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关键词  > 小米最新资讯  > 正文

芯片真那么重要 小米豪赌松果芯片胜算多大?

2017-02-24 19:54 · 稿源: 驱动之家

别看芯片块头小,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国产手机的大部分盈利都是用于购买它(手机销量好,但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芯片制造商打工),所谓“浓缩就是精华”。

春节假期过后,2月4日小米宣布,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元器件成本上涨、以及上游供应链的供货紧张等的影响,红米4A、4系列全系涨价100元销售。

随后有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之所以华为手机销量超过小米,最大优势在于华为拥有自家麒麟系列处理器,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与海外手机芯片相比,国产手机芯片占多少优势?

高通可谓是全球芯片霸主,无论是CPU、GPU还是基带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同时也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大家都争相获得新款骁龙处理器的首发权,基本上是三星以及国产高端旗舰机型的首选。日前,更是推出了千兆LTE芯片骁龙X20,理论下载速率可达1.2Gbps。


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

另外,三星Exynos系列处理器一般都是自给自足,除了少量供应给魅族,比如去年年底发布的魅族旗舰Pro 6 Plus,搭载了三星Exynos 8890处理器。只不过,由于三星Exynos缺少基带,而不支持全网通。

国产芯片方面,华为海思算是第一,技术水平上逐渐向高通看齐,并且自己可以完全支持全网通(L T ECat12/Cat13基带)。例如,去年底发布的麒麟960在CPU和GPU性能上可与高通骁龙821媲美。但华为海思芯片目前只是供应给自家的华为手机采用。这样一来,华为手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手机产品线,把控新机型的产能。


华为海思麒麟系列处理器

而展讯(全球第三)主要发力中端市场,其中当前最先进的八核芯片SC9860(L T ECat7基带),相当于高通和华为海思的中端芯片,目前展讯是三星的芯片供应商。她的优势在于,展讯芯片的基带技术支持除CD M A外的五模(TD -LTE/FDD-LTE/TD-SCDMA/WCDMA)。

中国台湾芯片企业联发科处理器性能不太靠前,基带技术也落后于华为海思和高通,但他总会有多项“业内领先”而获得独特的优势,比如全球首款十核芯片HelioX 30、首款三丛集架构芯片等等。


联发科Helio X20

安兔兔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手机新市场中,高通份额高达57.41%、华为海思5.73%。而一直以“性能发烧”著称的小米将推出首款手机芯片的压力不得而知。

据称,继华为海思麒麟、展讯处理器之后,将在2月28日发布的又一款国产芯片——小米松果处理器并没有整合基带,而且其处理器同样为八核A 53架构,性能方面估计也与展讯SC9860相当。

但也有消息称,松果处理器也有高配版,其型号为V970,采用10nm工艺,拥有4个A73核心+4个A53核心,大核主频达到了2.7GHz,小核主频为2.0GHz,性能与华为海思的麒麟960相当,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小米松果处理器2月28日亮相

不过,当前基带是手机芯片中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而且性能位居移动处理器之首的苹果A系至今也没有自己的基带;同时,华为海思从推出第一款芯片K3到可稳定运行的麒麟920也差不多用了6年的时间。

所以说,小米松果处理器还任重道远。日前董明珠也透露,格力自主手机芯片将很快发布。我们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国产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也会有一席之地。

举报

  • 相关推荐
  • 苹果最强平板!iPad Pro将首发M5芯片

    苹果记者Mark Gurman爆料称,iPad Pro将会成为首款搭载苹果M5芯片的智能设备,新品最快会在10月份登场,这将是苹果最强平板。 据悉,苹果上一次更新iPad Pro系列是在2024年5月,该系列首次搭载了M4芯片和OLED显示屏,从M4到M5间隔了大约17个月时间。 由于2024款iPad Pro首次引入了OLED屏幕,完成了从Mini LED到OLED的过渡,所以2025款不会有太大改动,其外观、OLED屏都将会延续2024款的设计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芯片+AI 眼镜核心公司

    AI眼镜芯片作为核心部件,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570万台,同比增长110%。芯片算力决定处理速度与效率,低功耗特性延长续航时间。多家公司布局该领域,如韦尔股份(全球第三大CMOS厂商)、中科蓝讯(无线音频SoC芯片)、恒玄科技(AIoT芯片龙头)等。AI眼镜有望替代手机、电脑,成为元宇宙入口。投资建议关注短期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长期可布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如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等。投资需分散风险,谨慎决策。

