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关键词  > ​雷军最新资讯  > 正文

​雷军展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小米自动驾驶亮相

2022-08-12 08:20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8月12日 消息:在昨日的雷军年度演讲以及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现场,雷军公布数据称,小米始终极度重视技术投入,去年小米的研发投入132亿元,今年预计会达到170亿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

在会上,小米公布了小米首个「 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CyberOne,艺名“铁大”。

据小米官方介绍,“铁大”高1.77米,重52kg,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铁大”采用小米自研全身控制算法,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控制全身13个关节,协调运动21个关节自由度,动力峰值扭矩300Nm,时速可达3.6km/h。

同时,“铁大”还具备敏锐的视觉。“铁大”采用Mi Sense视觉空间系统,三维重建真实世界。

QQ截图20220812081027.jpg

此外,雷军还公布了“One more thing”。雷军表示,去年3月,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至今已经过去500多天。

雷军公布数据称,目前,小米已组建了超过500人的精英团队,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战略,并与小米内部多个团队协同工作,专注于打磨自动驾驶技术,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接下来,第一期将投入超过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陆续在全国进行研发验证工作。

据小米公布的视频显示,小米测试车辆在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自动环岛绕行及自动下连续坡道等行泊车场景,都实现了准确、安全、智能的驾驶体验。

QQ截图20220812082306.jpg

雷军表示,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全资收购了深动科技,组成了超过500人的精英团队,涵盖自动驾驶硬件、感知规控算法、高精定位等领域的50位顶级专家。同时,内部多个团队协同工作,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

此外,雷军还称,小米一直致力于对产业长期的规划和布局,投资了大量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及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相关投资总金额近20亿元。

举报

  • 相关推荐
  • 川崎重工展示四足仿生机器人: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快科技4月6日消息,据报道,日本川崎重工近日发布其最新研发的四足仿生机器人CORLEO,该产品融合了多项创新技术,展现了未来移动平台的发展方向。这款机器人通过独特的四足驱动系统实现卓越的越野性能,其核心技术源自该集团在机器人控制算法和摩托车悬挂系统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CORLEO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设计师将氢气罐巧妙地集成在后起落架结构中,既保证了能量供给,又维持了机器人的整体平衡性。操控方面,CORLEO采用先进的重心感应技术,实现自然流畅的人机协同操作。值得关注的是,这款机器人的地形适应算

  • 周鸿祎直言:机器人研发难度远超自动驾驶

    文章主要讲述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影响。AI被用于诊断、治疗、研究和预测,提高了医疗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AI能够快速分析大量数据,辅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同时在药物开发、病理分析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指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虽然面临隐私和伦理挑战,但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治疗方案。整体而言,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然受到传统医疗体系的制约,但其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大量复杂信息,促进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 雷霆仿生技术:人形机器人的“神经与血肉”革命

    “当人形机器人的指尖能感知花瓣的纹理,当它的‘皮肤’能在触碰火焰时本能缩回——这不再是科幻电影,而是雷霆仿生技术带来的现实。作为全球领先的仿生科技研发者,我们正重新定义‘生命’的感知方式。”雷霆仿生在仿生技术的框架下,进一步研发并运用了:超导软体电子皮肤技术、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技术、AI与产品的联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矩阵,打造全球领先的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

  • 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本周举行:参赛机器人首次路测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举行。近期参赛的人形机器人在跑道上进行首次路测,其中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等。控制方式方面,机器人可以是手动遥控,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控制方式。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在北京起跑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将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其中既有来自企业或研究机构的队伍,也有清华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科研组织,其中包括众擎PMOI、宇树G1等热门人形机器人。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赛道起点,设在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终点为通明湖信息城,

  • 普渡机器人发布球首款商用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

    3月31日,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场景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该款机器人由普渡创新实验室PuduX-Lab研发,在普渡旗舰专用型商用服务机器人闪电匣的基础上,集成了移动、操作、交互多技术栈,具备泛化操作能力,能够在酒店、楼宇、餐饮、零售、医疗等各类商业场景中完成多种任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2023年,普渡机器人以23%的领先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中国“掌控”了球市场

    中国:人形机器人,正式主导全球市场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中国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中国持续加强机器人的研发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并提出:“只有通过构建现场实证平台,与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以及流通网络合作,积极应对,才能确保韩国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技术变革中寻求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