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玩聚点TR技术引爆线下社交,碰一碰解锁真人大富翁!

2025-07-18 17:33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请问这个手环能做什么?”

“碰一下这个方块就能拿奖励吗?”

“我今天在玩聚点跑了能有1万步,手环都要被敲出火星子了。”

在周末的上海某商场里,这样的对话出现频率非常高,一般路人能看到一群年轻人戴着手环健步如飞,目不斜视地敲击商场各个楼层的能量方块。还有一些人聚在一起在星能块下面对战,和朋友较劲:“你居然抢我的第一名?”又是同一群人,全员选择困难症在商量这次拿哪家店的优惠券。

所以他们在玩什么?是装置互动?是电竞?是薅羊毛?

是,也不是。

这个在商场里引发好奇的“神秘项目”,正是当下火热的社交娱乐新宠——玩聚点(POLYPLAY)的线下互动现场!它巧妙地将线上游戏的乐趣,“具象化”地带到了现实世界。那么,玩聚点到底是什么?怎么玩?

只要三步:

领取手环绑定手机→“碰一碰”商场内的星能块开启“真人大富翁”→攒够积分兑换商家优惠券。

用户粘性高涨,社交互动成日常新体验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你是否曾渴望将虚拟游戏中的精彩瞬间带入现实?玩聚点(POLYPLAY)正悄然兴起,它以创新的“线上游戏线下娱乐交互”模式,让玩家在移动端畅游游戏世界的同时,行动和成就化为现实中的实体体验。

不同于传统游戏的点到为止,玩聚点通过用户测试反馈展现出惊人的粘性——年轻人、家庭用户反复“刷屏”参与,并在社交圈掀起种草热潮。而这背后的秘密,是其巧妙融合了TR技术(Touch Reality,触碰现实),让游戏行为不再虚化,而是变成与伙伴共享的笑声、游戏和故事。

玩聚点,正成为新一代社交娱乐的标配。

测试反馈火热:“像日常打卡一样上瘾”

在玩聚点的开放测试中,项目方收集了玩家的真实反馈。结果令人惊喜:92%的用户打出4.5分以上的满意度(满分5分),原因简单——它让游戏“活了起来”。

例如,小红书上的用户分享她的体验:“我很喜欢玩手机游戏,但总觉得和生活是分开的。在玩聚点,我跟朋友一起组队和星能块碰一碰互动、打打小游戏,这种‘有手就会’的玩法,居然能在线下实体店直接换成美甲的体验券,像玩游戏赚来的积分变成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

另一位测试者反馈:“测试期我玩了几次,正好现在住得不远,每周都会约朋友到线下去玩,冲排行榜,每次步数都好几千,比刷短视频健康多了。有氧运动之后,还可以抽奖,会有很多获得数码产品的机会。”

这些真实的声音证明了玩聚点如何通过“游戏具象化”抓住人心。这种高粘性源于游戏的“闭环设计”:玩聚点的TR技术鼓励玩家走进线下,用运动感知触碰现实。比如,一个简单的“线上大富翁”跑完后,就能够领到附近商场的优惠券。

用户群体多元:年轻Z世代领跑,社交价值成“破圈引擎”

聚焦玩聚点的用户画像,它已悄然渗透进全民生活:18-35岁的Z世代和年轻职场人占据主力(60%),但家庭用户和社区群体也快速跟进(30%),形成多元互动的社交生态。数据显示,用户群体活跃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相关话题#玩聚点 已累计超10万浏览。它不仅是游戏工具,更是社交催化剂。

对年轻人而言,玩聚点是“破圈神器”。玩聚点的首个线下乐园附近有几所高校,经常会有第一次来的大学生带着室友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打卡”,甚至成为由用户转化为玩聚点的实习伙伴,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品牌的认可度。

而对家庭群体,玩聚点又是“遛娃神器”。有一位妈妈在带着孩子来玩聚点体验之后,惊喜地发现小朋友不再盯着手机一言不发刷上好几个小时,而是和同龄的新朋友一起奔跑、讨论、交换彼此的快乐。

玩聚点不仅是游戏创新,更是社交娱乐革命。现在,它就等你加入——打开玩聚点APP,“碰一碰”,和朋友一起解锁全新的快乐吧!

【ChinaJoy抢先体验:解锁限定徽章和周边】

玩聚点POLYPLAY将于8月1日-4日登陆ChinaJoy  E3入口处 - CJ Arena幸运星展台,为玩家开放交互体验。

现场可体验通过NFC秒绑APP,寻找场馆内的星向标,手环互动点亮地图,投掷骰子累积星能赢得抽奖机会,解锁限定徽章,领取限定周边。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鸿蒙6碰一碰大升级:手机、电脑都能碰 分享方便了

    华为鸿蒙6于10月22日正式发布,带来全新“一碰多”交互体验。用户可通过手机轻碰快速组队游戏,如《三国群英传》,实现即时攻城协作;还能一碰分享视频、图片等内容。此外,屏幕智能交互技术支持手机与电脑互碰,便捷传输素材至小红书、WPS等应用,提升多设备协作效率。

  • AI创作平台酣战,受伤的却是真人创作者?