  • 东北大米的“超级芯片” 小禾清风“星粳10号”实现高质高产兼得

    黑龙江农业厅审定通过193个水稻新品种,其中"星粳10号"表现突出,亩产达598公斤,食味值居前三甲。该品种由"小禾清风"品牌采用,兼具高产与优质特性,打破"优质米难高产"行业瓶颈。"星粳10号"依托"星粳"系列卓越基因,实现产量与口感协同突破,亩产远超行业标准,整精米率达68.2%,食味综合评分90分,具有软硬适中、弹糯兼备的绝佳口感。品牌通过"良种+良法"种植方案和"耘稻一号"免追肥技术,构建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大米营养与风味。目前已在沈阳建立体验馆,与百余家商超、餐饮品牌合作,形成区域消费服务网络。

  • 微软定制 AI 芯片遭遇延期 为英伟达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微软 Braga 芯片因研发挫折不断,无法在 2026 年前问世……

  • 云天励飞AI推理芯片亮相联合国舞台,为全球AI普惠贡献中国智慧

    7月10日,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博士在联合国"AI for Good"峰会上发表演讲,分享AI推理芯片推动AI普惠的探索成果。他介绍了中国无人机外卖、自动驾驶等AI应用案例,同时指出全球仍面临数字鸿沟问题。陈宁提出AI推理芯片是关键,将其比作"用电"环节,能实现AI能力的大规模落地应用。云天励飞通过创新技术已推出五代NPU产品,并提出"算力积木"架构提升性能。最后,他倡议打造高效AI推理平台、制定统一标准、拓展应用边界,以缩小数字鸿沟,让AI技术惠及全球。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星思引领卫星互联网基带芯片创新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重点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鼓励为信号盲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星思作为中国通信芯片领域新锐企业,凭借"空天地一体化"基带芯片方案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Everthink系列芯片功耗降低30%,体积缩小至传统方案的1/5。2024年底,星思CS7620芯片完成首次高清视频通话测试,实现超100Mbps卫星通信能力,标志中国企业在卫星基带芯片领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产品已应用于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测试,并与多家手机厂商展开合作。未来星思将持续加大研发,为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 苹果Mac全家桶下半年登场:首发M5芯片

    据报道,苹果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更新Mac系列产品线,包括MacBook Air、MacBook Pro、iMac、Mac mini、Mac Studio和Mac Pro。 根据曝光的信息,全新Mac系列产品线首发搭载苹果M5系列芯片,其中iMac、MacBook Air 13和15英寸搭载M5标准版。 Mac mini、14英寸MacBook Pro、16英寸MacBook Pro搭载M5 Pro芯片,14英寸MacBook Pro和16英寸MacBook Pro还有M5 Max版本可供选择。 据悉,苹果M5系列芯片基于台积电先进的

  • 世俱杯亚欧巅峰对决!海信100吋电视AI芯片呈现高光瞬间

    文章主要报道了世界杯1/8决赛曼城与利雅得新月的精彩对决,重点描述了贝纳尔多·席尔瓦的凌空抽射和哈兰德的关键头球等精彩瞬间。同时指出100英寸大屏电视已成为观赛主流选择,海信电视凭借RGB-Mini LED技术和330Hz高刷新率等优势,能带来更沉浸的观赛体验。数据显示世界杯期间100英寸以上大屏电视销量同比增长超109%,海信全球市场份额达56.71%,领跑行业。文章强调优质大屏电视能提升观赛参与感,建议球迷选择画质优秀、刷新率高、视角广的100英寸电视,以获得最佳观赛效果。

  • 英伟达Blackwell Ultra芯片商用落地,微美全息以“算力+开源”领航AI科技新程

    英伟达与CoreWeave合作推出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 Ultra,该芯片已实现商业部署,采用液冷技术,包含72个GPU和36个CPU。Blackwell Ultra的AI内容生成能力是前代产品的50倍,预计今年批量出货。英伟达凭借高性能AI芯片近乎垄断市场,年利润超5000亿元,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微软推迟自研AI芯片发布,转向过渡性设计方案。微美全息专注AI芯片技术布局,构建多元化技术生态,推动产业协同,成为全球AI芯片竞赛重要参与者。当前AI产业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关键阶段,算力需求持续高涨,推动企业向算力数智化迁移。消费电子领域,AI赋能传统智能终端,新型智能硬件结合AI创造增量需求,关注算力产业链技术创新配套机遇。

  • 得一微登榜WICA 2025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AI存力芯片领跑智能时代

    世界集成电路协会(WICA)发布"2025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名单,得一微电子凭借在AI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成功入选。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存储芯片以75.6%增速成为增长最快品类。得一微电子通过存储控制、存算互联等核心技术,构建智能处理范式,产品已进入手机、智能汽车、AI服务器等多个领域。在AI计算需求激增背景下,该公司将持续推动存算融合,提升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助力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AI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