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Stripe最新资讯  > 正文

美国科技巨头被疫情冲昏了头脑 苦的却是普通员工

2022-11-10 11:45 · 稿源: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0日消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尤其是在科技界。美国科技巨头的CEO们现在可能已经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但是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普通员工。

随着科技巨头裁掉了成千上万的员工,美国科技行业可以说现在正处于一场“大屠杀”中。本周,脸书母公司Meta、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巨头Salesforce加入了大规模裁员的行列,Meta周三更是裁掉了1.1万人。在此之前,推特、甲骨文、奈飞、Stripe、Snap等公司都已进行了裁员。

集体犯错

这些公司身处各行各业,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当新冠肺炎大流行推动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时,它们实现了迅速增长,但是当人们生活相对恢复正常、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让他们的好日子戛然而止时,它们感到措手不及。

2020年初,当新冠肺炎刚刚暴发时,世界迅速转向线上,电子商务的激增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增长。许多人预测这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加速,即使在大流行结束后也会继续。”扎克伯格在发给员工的裁员信中称,“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决定大幅增加我们的投资。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发展。”

犯错的并不只有他一个。最近其他许多科技名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支付公司Stripe的创始人最近在一份写给员工的备忘录中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我们过度招聘了”。该公司宣布将裁员1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4%。

误判形势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顶级科技高管通常被认为是已经过考验、聪明、有能力的商业领袖,能够接触到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他们是如何严重误判形势的呢?

一开始,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危机。在疫情暴发的最初几天,一些公司暂停招聘或进行裁员以节约成本,他们原本认为疫情会抑制经济。“我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确信病毒已经被控制住,可能需要几个季度,”老牌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在2020年3月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警告创业公司未来会迎来艰难时期,“全球经济复苏需要更长的时间。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经历需求疲软,可能会面临供应挑战。”

但是,实际情况却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疫情促使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购物,在YouTube或TikTok上观看视频,玩游戏,并普遍将资金注入科技领域。随后,科技公司股价飙升,创业公司的融资金额令人瞠目结舌。随着人们为居家办公购买新设备,就连长期不景气的PC行业也迎来了某种程度的复兴。

因此,这种突然的转变让科技公司感觉迎来了第二次机会,一个趁热打铁、追逐远大抱负的机会。那时候,利率很低,估值很高,远程工作为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接触人才的机会,这感觉像是科技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等科技领袖甚至称赞视频会议工具Zoom是一种永久颠覆了工作世界的“基本服务”。在新冠大流行时期,Zoom是市场的宠儿。

不过,早就有迹象表明,这种好日子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差不多在一年前,Zoom公布的增长幅度已经远低于华尔街的预期。这一迹象表明,疫苗的可获得性和全球经济的逐渐重新开放,将导致对科技的依赖减弱。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像扎克伯格这样的创始人抱着世界已经永远改变了一样的心态进行投资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这些赌博最终让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生计,科技移民甚至面临被驱逐出美国的风险。扎克伯格和其他CEO正在为他们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这些科技领袖说自己没有预见到这一刻的到来,这表现出了惊人的天真,往好了说是天真,往坏了说是缺少远见。

举报

  • 相关推荐
  • 飙脏话、性暗示……科技巨头开始利用“成人AI”赚钱了

    “我想要你!但我得知道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这是一款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对一名自称 14 岁的用户所说的话……

  • 科技巨头法律战升级:OpenAI正式反诉马斯克涉嫌骚扰

    据报道,OpenAI与马斯克的法律纠纷持续升级。这家知名人工智能研究机构近日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提起反诉,指控其存在骚扰行为,并要求法院禁止马斯克通过媒体攻击等非法行为干扰OpenAI运营。这场法律纠纷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伦理与方向的深层讨论。

  • 离谱!美国AI购物应用被发现实际由菲律宾的人类员工操作

    美国司法部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人工智能购物应用Nate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AlbertSaniger被指控通过‌虚假宣传AI技术‌骗取超4000万美元投资,导致投资者几乎全损。起诉书显示,Nate成立于2018年,Nate通过一个独特的定义性特征与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和应用程序区分开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且快速地在所有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零售交易。这种欺骗不仅使无辜的投资者受害使资金从合法初创企业流失,使投资者对真正的突破持怀疑态度,并最终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 “内容五巨头”的盈利密码

