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关键词  > 互联网最新资讯  > 正文

从中美澳三国域名拥有对比 为.cn域名鼓吹

2008-11-07 13:01 · 稿源:Chinaz用户投稿

核心提示:中国网民人数第一,但是域名拥有量与澳大利亚差不多,没有.cn此前的推广,或许更加发展缓慢……

首先我们来大致看一下中美澳三国的整体国情对比:

中国
人口 13.3亿 (截至 2008年七月)
GDP 3.251万亿美元 (2007年)
互联网用户 2.53亿 (2008年)

人均GDP 0.244万美元 // 互联网使用比率 19%

美国
人口 3亿 (截至 2008年七月)
GDP 13.84 万亿美元 (2007年)
互联网用户 2.23亿 (2008年)

人均GDP 4.613万美元 // 互联网使用比率 74%

澳大利亚
人口 2100万 (截至 2008年七月)
GDP 9088亿美元 (2007年)
互联网用户 1124万 (20007年)

人均GDP 4.327万美元 // 互联网使用比率 53%

再来看看三国拥有的域名总量对比:

Rank Country Total Domains Gain Loss Net

1

United States

66,031,818

667,825

716,370

(48,545)

5

China

2,880,031

40,904

36,996

3,908

7

Australia

2,226,265

20,983

35,113

(14,130)

域名每人拥有量:美国 0.22个/澳洲0.106个/中国0.00216个

以上数据均出自互联网,可能不是非常准确,但有几点非常明显:

1- 美国的互联网霸主地位不可撼动的。美国在互联网基础建设上做了很大的投入,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成型,使得网络使用成本降的非常低。

同时电子商务或其他基于互联网的运营依托着美国强大的经济和良好的支付体系,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生活,所以简单从domain上就可以感受美国 的.com经济有多么发达。

2- 而作为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在域名拥有数量上和人口只有自己几十分之一的的澳大利亚相差无几。所以虽然用的人多,但我认为相比美国、澳洲这 样的发达国家,我们对互联网使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电子商务,如果能解决在线支付、信誉制度等问题,寡头网站必定受到细分市场的挑战, 想想中国一个省就相当于一个国家了。

3- 互联网的泡沫还是有的,从美国、澳洲域名拥有量负增长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有些地方还是过热了,有些地方可以说成熟也可以说饱和了。而中国不同,潜在的巨大的未开发市场。

我们的增长速度还是过慢。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电信基础业务的投入,降低互联网门槛,消除网络屏障(那个啥不说了),建立安全的网上支付制度和信誉,中国的市场真的是无可限量。

举报

  • 相关推荐
  • 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开幕:All In Agent

    2025年8月6日,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All In Agent"为主题,聚焦智能体时代下的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前沿。360创始人周鸿祎指出,大模型必须进化成智能体才能成为生产力工具,并揭示了智能体演进的四个层级:从聊天助手到多智能体蜂群协作。360推出的安全智能体基于大模型,具备自主规划、工具调用等能力,可复制人类安全专家能力。在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正形成颠覆性影响,360将推动全线产品智能化,用安全智能体重塑数字安全。周鸿祎强调"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巅峰",360将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

  • 移动互联网时代AI重构B2B行业格局:技术赋能与平台创新双轮驱动

    AI技术正在重塑B2B行业生态,中国B2B企业AI采纳率从2020年的12%跃升至38%。头部企业已构建完整智能体系,而中小企业多停留在工具应用层面。外贸领域成为AI落地最活跃场景,阿里巴巴国际站实现全流程智能覆盖,智能推荐转化率提升27%;宜选网通过AI询盘助手促成200亿美元年交易额;中国制造网AI验厂系统提升审核效率40%。AI在智能营销、客户服务等维度重构外贸平台:客户分群精度提升60%,动态定价系统响应速度达秒级,AI客服解决率提升至68%。未来趋势包括:2025年将出现千万级参数行业大模型、元宇宙应用降低70%线下展会成本、边缘计算普及缩短数据处理延迟至50ms内。专家指出,AI应用需回归商业本质,构建"技术-数据-场景"的飞轮效应将成为制胜关键。

  • 陈天桥罕见公开呼吁: 科创投资不要沿用互联网套路

    盛天桥罕见发声谈脑机接口发展,指出中国该领域初创公司增多,吸引国资和社会资本投资。他投资的脑虎科技已成为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军企业,强调科创投资需耐心资本,不能套用互联网短期回报模式。陈天桥以Neuralink为例,说明硬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投入,呼吁资本成为创新赋能者而非短期索取者。他高度评价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辞去中科院职务全职创业的勇气,并透露脑虎在实时汉语解码和运动解码技术上取得国际领先突破。陈天桥强调科学家创业需要系统创新生态支持,将组建世界一流团队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2025互联网大会聚焦智能体,微美全息(WIMI.US)多模态AI革新入局抢占Agent赛道

