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来自广西桂林石塘镇的老人肖大妹走进了大众视野,她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励志大片,充满了转折与惊喜。
肖大妹前半生以磨豆腐为生,整整20年,她每日忙碌不堪,用“脚后跟不沾地,屁股不挨凳”来形容那段岁月毫不为过。生活的重担一直压在她肩上,直到磨盘损坏、身体透支,她才不得不暂停了这份营生。
2021年,当时66岁的肖大妹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女儿递给她纸笔,鼓励她写作。起初,肖大妹极度自卑,毕竟几十年没摸过笔,字都写不利索,她觉得自己连小学生都不如。但她没有放弃,从画门前花草开始,逐步尝试用方言记录自己的生活。求学时的艰辛、磨豆腐的岁月、婚姻中的悲欢,还有乡村人物的寂寥,都被她一一写进了文字里。
肖大妹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根基,全部来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她记录了童年遭遇的饥荒,豆腐坊里弥漫的烟火气,以及乡村小人物的种种悲喜。她笔下那些“咽下苦水、留下寂寞的人”,其实就是千万农村老人的真实写照。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命力,读者评价说读她的文字“能看见画面,听见心跳”。比如她写磨豆腐时“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而开始执笔写作后“心都轻松蛮多”。
肖大妹的转型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关键的驱动力。2016年,大约61岁的她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家人建议她通过绘画来缓解病痛,这也为她后续的写作埋下了伏笔。女儿的启蒙更是直接推动她拿起了笔,女儿鼓励她:“妈妈,写你看见的人,写你经历过的事。”此外,肖大妹自身也有着自我疗愈的需求,她坦言将苦水倒进纸页后反而获得了解脱,文字成了治愈她心灵的良药。
2025年11月15日,肖大妹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她站在上海的领奖台上,凭借自己的文字获得了文学奖。领奖时,她坦言感觉“像做梦”一样,还幽默地称写作“比磨豆腐容易”。这份历经沧桑后的质朴感引发了全场共鸣,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位了不起的老人。肖大妹用自己的人生证明,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晚,只要心中有梦,就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