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雅安一家金店上演了一场“特殊交易”:一名小孩携带总重72克、市价约7万元的黄金首饰到店售卖,老板张明(化名)发现金饰来源可疑后,以远低于市场价的10元/克“回收”,并通过社区群紧急联系家长,最终将黄金原封归还。这一“反常操作”既保护了家庭财产,又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引发网友对未成年人财物保护的热烈讨论。
据张明回忆,事发当日,一名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手持多件黄金首饰到店,称要“卖掉换钱”。张明检查发现,其中一条项链的钢印显示生产于2008年,与孩子年龄明显不符。他随即意识到,这些金饰可能是孩子偷拿家中财物。为防止孩子因被拒后转向非法渠道销赃,张明决定“将计就计”——他以10元/克的价格(总价720元)象征性“回收”金饰,并当场拍摄视频,通过社区微信群扩散消息,同时联系辖区派出所协助寻找家长。
“当时黄金市场价约950元/克,我故意压低价格,就是不想让孩子觉得‘卖金能赚大钱’。”张明解释,若直接拒绝,孩子可能因急于变现而寻找黑作坊,导致财物彻底流失且滋生侥幸心理。他的策略迅速见效:视频发出后不到两小时,失主家长便匆忙赶到。原来,家长直到接到通知才发现家中保险柜被盗,对张明的机智处理感激不已。
这场“低价交易”背后,是商家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正如网友评论:“真正的良心,不是计较眼前得失,而是为孩子的未来多考虑一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