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苹果供应商富士康警告称,第一季度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企业产品在内的业务收入将下降 15%,但此后随着中国生产恢复正常,收入将恢复。
(举报)
据路透社消息,苹果供应商富士康警告称,第一季度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企业产品在内的业务收入将下降 15%,但此后随着中国生产恢复正常,收入将恢复。
(举报)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的文件显示,这些产品被排除在政府对贸易伙伴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之外。芯片、半导体元件以及制造半导体所需的设备也获得豁免。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7090万部,同比增长5%。小米以1330万部出货量时隔十年重返第一,市场份额19%,主要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及"人车家一体"战略协同。华为以1300万部保持第二,维持两位数增长。OPPO、vivo分别以1060万部和1040万部位列三四名。苹果出货920万部同比下滑8%,排名第五。分析师指出,小米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策略降低了消费者决策成本,其全品类产品布局也最大化利用了补贴政策红利。
2025年电子产业物联发展大会召开,吸引超400家知名企业参会,并发布产业发展报告与生态图谱,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成果及供应链创新突破,强调智能化、绿色化和标准化转型的重要性。会上,安得智联展示了“重点物料企业”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助力企业构建高效的端到端物流运营底盘,同时推动制造业与数智化深度融合,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并非是需求增长所致,而是为了应对关税政策而提高了出货速度。
特斯拉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业绩大幅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193.35亿美元,低于预期的213.48亿美元;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暴跌71%。汽车交付量33.7万辆,同比下降13%,创2022年以来新低。能源业务虽增长67%至27.3亿美元,但难掩整体颓势。马斯克宣布5月起将减少在DOGE的工作时间,专注特斯拉业务。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累计下跌超40%,市场对其未来发展保持高度关注。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00.38%。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一季度累计销售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其中3月海外销量达72723辆。公司通过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战略,持续巩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领先地位。此前4月1日公布的3月销量快报显示,当月新能源车销量37.74万辆,同比增长23.1%。
云天励飞2025年Q1营收达2.64亿元,同比大增168%,创历史同期新高;净亏损同比缩减37.9%,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级、企业级、行业级三大板块,其中消费级和企业级业务是主要增长点。消费级业务通过子公司进入华为、荣耀等终端品牌供应链,2024年出货超三千万套;企业级业务由AI芯片和算力运营支撑,自主研发的DeepEdge10芯片平台已适配国产鸿蒙系统。公司还推出AI拍学机、AI眼镜等智能硬件产品,并与闪极科技等合作拓展AI应用场景。随着"大模型+智能硬件"趋势发展,预计智能硬件出货量将持续增长,推动公司业绩提升。
IBM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软件业务增长7%表现亮眼。生成式AI业务规模超60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近10亿美元。CEO表示得益于全球客户对AI的强劲需求,公司对全年增长保持乐观。财报显示:软件业务营收63亿美元增长7%,混合云业务增长12%;咨询业务营收51亿美元下降2%;基础设施业务营收29亿美元下降6%。公司经营现金流4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20亿美元。IBM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至少增长5%,自由现金流达135亿美元。
万辰集团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实现营收108.21亿元,同比增长124.02%;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大增3344.13%。旗下量贩零食业务表现强劲,营收106.88亿元,同比增长127.65%。集团通过供应链优化和门店扩张(签约门店超1.5万家,其中"好想来"单品牌突破1.3万家)实现规模效应,并引入三丽鸥、蜡笔小新等头部IP打造差异化产品,显著提升客流量和复购率。此外,集团签约演员檀健次作为首位品牌代言人,带动线上曝光量超5亿次,主题门店客单价增长近70%。三大增长引擎持续发力:规模议价能力、下沉市场渗透率和品牌营销势能,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不过,运营净亏损达到了438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经营现金流出20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融资现金流入2460万美元,连续第三个季度融资现金流入超过经营现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