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小红书最新资讯  > 正文

空姐、法医月涨粉10万+,小红书的职业化内容为什么越来越火?

2025-07-04 14:28 · 稿源: TopKlout克劳锐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opKlout克劳锐,作者:香蕉泥,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最近,小红书平台上,“职业人+日常vlog”类型内容成为爆款。

例如,空姐账号@厦门航空‑林佳以“真诚是我的必杀技”标榜自己,从飞机起飞前准备、机上服务流程,到延误处理、驻外岗位的城市生活,她的每条作品点赞几乎都破万,5月更是涨粉10万+,粉丝总数超过47万。

另一位韩国籍空姐@韩国空姐佳娟,通过与观众分享从韩国飞往各地的航班线路与空乘故事,同样吸引一大批粉丝关注。

其他小众职业同样受到欢迎,法医博主@向琴琴并非科班出身,却以“白天解剖室的真实光景”“尸检细节”“案例科普”为内容亮点,多条视频播放量和讨论量持续攀升,成为平台法医类内容的标杆账号;法医博主@小佳姐姐以“凌晨四点半的解剖间vlog”打动观众,带来持续流量。

这些账号的共同特征是不依赖表演或夸张包装,而是以平实的镜头语言、缓慢节奏,展现职业真实生活场景——既满足了大众对“他人职业世界”的好奇,也为网络舆论提供了一种“沉浸式”观看体验。

为什么小红书职业化内容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真实职业记录为什么能频频出圈

职业类内容之所以在小红书迅速走红,首先源于大众对“他者生活”的持续好奇。

空姐的飞行日常、法医的解剖流程,都属于普通人日常生活之外的经验范畴,职业身份本身就自带“稀缺性”与“陌生感”,当这些内容以第一视角呈现时,更易激发观众的窥探欲与观看兴趣。

以法医类内容为例,@向琴琴、@陈湜、@延延等博主,通过真实记录工作流程、讲述案例故事、拍摄值班vlog,不仅展示了职业的专业性,也主动打破了外界对法医“冷血”“恐怖”的刻板印象。他们在内容中穿插幽默玩梗,以轻松语气介绍尸检、解剖、法医学常识,消解了用户的畏惧心理,也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图片

图片源自小红书

其中,@向琴琴 还参与了《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法医探案团》等综艺节目的录制,将女性法医的真实面貌进一步推向主流传播语境,提升了职业的公共可见度和认知温度。

几位女性法医的出现颇具突破性,她们用日常化的影像表达挑战了“女性柔弱、不适合法医职业”的传统观念,重新建构了公众对职业与性别的理解。

其次,这类内容大多采用“慢节奏+非表演化”的记录方式,弱化冲突与张力,强化日常的细节与节奏,从而制造出一种温和、可亲的观看体验。

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普遍追求高强度情绪刺激和信息密度的背景下,小红书上的职业内容反而因其“平实”与“真实”脱颖而出,这种“慢内容”提供了一种心理缓冲,使用户在浏览中获得陪伴感与轻度情绪慰藉。

同时,对于正处于求职、转行、职业规划阶段的年轻用户而言,这些内容具备极强的参考价值与投射性。她们在别人的职业叙事中看到可能的未来,或验证自己当下选择的合理性,在“将来要不要当空姐”“是不是适合医学行业”这类问题上,博主的日常展示既是信息源,也是一种心理支持。

这些“工作中的普通人”并不刻意展示自己的专业权威,而是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将工作经验转化为内容日常,她们没有距离感,也没有刻意人设,而是在镜头前展现真实的状态与个性表达。

这种“非剧本化”的风格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使观看不再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而是一次陪伴式的参与体验——真实、亲切、可共感,正是这类内容能够频频出圈的重要基础。

专业+情绪

小红书职业内容的“叙事逻辑”

职业内容在小红书走红,并不仅仅因为它“有用”或“稀缺”,更因为它“动人”。

相比于干巴巴的知识输出,这类内容往往采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职业日常拆解为一个个富有情绪张力的生活片段,增强代入感与共鸣力。

