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Aaron Swartz(亚伦 · 斯沃兹)是一个编程天才。
他 13 岁参与制定 RSS 1.0,15 岁参与创建 CC 协议(Creative Commons),18 岁与 John Gruber 共同编写 Markdown 语言,同时成为著名社交新闻网站 Reddit 联合创始人,19 岁时卖掉 Reddit,成为百万富翁。
他本可以依靠过人的编程技术来获取巨额财富,但他脱离商业世界,选择为「信息平等」和「言论自由」抗争,后来陷入 JSTOR 学术文章事件被起诉。
2013 年 1 月,Swartz在女友公寓内上吊自杀。他的死亡,为互联网留下永恒的话题。
纪录片「互联网之子」(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记录了 Aaron Swartz 短暂的 26 年人生。
你的声音能被听到,你在改变这个世界
有时人们很容易有一种无力感,就像是你走在大街上高声喊叫,却又没人能听到。但我今天在这里告诉你们,你们是强而有力的。
也许有时候你会觉得没人在听你说些什么,但我在这里告诉你,有人在听的,你的声音能被听到,你在改变这个世界。只要你不停得抗争,你就能阻止这项法案。
Stop PIPA!Stop SOPA!
Aaron Swartz
SOPA 即「停止在线盗版」,PIPA 即「制止对经济创新力的在线威胁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这两部法案声称是要打击“在美国境外侵犯美国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
这两项在 2011 年 10 月 26 提出的新法案中,版权拥有者在识别侵权内容后,可直接要求搜索引擎、互联网广告平台等屏蔽内容发布平台所有内容,甚至可以要求服务供应商直接停止对该平台提供服务。所有司法程序可以在直接端掉内容平台后再进行。
这一举报处理方式的转变事实上是要求内容发布平台改变自己的内容审核方式,由原先的事后异议审查转变为事先审查,因为在新法案下,这对于那些“用户原创内容”的平台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债”。对于那些无力承担审查成本的创业型公司来说,更可能是灭顶之灾。
该法案可以是说借反盗版之名,摧毁互联网结构,摧毁互联网自由与公开。
Aaron Swartz在 2010 年创立了反对互联网审查的 Demand Progres,这个机构通过邮件等媒体途径组织群众,针对特定议题向国会议员及其他意见领袖表达意见、施予压力。在本次法案中,有数百万的民族涌入 Demand Progress,联系国会并签署了反网络盗版法案请愿书。
他作为一个信息活动家,他领导着民众反对 SOPA 法案。
当时著名的域名托管商 GoDaddy 成为该法案的支持者,成千上万的用户转移了他们的域名以示抗议。不到一周,不堪重负的 GoDaddy 转而反对 SOPA。
2012 年 1 月 16 日,白宫发表声明,表示他们并不支持 SOPA 法案。
Google 等各大站点选择在 1 月 18 日共同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愤慨,有些网站甚至是完全停止服务、首页黑屏发表申明来表达诉求。
当时占据互联网 7% 流量,全球第五热门的维基百科黑屏以表抗议,网站上写着「Imagine a World Without Free Knowledge(想象没有自由的世界)」。
国会热线也因此被打爆,民众纷纷要求国会收回法案,归还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因不堪压力,最终国会议会发表声明,收回对这项法案的支持。
很难想象民众对抗一个背后有众多财阀支持的法案,但事实就是,民众赢了,他们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赢了。
一件每个人都说不可能的事,一件世上最大的一些公司认为是白日梦的事,成真了。
我们做到了。
我们赢了。
Aaron Swartz
SOPA 是他生命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胜战。在 2010 年,Aaron Swartz 深陷了 Jstor 一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他的生命。
自年少起,Aaron Swartz 就对版权问题相当感兴趣。我们从他少年时期参与制定 RSS、CC 协议这些经历都可窥视一二,而且对版权问题的热衷也延续到他往后的生命中。
