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纲举目张” --- 新国标带来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2025-09-08 10:3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导读:电池新国标实施在即,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迎来全面升级

2025年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标准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将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更有望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树立新标杆。

GB38031-2025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进行了全面升级。该标准体现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防、从"逃生时间"到"绝对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安全理念根本转变,新国标树立全球新标杆

相比2020年版标准,GB38031-2025完成了从"逃生时间"到"绝对安全"的理念升级。旧标准要求电池单体在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提供逃生时间。

新标准则要求电池包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整包电池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同时烟气不对成员造成伤害。这一要求已经超过了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地区的标准要求。

新国标包含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其中三大重要修订项目——快充循环后安全、热扩散以及底部撞击测试,针对的是实际使用中最常见的安全风险。

底部防护全面强化,解决电池安全核心痛点

统计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事故中,底盘撞击导致电池受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头号威胁。

新国标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模拟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场景。测试采用特定规格的撞击头以标准能量撞击电池底部,要求撞击后无泄漏、外壳破裂、无起火或无爆炸现象。

实际使用中,新能源汽车压到硬物导致底盘磕碰,进而引发车辆冒烟起火的事故时有发生。此类托底工况凸显了底部防护的重要性,新国标将促使企业加强电池包底部防护设计。

快充安全性成为全球行业关注焦点

随着超快充技术的普及,新国标对快充安全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长期大功率快充会导致电池内部材料结构变化,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内部短路。此前已有因频繁快充导致电池自燃的案例,新国标的快充循环测试将有效遏制此类风险。同时,为抑制电池内部材料结构变化,采用高质量的电池材料就成为保障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例如高纯度的高质量铜箔等就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新国标新增的"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中,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每次在15分钟内从20%充至80% SOC)后,仍能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这相当于一辆续航400公里的车行驶了12万公里后的电池状态,旨在解决频繁快充导致的电池老化(如锂晶枝生长)问题。

新国标将促使企业通过改进电池材料(如电解液改性)、优化BMS(电池管理系统)算法以及加强系统级防护来满足要求。这可能会增加电池系统成本(预计15%-20%),但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储备能较好应对,而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压力。

虽然新国标提高了快充电池的安全门槛,增加了成本,但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频繁快充安全性的疑虑,并推动快充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加速行业技术迭代和优胜劣汰。

(未完待续)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新国标落地,短交通行业进入“有标准的安全时代”

    本文聚焦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等短途出行工具的电池安全标准升级。过去这类产品缺乏统一安全规范,主要依赖厂商自我约束。随着GB40559-2024国家标准的实施,安全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验证的强制标准,涵盖针刺、热扩散、阻燃等极限测试。九号公司率先完成全系产品新国标转换,通过材料体系优化和结构重构,确保电池在极端条件下不起火、不爆炸。新国标让安全成为行业准入门槛,推动短途出行工具回归"高效又安全"的产品属性,重构用户信任体系。

  • 一座“会发电的房子”,阳光新能源为合肥马拉松充能

    11月9日,合肥马拉松激情开跑,作为中国田协A1类赛事,本届参赛规模达2.5万人,外地选手占比49.36%,凸显赛事影响力。赛事终点庐州大道区域设置了由阳光新能源打造的“零碳生活空间”,成为焦点。选手可体验手机“绿电充电”便捷,感受清洁能源带来的生活改变。阳光新能源通过光伏电站等技术,实现高效发电,推动绿色能源普及。赛事结合零碳科技展示,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未来清洁能源生活,助力新能源应用加速融入日常。

  • 阳光新能源亮相合肥马拉松,零碳科技助力城市绿色奔跑

    11月9日,合肥马拉松激情开跑,作为中国田协A1类赛事,本届参赛规模达2.5万人,外地选手占比49.36%,凸显赛事影响力。赛事终点庐州大道区域设置了由阳光新能源打造的“零碳生活空间”,成为焦点。选手可体验手机“绿电充电”便捷,感受清洁能源带来的生活改变。阳光新能源通过光伏电站等技术,实现高效发电,并展示家庭能源解决方案,推动绿色科技普及。赛事与清洁能源理念相契合,以实际行动推广零碳生活,加速新能源应用融入日常。

