。马斯克的预言既有技术突破支撑,也面临现实可行性争议。(140字)

  • 马斯克: 5 年内,机器人将超越最优秀的人类外科医生

    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预测,机器人将在5年内超越顶尖外科医生。他创立的Neuralink公司计划使用机器人进行脑机接口手术,因其精度远超人类。数据显示,手术机器人Hugo在137例泌尿外科手术中成功率高达98.5%。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将进军医疗领域,计划年底量产5000台。医疗界认为机器人无法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未来更可能是人机协作模式:机器人负责技术操作,医生主导患者护理。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