2008 年,21 岁的 Aaron Swartz 开发了一套程序,下载了 2000 万页的 Pacer 文档。
Pacer 是美国一项公共服务,它会提供联邦法庭公共记录。这些记录原本就是属于公众,但是现在你要查阅这些资料,就要对此进行付款。这些公共记录里头包含着大量的开创性诉讼,记者、学生、市民、律师都需要用的 Pacer,但他们为了获取记录,每看一页就要花费 10 美分。这项服务每年可以带来 100 亿美元的生意。
由于受到大量民众的抗议,官方在国内找到了 17 家图书馆联成系统,在这些馆内能免费获取 Pacer 资源。而饱受 Pacer 磨难的 Carl Malamud 则建立网站 Public.Resource.org,让人们可以自主上传已下载的 Pacer 文档,供人免费浏览。
实际上这些公共资料并没有对公共开放,它只是进行了公共存取。而 Aaron Swartz 所专注的,就是把公共存取带入公共领域。
Aaron Swartz 所开发的程序,就帮助网站下载了 2000 万页的 PACER 文档。这个行为引起了 FBI 长达两个月的调查,虽然最终并无定罪,但这件事给 Aaron Swartz 的心理造成不小的恐慌,也似乎预示了他之后的人生。
13 项罪行,入狱 35 年,罚金 100 万美元
在 2010 年,在 Jstor 一案中,他面临着 13 项罪行,入狱 35 年,罚金 100 万美元。
美国大学每年都会为如 Jstor、ISI 的出版机构支付许可费用,以获得世界上其他人所无法读到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本质上是全人类在线知识财富,其中很多期刊已被税款支付,但是为了要阅读这些资料,读者还需要再度付款。Aaron Swartz 认为许可费用实在过于高昂,以致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无法阅读到。
他们无法阅读到这些知识,他们被我们全部的科学遗产拒之门外。
每次有人写好了一篇科学论文,它就被扫描,数字化,归纳收置。我们的科学遗产应该是属于普通大众,属于每个人的,但事与愿违,它被锁起来了。由极少数,却又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放在网上,然后想着利用它来获取最大利润。
Aaron Swartz
2010 年到 2011 年间,他利用自己哈佛大学 Safra Research Lab 研究员的身份,使用自己开发的 Python 脚本,日以继夜下载了 Jstor 上无数的学术期刊。因为他是研究员身份,本身就可以免费下载,不需要非法下载,但他这个举动却惊动了 FBI。
FBI 发现了 Aaron Swartz 藏在哈佛地下室的电脑与硬盘,但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安装了摄像头,记录下 Aaron Swartz 的一举一动。这个视频成为了案件的重要证据。
Aaron Swartz面临的是13 项罪行,入狱 35 年,罚金 100 万美元。如果他承认犯下重罪,35 年的判决会变成 3 个月入狱以及 1 年的居家监禁。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Aaron Swartz准备将期刊其用于商业目的,但他却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
在看本片「互联网之子」的时候,或许我们都能想到 Aaron Swartz 有很多途径来达到他的目的:成为商业世界中强有力的一员,推动信息开放;放缓脚步,渐进式实现信息开发。但现实是,Aaron Swartz 是个纯真的理想主义者,他以其肉身,与国家机器搏斗。
但国家机器所做的事就是错误的吗?他们手握具有法律效应的宪法,拥有统治社会的矛与盾。Aaron Swartz 所做的事是错误的吗?他是来自新时代的孩子,他来自知识共享的互联网,他追求的是一个更美好的新时代。
这是新时代和旧时代的战争,Aaron Swartz 为此付出了生命。
他是互联网之子,是旧时代杀死了他。
事件的孰是孰非我并不能妄加评论,但在此,我想表达的个人观点只有一个:Aaron Swartz 的人生尽情诠释着互联网的「质疑」精神。
我深深觉得,光安生于当下这世界是不够的。只是别人给什么,你就照单全收。你照着父母说的去做,照着社会说的去做。但我认为你应该总持有质疑。
Aaron Swartz
Always be questioning,我想这也是我们理应坚守的互联网精神。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