    曾经历漫长亏损期的互联网内容公司正在迎来曙光。继B站在2024年Q3首次实现单季盈利之后,知乎也在同年Q4交出盈利的财报。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的内容五巨头,仍需探索更多方式来证明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

  • AI智能体前瞻:云迹科技港股递表,阿里腾讯等巨头加持,毛利年复合增长率为64.6%

    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营收从1.61亿元增至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毛利率从24.3%提升至43.5%。作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领域领先企业,其产品已覆盖酒店、医疗等多个场景,拥有全球最大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3.6万台)和服务量(年超5亿次)。公司获阿里、腾讯等投资,并参与制定26项行业标准。随着AI技术进步及市场需求增长,预计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028年将达97亿元。云迹科技已完成从硬件供应商到智能体生态构建者的转型,在冬奥会等重大场景中展现技术实力,有望成为"AI智能体第一股"。

  • AI眼镜大战升级:巨头进场,小团队悬了?

    竞争激烈,前景不明。百镜大战再次升级,近期,小米、华为、阿里、字节等大厂纷纷加速布局。3月24日,小米通过旗下品牌米家发布了一款AI音频眼镜——MIJIA智能音频眼镜2,售价1199元。它背后还藏着一个大招。有科技博主透露,MIJIA智能音频眼镜2只是预热,真正的「小米眼镜」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露面,具备双芯片和摄像头,集成AR导航、实时翻译、智能识物、一键变色等功

  • 巨头联合发起:反苹果、谷歌联盟成立

    快科技5月1日消息,Meta、Spotify和Match Group等巨头联合组成了一个名为竞争性移动体验联盟”的新游说团体。该团体旨在挑战苹果和谷歌在移动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并指责其采取不利于开发者的反竞争商业行为,同时还要求苹果和谷歌承担验证用户年龄的法律责任。竞争性移动体验联盟”的目标是通过游说立法者、与联邦监管机构合作,以及支持针对苹果和谷歌的反垄断执法行动,来影响联邦和州的立法。当前,该联盟重点关注的是未成年人数字保护措施,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立法推动要求应用商店在允许未成年人下载某些应用程序之前进行年龄验

  • 巨头混战AI,谁将主宰下一个十年?

    “AI人才争夺战是我见过最疯狂的技术人才战争。”不久前,特斯拉CEO马斯克的一条推文,直接挑明了当下AI战局之激烈:谷歌AI部门首席科学家跳槽到OpenAI,年薪直接涨到 650 万美元(约 4700 万人民币);微软为了挖走AI初创公司Inflection的CEO苏莱曼,连带着把整个技术团队“打包带走”;谷歌甚至付钱让部分AI员工赋闲一年,以防其投奔竞争对手......毫不夸张地说,为了抢几个�

  • 员工上班冲奶粉烫伤被认定工伤:公司上诉被驳回

    2017年12月26日,上海某公司员工刘某上班时冲泡奶粉,因玻璃杯突然爆裂导致左下肢烫伤。2018年刘某申请工伤认定获浦东人社局批准,但公司不服,认为其违反公司规定在上班时间吃早餐,且玻璃杯质量问题导致烫伤与工作无关。法院审理认为,冲泡奶粉属正常生理需求,未超出工作范畴,应视为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受伤情形,维持工伤认定决定,驳回公司上诉。

  • 被诉“反垄断”的谷歌称:为了美国,我们不能被拆分!

    美国加州联邦法院在审理谷歌反垄断案中,多位专家提出观点,支持谷歌整体形象及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司法部强调为打破谷歌非法垄断,推出Chrome浏览器是必要的,并建议通过拆分谷歌来解决其在网络搜索市场上的垄断问题。此外,谷歌已表现出以人工智能模型Gemini为核心加强其搜索支持能力的意图,同时面临来自苹果、三星等公司的竞争压力。本次审理由下个月9日结案,法院将在8日前做出判决。业内预测,若判决对谷歌不利,谷歌将立即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