博主们在镜头前讲述选择这份工作的契机、入行初期的迷茫、某次值班的崩溃时刻、某位同事的温柔瞬间——这些情节构成了一种“非典型职场叙事”,不强调效率与成功,而强调过程与感受。

@厦门航空‑林佳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的视频以“报告上班!”为标志性开头,用轻柔的语调记录飞行中的点滴,以温和、沉静的态度回应网友的提问,并在镜头中频繁露出邻家姐姐般的笑容,正是这种“没有距离感”的呈现,使她在粉丝中获得“佳佳小姨”的昵称。

这种近似“亲属关系”的称呼并不寻常,它说明了粉丝与博主之间情感上的强连接——她既是一名专业空乘人员,也是许多年轻人想象中“值得信任的大人”。这一人设形象并非刻意打造,而是通过长期稳定的情绪基调、视觉风格与自我表达自然生成。

图片

图片源自小红书

在小红书的平台环境中,这种以“真实情绪+稳定人设”为核心的叙事策略具有极强的传播潜力。博主通过统一的风格、自洽的内容逻辑以及持续更新的生活片段,使观众在反复观看中建立起熟悉感与信任感,这既是内容层面的打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格化”的结果。

小红书职业化内容的走红说明,职业叙事的核心从来不是“讲你多厉害”,而是“让人喜欢你是谁”,在这种内容逻辑中,情绪价值和身份认同反而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专业性”。

看别人上班

也在寻找自己

小红书职业内容的走红,不仅源于真实记录所带来的观看新鲜感,更深层地反映了年轻人借助他人生活来认知自我、重塑身份的心理路径。在“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主流代际命题的当下,他人所呈现的工作状态、职业选择与生活方式,往往被看作是“另一种人生可能性”的范本。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像@厦门航空‑林佳 这样的博主,在网络上展示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更成为一种符号性身份的代表。

有网友评价她之所以能火,离不开厦航整体对自媒体领域的重视,也得益于她本人“天选自媒体体质”:早在2019年她就已是乘务长,在内部自媒体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之后坚持高频更新、内容精致、表达真诚,“视频质量远超其他人”,甚至日更;加上她一口亲切的东北话与温和的性格,逐渐形成鲜明人设。

图片

图片源自小红书

这种人设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与她的职业精神、自驱力和价值观共同构成,让粉丝在追看内容的同时,产生了身份向往与角色认同。

在小红书这些职业博主的视频下,评论区不乏诸如“她是我未来想成为的样子”“如果我早几年知道有法医也可以这么温柔,也许会做不同选择”这样的留言。这说明,观众不再只是在“看别人上班”,而是在借助他人的人生轨迹校准自己的方向,获得安慰、认同甚至动力。

平台也在放大这一趋势:通过激励计划、流量扶持等方式,持续鼓励“真实、持续、人格化”的内容生产。在这种平台推荐与心理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职业内容正在从“经验分享”转变为“身份建构”工具,成为新一代用户定义自己、展示自己、想象未来的一个重要载体。

举报

  • 相关推荐
  • 小红书以“慢”打快

    ​短视频要3秒抓人,直播带货要营造“3、2、1上链接”的快节奏,阅读越来越碎片化…… 在互联网世界,“快”曾经是唯一的生存法则。可有趣的是,就在所有平台都加速狂奔时,小红书却走出了一条“慢”的蹊径。 从董洁、张瑶直播间里不紧不慢的服装讲解,到#citywalk、#公园20分钟效应 的热门话题,再到举办“慢人节”等活动——这些看似“反互联网规律”的内容,却�

  • 小红书要和红果「抢女人」了

    短剧,正在成为中文互联网世界离不开的“万金油”,“流量新贵”小红书自然也不能错过。 在今年春节档开赛前,小红书就提前入局短剧之战——开辟短剧入口、免费供给100部短剧、还有抽奖送礼多种运营方式,其中风芒分销的短剧《坠入春夜》热度显著,为小红书短剧争得姓名。 而到了年中,小红书短剧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声炮响”——一部名为《痴人之爱》的情�

  • 红果做社区,与小红书终有一战

    小红书与红果,走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自5月20日正式上线以来,小红书独家首发的短剧《痴人说爱》已超过7516万次播放,两周讨论曝光破2亿,打破了站内短剧记录。尽管与红果短剧4天播放量破10亿的记录相比仍有差距,但已展现出不小的潜力。 在小红书加码短剧想要分红果“蛋糕”的同时,红果悄然测试的社区功能,则昭示着两者之间的战线正在双向延伸。 近日,

  • 闲鱼在小红书发起了一场「地推」行动

    5月中旬的一天,我24岁的朋友Nancy从日本冲绳旅游归来,落地才发现自己的相机不见了,又想不起来落在哪里。 但她只用1天时间,就确认了相机所在,并让它顺利回国。 当天17点半,她先在闲鱼搜索「日本代打电话」,5分钟内找到正在出售这项技能的人,随即下单请对方帮自己向去过的各个地方打电话,询问是否有遗落的相机。 第二天日本时间早上8点,他们确认相机在机�

  • 淘宝,越来越“膨胀”了

    无意间打开淘宝,为何容易在其中迷失? 这也许是因为,淘宝除了线上购物之外,正拥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功能。 比如,有位网友出差途中,iPad屏幕出现损坏,线下维修容易被坑,线上维修时间太久,该怎么办? 为此,他在淘宝花费200多元,下单了iPad屏幕维修服务,商家不仅做到了及时上门取货,还在网上开启了维修直播,等于给工作室装上了云监控,打消了用户的一切疑虑�

  • 为什么《折腰》一播,小红书都在心疼“娟子”?

    上线一个月、完结也一周多了,《折腰》仍然蝉联腾讯视频海内外榜单TOP1,并陆续登顶韩国、越南等海外平台热榜,Tik Tok话题播放量突破18亿,暂列今年中剧TOP2。内网剧粉二创不断,外网剧粉正在沉沦,《折腰》这长尾效应,实属没想到。 作为一部空降的积压剧,如此爆开高走,《折腰》确实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了。开播六天便突破3万热度,成为腾讯视频2025年最快破3万的剧�

  • 蜗居、副业、老鼠人,“北漂”成小红书流量密码

    当家居博主们以整洁宽敞、精致考究的“大house”收割流量时,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小房间”叙事也在悄然破圈。 卡思观察到,近期小红书上,一些小到超乎想象的房间成了不少博主的创作“沃土”。这些空间或许仅一米宽、三米长,是传统房屋里被视作厨房、厕所的边角区域,被改造成卧室后以极致的局促感勾勒出部分打工人在一线城市中的“生存图鉴”。 比如@徐丫头的�

  • 抖音、小红书、微博都在玩的 “活人感”,藏着品牌破圈的秘诀?

    “活人感”是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今年都爱提一个新的流行词。 从评论区的热梗狂欢,到欧若风、恋夏风穿搭的流行,再到话题公园二十分钟的出圈,在快节奏时代,当内容同质化、广告模板化、数据泛滥时,背后稀缺的“人味儿”反而更加珍贵。 那全网都在提的“活人感”到底是什么? 在「克劳锐」看来,“活人感”可以是一种高能量内容的呈现。 可以是主�

  • 小红书短剧“迎战”红果:能否借女性观众拿下“爆款”?

    小红书正在加速从红果短剧的盘子里“抢蛋糕”。 520档,小红书独家首发的短剧《痴人之爱》上线两周后,已超过7500万次播放,讨论曝光破2亿,打破了站内短剧记录,继5000万+播放量、风芒分销短剧《坠入春夜》之后,拥有了又一部短剧代表作。 一场攻防战正式打响。日前,红果短剧正式宣布测试其全新“社区”功能,6月9日,红果推出了图文激励计划,面向所有的用户,