    国内的AI创作平台又添一名猛将:阿里巴巴AI旗舰应用夸克近日发布全新AI创作平台“造点”。平台集成AI生图与AI生视频两项核心能力,率先接入通义万相Wan2.5,成为国内最先支持音画同步视频生成的平台之一。 至此,从腾讯的元宝、字节的豆包和即梦,到快手的可灵,再到如今的造点,AI创作已然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而平台之间的酣战也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内容创作者却

  • 做乐园,长视频拥抱线下的终极大考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长视频平台的竞争重点一直在“内容规模”、“会员数”与“时长争夺”这些线上指标上,那么进入2024–2025年之后,这场竞争的重心,正在悄然转向“线下”。 随着短视频、短剧对注意力的强势分流,用户的付费意愿、广告主的投放信心以及内容本身的价值空间都在被压缩,单纯依靠“剧好看”、“综艺够爆”已经无法支撑起平台增长的想象力。 一个�

  • 年轻人迷上在线下交换自制周边

    「我觉得无料文化可以抵抗世界坍缩」,在社交网站上,网友@何来一条小金鱼 写到。作为一名设计师,在seapower乐队的演出现场,她见识了无料交换的奇妙生态——现场都是陌生人,但是只要递上无料就会100%触发友好反应。 在演唱会、音乐节、电影节、音乐剧等场所,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互相交换关于某个IP的自制免费物料——也就是无料。这个最早来自于二次元的�

  • Sora App的AI视频社交,给了百度们新希望

    Sora2发布两周后,百度的蒸汽机AI视频模型,和谷歌Veo3.1撞了档期。 两家公司选择同期发布并非有多默契,而是Sora2带来的压迫感促使它们不得不加快脚步。 奥尔特曼将形容Sora2为“创意领域的ChatGPT3.5时刻”,不仅在物理逻辑、画面连贯性、真实感和音画同步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还把Sora从一个“文本到视频”的工具进化成一个“创意到生态”的平台。 这无疑是扔在AI视�

  • get这一点,才是把视频会议用到极致

    远程办公常态化下,视频会议常遇网络卡顿、文件传输慢、频繁掉线等问题。TCL会议电视内置腾讯会议、钉钉等主流软件,一键入会;配备多功能遥控器,支持快速开关摄像头、翻页等操作。搭载AI拾音算法,精准锁定发言人,声音清晰;采用防眩光技术,减少视觉干扰,画面高清稳定。配备Type-C 4K无线投屏接口,秒速投屏,文件传输快如闪电。TCL会议电视打造高效会议体验,助力职场人轻松应对各类会议场景。

  • 上海国际乐器展首日,段俊老师惊喜现身,体验特伦斯多款新品,引爆现场热潮

    2025年上海国际乐器展上,特伦斯以“让音乐更轻盈地进入生活”为主题,携多款电钢琴新品亮相。知名钢琴家段俊惊喜现身,用折叠电钢琴V60即兴演奏《天气之子》,引爆全场热潮。他更以“头在琴下、手在琴上”的创意姿势挑战立式钢琴演奏,展现专业水准与幽默感。特伦斯体验馆持续更新,带来智能电钢琴与便携折叠琴系列,让观众感受科技与音乐融合的全新体验。

  • 秋日润燥好选择!东鹏饮料多元茶饮解锁秋季养生密码

    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强调秋季需顺应节气调养身心。文章指出,随着秋燥症状出现,东鹏饮料推出的“果之茶”果汁茶系列与“上茶”无糖茶系列成为润燥良选。果之茶以真果汁搭配现泡茶底,含柠檬红茶等三款风味;上茶系列坚持0糖0脂0香精,还原纯茶本味。两款产品均采用科学工艺,既传承传统养生智慧,又契合现代健康理念,为秋季提供多元润燥选择。

  • 小鹅通赋能美学创业:从线下到线上,帮女性美学培训师实现 0 到 1 高口碑突破

    小鹅通《老鲍对话标杆客户》栏目聚焦美学领域创业者Elan的创业实践。她从服装陈列师转型私人造型师,2023年独立创业后借助小鹅通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业务转型,构建"实践训练+实时互动+个性化点评"的培训体系,核心服务35-45岁具备经济自主权的女性群体。通过标准化产品与灵活运营结合,既保障服务效果又降低运营成本,形成"轻量化启动+规模化链接"的创业范式。未来计划深耕美学赛道,探索AI技术与团队化升级,持续助力个体创业者实现可持续事业突破。

  • 更新功能、内测新App,抖音快手再战社交

    ​抖音和快手又一次向社交领域发起进攻。 近日,抖音、快手在站内密集更新了“日常”“说说”等一系列社交新功能;此外,抖音还被曝正在内测全新的社交App。 当流量增长触及天花板,内容的稀缺性逐渐变弱,社交似乎成为了短视频巨头的“新叙事”。 它们为何始终对“社交”念念不忘?这究竟是构筑护城河的必然选择,还是一场注定艰难的豪赌?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