    202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聚焦"数驱新质·智创未来"主题,重点探讨AI、5G/6G、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大会指出AI发展正从大模型转向智能体(AI Agent)时代,微软CEO纳德拉等科技巨头已布局智能体产品。专家分析智能体由"大模型+记忆系统+工具调用+规划能力"构成闭环系统,能自主完成任务并优化结果。微美全息等企业正推进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重构行业服务模式,构建"技术-产品-行业"一体化生态。行业共识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爆发元年,尽管尚处早期阶段,但微软、谷歌、OpenAI等已加速布局,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 Agent。智能体被视为实现AGI的重要路径,将推动人机协作进入新阶段。

  • 直击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看中国移动数智创新“加速度”

    202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移动展示了5G-A网络智能化、6G智能体通信、算网一体等创新成果,推出"通感算智一体化"方案,显著提升网络性能。在低空智联领域,打造全球首个5G-A通感一体试验网,满足物流配送等多元需求。AI赋能方面,推出专利大模型和"一句话自动创建智能体"平台,降低AI使用门槛。现场还展示AI+移动云盘、AI合拍

  • “健康中国”在行动:如新为商务精英打造职场健康方案

    2025年3-6月,如新(中国)在全国举办52场"善行健康+领跑社区"主题活动。活动采用先进生物光子扫描技术,为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群体提供健康检测、数据分析及个性化健康方案定制服务。7月24日在广州东山广场举办的专场活动,特别针对写字楼白领群体提供精准健康服务,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创新实践范例。东山广场作为高品质甲级商厦,吸引众多知名企业入驻。活动通过健康自测方法演示、亚健康成因解析及专业建议,全方位守护职场人士健康。如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新构建"社区+企业"协同服务模式,将优质健康资源精准输送到商务楼宇,满足都市白领健康管理需求,未来将持续推进健康服务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移动互联网重构B2B外贸生态:全链路服务与智能匹配时代来临

    文章探讨了中国外贸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义乌玩具供应商通过手机接单200万美元墨西哥订单的案例,展现了移动端B2B外贸平台如何通过AI匹配、视频洽谈、多语言服务等技术革新,重构全球采购模式。数据显示,移动端订单占比从2020年32%飙升至2025年预计71%,典型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义乌购已实现全流程移动化操作。专家指出,未来竞争关键在于物流、支付、报关等生态融合,而AR验货、AI谈判助手等新技术正成为平台布局重点。文章揭示:外贸数字化已从渠道迁移升级为全链路效率革命,中小企业的全球化门槛正在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打破。

  • 高新投三江物联网消防解决方案,中标深圳能源重点环保发电项目

    高新投三江凭借领先的物联网消防解决方案,成功中标深圳能源环保股份公司(深能环保)重点环保发电项目。该项目将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升级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园。方案采用NB-IoT、5G、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全要素感知、全流程监管、全场景覆盖的智慧消防云平台,配备独立式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等五大核心硬件系统,实现从风险预警到应急处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此次中标不仅验证了三江方案在复杂高危险场景下的卓越能力,更为城市生态能源安全提供了创新保障。

  • 来一次涨粉100万,海外网红扎堆来中国,真爱还是掘金?

    “甲亢哥”效应触动了更多网红们的“中国梦想”,国际顶流网红开启中国行正在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今年3月下旬,美国博主“甲亢哥”(IShowSpeed)开启了中国行,其中在上海的6小时直播就收获了560万次观看。在中国行期间,甲亢哥还多次登上微博的总榜热搜,这些热度也让他成为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最火的海外博主之一。 除了热度之外,甲亢哥的商业化价值也开始凸显。

  • 零代码与 AI 技术破解农业物联网开发痛点的实践路径

    WebIDEPLOY平台通过零代码与AI技术协同应用,解决农业物联网开发痛点。传统开发面临技术门槛高(需掌握MQTT等复杂协议)、定制成本超预算30%、设备数据孤岛(整合成本占40%)等问题。该平台提供三大创新方案:1)自然语言交互开发,非技术人员可3天完成系统搭建;2)200+农业场景模板与AI模型,开发周期从45天缩短至1天;3)支持20+工业协议兼容,数据整合成本降低60%。实践案例显示,某番茄大棚通过该平台实现环境自动调控,产量提升15%;小麦基地灌溉系统节水30%。核心价值在于将开发模式从"技术主导"转为"场景主导",使农业智能化成本降至传统1/10。(数据来源:2024中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白皮书及企业案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