  • 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驱动数智化转型——2025年华电电科院新能源算法竞赛火热进行中

    为落实国家能源规划,华电电力科学院启动“2025年新能源算法竞赛”,聚焦新能源设备智能诊断领域,设立120万元奖金池。赛事围绕风机主轴承损伤诊断、变频器异常识别等三大运维痛点设置赛题,通过算法竞马机制遴选最优方案,推动构建开放共享的算法生态。竞赛依托百度飞桨平台开发,旨在打造可复制的“华电样板”,助力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 小鹏汽车史上最强财报!单季度销量、营收、毛利率全创新高

    小鹏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101.8%;汽车销售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105.3%。净亏损大幅收窄至3.8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0.1%。季度交付量达11.6万辆,同比增149.3%;年内累计交付35.5万辆,实现翻倍增长。现金储备增至483.3亿元。预计第四季度交付12.5-13.2万辆,同比增长36.6%-44.3%。

  • 全球快充进入“中国标准时代”!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赋能产业实现国际突破

    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近日发布全球首个通用快速充电标准L.1004,由中国信通院牵头、华为等企业共同编写的《移动终端通用快速充电解决方案》被纳入其中。我国自主创新的“融合快充(UFCS)协议”作为唯一案例入选标准最佳实践部分,标志着中国快充产业实现从“制造领先”到“标准引领”的跨越。该标准将破解快充协议不兼容的行业痛点,推动充电产业摆脱“协议碎片化”困境,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魏牌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双重实力,展现国产品牌优势

    魏牌新能源作为国产新势力品牌,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凭借可靠产品与贴心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国庆假期数据显示,其车型总行驶里程达2.24亿公里,覆盖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最高抵达西藏阿里(5566米),展现全路况适应性。智能混动模式最受喜爱,单次无补能续航达1307.8公里。智能化功能大幅提升驾驶便利性,辅助驾驶里程超1928万公里。西部保障线提供767次服务及62次道路救援,通过“省心、诚心、悦心”服务理念全程守护车主。品牌以用户为中心,彰显国产新能源实力与深度关怀。

  • 太二酸菜鱼“送流浪猫1套房”,为小动物带来冬日温暖

    太二酸菜鱼联合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启动“送流浪猫1套房”活动,计划为十所高校的流浪猫打造专属冬日温暖庇护所,将关怀从“口粮保障”升级为“居住守护”。该项目联动企业、消费者与流浪动物,让公益跳出单一捐赠框架,成为人人可参与的温情体验。活动不仅为流浪动物筑起遮风避雨之所,更借助品牌影响力向年轻消费者传递关爱理念,为行业公益实践提供“全民共创+专业落地”的新思路。

  • 从繁琐交互中解放 AI赋能的三星Galaxy Z Flip7带来高效便捷体验

    三星Galaxy Z Flip7以纵向折叠形态结合AI技术,打造便捷交互体验。其4.1英寸智能外屏可显示音乐、导航等信息,支持语音唤醒Bixby实现快速查询。内置AI功能涵盖即时翻译、智能收藏及内容创作辅助,如自动规划旅行路线、跨应用翻译和文档编辑。通过深度理解用户需求,这款设备以小巧机身承载智慧科技,提升生活效率与品质。

  • 12岁小孩做一张AI图吓坏整个小区:称出于好奇和恶作剧心理

    ​近日,广州番禺一大型小区内发生了一场由12岁孩童引发的“虚惊”。一名12岁的孩子利用AI技术制作了一张流浪汉试图闯入家门的图片,并在小区业主群中发布,瞬间引发了住户们的恐慌与热议。 据发布图片的业主称,当时自己12岁的孩子独自在家,声称遭遇了流浪汉的闯入,并附上了这张由AI生成的“现场”图片。图片中,流浪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场景逼真,令不少住户�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