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代耳机来做个比较,基本上外型差不多,只在颜色与小地方有些差异。
二代的耳机单体上面开了一个孔,小米并没有说明有什么用处,推测应该也是与音质改善有关。
至于线控部分,两代之间设计上也没有什么差异。
二代小米活塞耳机同样使用了凯夫拉(Kevlar)纤维做加强,可以抗拉扯,而大家不要误会活塞耳机线外面那层编织材料就是凯夫拉,其实凯夫拉纤维是与耳机铜绞线编织在一起埋在里面的,外面那一层编织材料只是做到防缠绕的效果而已。不过二代活塞耳机(上图左侧)在 Y 档(也就是耳机单体到线控这一段)的部份并没有像一代一样包覆编织材料,用的是 TPE 乳胶材质,小米说此材质有防摩擦声的效果,因此可以降低「听诊器效应」。
试听、小结
一代的小米活塞耳机,当初发布时号称音质媲美 Apple Earpod 耳机,而二代主打音质提升,改用铍金属制作振膜,并新增双阻尼平衡系统,号称可大幅提升音质;而这一次他们不提 Earpod 了,假想敌换成了 Sennheiser CX300(台湾售价 1,990 元)与 AKG K374(台湾售价 3,200 元),小米还把三款耳机的频率响应曲线放在一起比较,证明新版小米活塞耳机的性能与这两款耳机具有类似的表现。
不过,实际听起来怎么样呢?小编把一、二代小米活塞耳机拿来与自己的 HTC Butterfly s 配对,在 Beats Audio 关闭的情况下,用 Spotify 播放高音质的下载版音乐,结果发现与一代相比,二代在音质上的确有蛮大的进步,尤其在低音部分有更扎实的感觉,相对于一代听起来就有点虚浮,低音缺少的情况下感觉没有稳重感。不过如果把二代小米活塞耳机拿来与 Apple Earpod 相比,小编个人认为 Earpod 的表现还是比较全面,小米活塞耳机在人声的部份有点薄弱,高音部分有时会觉得有点刺耳;但如果是考虑到外观设计与质感的话,小米活塞耳机则是大胜 Earpod。至于二代小米耳机的假想敌 Sennheiser CX300 以及 AKG K374,小编并没有试听过,因此这里无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
整体来看,这一次小米的二代活塞耳机延续了一代的高质感外观,音质与旧款相比可说大幅提升,但价格维持在99 元的低价,虽然小米给它的「听歌神器」称号有点太过夸张了,但如果你不想在耳机上面花太多钱,但又想要耳机漂亮有质感,那么二代小米活塞耳机值得购入,听歌时稍微搭配一下均衡器会有更好效果。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